中国人出国连中药都抢!!!原来老祖宗这么多药方都被外国人抢了
2016/2/25 医学生

导读:如果说国人赴日抢购马桶盖是看上了其中“高精尖”的科技,多少还说得过去;但将中药也列入赴日的海淘清单,多少让人难以接受。

1

中药:漂洋过海卖给你
近日,日本媒报道,日本上市药企小林制药去年多款产品受中国游客热捧,使得该公司去年二、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大增5-6倍,进而推动其全年股价大涨40%。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查阅一家电商网站发现,小林制药旗下很多产品深受中国游客青睐,其中就有不少汉方(海外多称中医为汉方)产品,比如小林汉方鼻炎克星、小林汉方柴胡减肥药、小林汉方湿疹皮炎烧伤膏等等。

据了解,中国海淘的感冒药、止痛片多为中成药,即外企从我国进口的中药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后的产品。除日本外,韩国、德国、法国等国家也成为“洋中药”海淘的主战场。
网上流传着关于中药现状的一句话:中国原产,日韩开花结果,欧美收获。本应属于中国传统瑰宝的中药,为何最后为他国做嫁衣?
“‘洋中药’近年广受国人热捧的现象,既荒唐又是无可奈何。”成都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医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坦言,“好的中药材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加工成产品后的价格也较难被国内消费者接受,因此一些种植户将这类原材料出售给外企,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而这些种植户留下来内销的原材料,生长环境比较恶劣,如土壤重金属超标,这类原材料做成的产品,价格低廉容易被大众接受。当然,这类情况也只是局部现象。”
上述中医进一步补充道,“相比之下,国外的中药产品,大多是高质量的原材料,经过深加工后再出售,不论是药效还是安全性都比较有保证。当然也有消费观念的问题,即便同样是优质原材料做出的产品,国人在习惯性思维的主导下,宁愿相信洋货更好。”
2

外国企业抢注中药专利

在中药市场被外企瓜分的同时,大量中药专利权也被国外企业抢注。
《南方周末》此前曾报道,不少中药配方被欧美、日韩等国家获得,并在我国境内外申请专利。以日本为例,该国有200多个汉方制剂的处方来自中国。去年因诺贝尔奖而名声大噪的青蒿素,其实早已被瑞士药企抢注专利权。
此外,还有被美国抢注的人参蜂王浆,耶鲁大学从我国《伤寒论》的黄芩汤研究出的草药组合物PHY906,以及被韩国抢注的牛黄清心丸、被日本抢注的六神丸,德国抢注的银杏叶制剂……老祖宗们留下的成果,如今变成了别人的财产。
国家知识产权局不久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法国、德国等国申请人在我国针对中医药领域提交的专利申请中,共有1604件获得授权,其中专利授权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国家是日本、美国、韩国。
根据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数据,1976年至2014年6月间,美国授权中医药专利申请达689件,权利人来自21个国家(地区),其中美国本土权利人最多。
本应是中国的中药专利遭外国人抢注,实有难言之隐。中药饮片或制剂往往是复方,即含有数种甚至数十种原料,有效成分和不良反应难以得到科学系统的检测。“前些年新药审批容易,好多缺乏临床数据的中药直接面市,药企在科研上缺少投入。相比之下国外药企在这方面不惜重金,研究出了其中的成分并抢注专利。”前述中医称。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万德光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国内机构以前缺乏申请专利的意识,“哪些品种能申请、特征是什么,国内不少机构总是把申请专利归结为技术问题。实际上,不仅仅是处方,技术、药材的某种成分其实都能申请专利。这一问题在近年有所改善,有些学术机构也成立了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专利申请。”
部分图片来自东方IC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自每日经济新闻,请关注微信号nbdnews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