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需要剖腹产?
2016/4/19 医学生
投稿人:辛夷
由于医药技术的发展,现在在进入医院生产的孕妇中,剖腹产占了总体将近一半的比例。很多是因为存在手术生产指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剖腹产;而其中也不乏多数是因为个人、社会等因素,孕妇自己或者其家人要求剖腹产。那么相对自然分娩而言,剖腹产有哪些优点和劣势?而我们又要不要选择剖腹产呢?
剖腹产是啥?
剖腹产是相对自然分娩而言的一种人工助产模式,通过手术的方法达到目的。一般而言,有腹壁横切口和腹壁纵切口两种手术切口选择,通过层层打开腹壁,切开子宫而取出新生婴儿。该生产方式挽救了大批难产孕妇和新生儿,是产科重要的手术之一。
然而剖腹产不是一种自然生产,其手术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医学指征。那么什么情况下医生会建议你选择剖腹产呢?
什么情况下需要剖腹产?
1. 妊娠特有疾病和合并症
这是目前剖腹产手术中占比例最高的手术指征。妊娠特有疾病和合并症包括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等等。
由于患有此类妊娠特有疾病和合并症的孕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容易出现意外,发生危急重症,危及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与生命。因此,医生在评估生产方案时,会倾向选择剖腹产,保障母子平安。
2. 头位难产。
这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难产。引起难产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骨盆异常、胎儿位置异常、巨大儿、胎儿窘迫等。
骨盆异常是指由于骨盆的结构存在天然异常,导致骨盆狭窄,容易引起生产过程的不畅。
而我们正常的胎位应该是胎儿头朝骨盆,利于自然分娩。胎儿位置异常,则是指除此正常胎位外的其他胎位。各种异常胎位均易引起生产不顺,发生滞产。巨大儿则是胎儿体积超过正常胎儿的范围,通过自然阴道分娩难以产出,或者容易发生阴道裂伤等生产并发症。
胎儿窘迫作为难产中的头号杀手,往往促使医生做出剖腹产的决定。如果没有引起过度重视,胎儿窘迫常最终发展为胎儿窒息,成为新生儿死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3. 瘢痕子宫
瘢痕子宫是指剖腹产手术或者肌壁间肌瘤剥除术后的子宫。由于行此类手术后,子宫瘢痕愈合,肌层收缩弹性和强度降低。而在自然分娩过程中,为使胎儿正常娩出,子宫往往成倍收缩,有些会超过瘢痕子宫肌层所能承担的压力范围,发生子宫出血和破裂,引起严重的后果。因而瘢痕子宫也就成为了剖腹产的一大指征。
因此,如果孕妇合并以上的某些情况,那么剖腹产无疑是首选,能大大降低生产中意外的发生,保证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而在剖腹产的术中,孕妇本身的一些妇科疾病也能顺势得以解决,比如说子宫肌瘤的摘除等等。
尽管剖腹产能降低以上孕妇生产过程中意外的发生率,但是如果不存在医学指征,而个人由于其他因素要求剖腹产的话,其实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害处的,那么剖腹产具体会给母亲和胎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剖腹产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 对母亲的影响
① 生产中出血量大,愈合时间长:采取剖腹产的生产方式比自然分娩所丢失的血量要多得多,对孕妇的身体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且由于是剖腹产,孕妇体内的恶露无法随自然分娩时子宫颈口的扩张而排出,愈合时间较自然分娩要延长。
② 容易造成伤口感染,遗留外观疤痕:由于剖腹产是开腹手术,在手术中腹腔与外界相通,尽管采取了一定的预防和消毒措施,但是还是有感染的几率。且手术完成后,如若护理不当等,也容易造成伤口的感染和延迟愈合。另外,愈合后遗留的疤痕也会从一定上影响美观。
③ 影响哺乳:由于剖腹产术后进食恢复较慢,母亲的泌乳功能也相应减退,影响新生儿期的哺乳工作。
④ 形成子宫瘢痕:给二次分娩带来了一定的危险性。
2. 对新生儿的影响
① 可能会引起吸入性肺炎:正常自然分娩时,由于阴道对新生儿胸廓的挤压,使新生儿气道内的液体得以排除,减少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但是剖腹产无此种生产过程,会使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大大增高。
② 发生小儿多动症的几率增加:正常自然分娩时,阴道对新生儿头部的挤压会促进新生儿脑部的发育,而缺少阴道挤压的剖腹产儿由于脑部某些神经中枢缺少刺激,而使小儿多动症的发生率偏高。
③ 日后动手协调能力较顺产儿要差:由于自然分娩时,新生儿在母体阴道进行了一系列适应旋转动作,且全身皮肤也受到挤压刺激,使皮肤和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增强,日后较为容易适应社会和动手协调。而剖腹产儿则缺乏第一次的刺激和适应体验,能力培养相对较难。
④ 手术中造成剖腹产产伤:由于剖腹产手术中不恰当地操作或牵拉,可能造成新生儿的皮肤损伤,甚至是骨折。
可以看出,剖腹产对于母亲和新生儿的影响都是不小的,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生产方案呢?
剖腹产or顺产
如果没有前面提到的剖腹产指征的孕妇,专家建议尽量要顺产。不要因为恐惧疼痛、害怕身材走样,甚至是传统迷信,为了挑出生吉时而做出不恰当的决定。
而如果患有剖腹产指征的孕妇,则不能隐瞒病情,或者自行在家生产,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自己的生产方案,减少孕妇和胎儿意外的发生。
如果你身边有正在待产的准妈妈们,不妨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她们看看,为迎接新生儿的到来提前做准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