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击起千层浪,狗洗澡与人看病搅动谁的神经?
2016/4/19 医学生

     4月8日,人民日报第19版,刊登了白剑峰先生的文章,《狗洗澡与人看病》,真是不吐不快,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顺速被各大媒体转载,引发人们对医疗现状、医疗体制改革、政府保障的热议。

     人民日报知道自己会“惹事”,而且会“惹大事”,如此吸引眼球的标题,出现在党报上,甚至有媒体批评“极不恰当”的比喻,“人”“狗”之间做文章,有失党报的严肃性。

     真的是党报不严肃吗?细读之后,发现我们都上人民日报的当了,因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我们只有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的时候,大家才会关心“医疗”,也只有全社会都参与的医疗设计,新医改才会只有引起大家的注意,才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医改”涉及千家万户,关系民生,如果不能人人畅其言,怎么能在制度的设计上更能惠及大多数的利益呢?更多地去尊重人的价值呢?医患都是人,是需要尊重的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一贯的方针,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该文横空出世,不能不说是一“锦囊妙计”。

     文章有些精彩绝伦的论段,让我们再复习一下:

     ●观点鲜明:

     尊重医生,理应从尊重医生的劳动入手。只有着力改革畸形的医疗价格,让医生堂堂正正靠技术吃饭,获得有尊严的阳光收入,才能让国家少花钱、患者多受益。

     ●目前存在不足: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长期偏低,尤其是技术价值被低估,严重挫伤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多年来,在扭曲的医疗价格引导下,我国的“浪费型医疗”愈演愈烈。由于技术不值钱,医生就会在耗材和药品上做文章。

     ●医改可能的方向:

     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并非一件易事。医疗成本复杂多变,很难精确测算。政府应转变观念,逐步放开医疗价格管制,建立医保与医院协商谈判定价机制,让医生的技术价值得到合理回报。在此基础上,加快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推动医疗行为回归理性。从而变“浪费型医疗”为“节约型医疗”。

     ●合理的目标:

     一个好的医疗制度,可以让坏医生变好;一个坏的医疗制度,可以让好医生变坏。尊重医生,理应从尊重医生的劳动入手,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让人的价值超越物的价值。只有医生受尊重,生命才会有尊严。

     更多的人将眼睛盯在了比喻上:

     “最近,一位护士带着小狗去宠物店,看到价目表,心中颇不平静。例如,洗一次澡,小狗50元,大狗100元;看护一天,小狗50元,大狗100元。而在北京的三甲医院,护理一名重症病人24小时收费9元,静脉注射2.2元,吸痰1.5元,膀胱冲洗10元。相比之下,护理病人还不如护理宠物。”

     觉得有辱人的尊严,“人”“狗”怎么能共论呢?

     其实,咬文嚼字,机械去理解,可能是那么回事,更仔细推敲,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社会现实。

     ●那就是政府主导与市场决定关系,政府主导的医疗,涉及民生,一直在高质量低回报地运营,委屈了谁?委屈了医生,委屈了国家,大量的投入,没有体现智力成果的价值。最终流失在中间环节,终端环节“医生”的参与,“节约型医疗”无法有序推进。市场主导的“狗洗澡”,价格市场说了算,愿买愿卖,即使价格再高,人们也无关痛痒。市场是供需说了算。所以,在未来的中国医疗中,会不会有全市场化运营的医院出现呢?国家不干涉,钱你自己掏,或者你让商业保险掏,医院你自己选,价格自己谈,我们拭目以待!

     所以,我们不能偷换概念,抓住这个比方不放,如果一味这样,就“本末倒置,缘木求鱼”了。

     结合新医改目标:

     第一,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促进医疗保障的城乡公平。

     第二,推进合理有序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

     第三,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实施医保支付标准。

     第四,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体现医疗服务的劳务价值。

     第五,进一步优化社会办医环境,完善医保定点的协议管理和过程监管。

     有理由相信:

     医生的春天来了。国家层面将会更加注重智力成果的作用。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让医务人员在阳光和安心中生活。

     医改的春天来了。多元化办医,患者可以选择市场决定的其他性质的医院,只要你愿意付费。也可以选择政府主导的公立非营利医院,当然,要服从分级诊疗。

     医疗将会进入更有序的状态,三级医院将会做三级医院的事,再也不会因为“感冒”“肠胃炎”门庭若市了,低层医院也不会冷冷清清了,各按其事,将会更惠及百姓。

     《狗洗澡与人看病》,触动了你的哪根弦?回归理性,作者只是提我们:医改迫在眉睫,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势在必行,保证百姓健康,尊重生命尊严。

     (泰州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戴佳文)

     附:人民日报文章 狗洗澡与人看病(不吐不快)

     ●尊重医生,理应从尊重医生的劳动入手。只有着力改革畸形的医疗价格,让医生堂堂正正靠技术吃饭,获得有尊严的阳光收入,才能让国家少花钱、患者多受益。

     最近,一位护士带着小狗去宠物店,看到价目表,心中颇不平静。例如,洗一次澡,小狗50元,大狗100元;看护一天,小狗50元,大狗100元。而在北京的三甲医院,护理一名重症病人24小时收费9元,静脉注射2.2元,吸痰1.5元,膀胱冲洗10元。相比之下,护理病人还不如护理宠物。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长期偏低,尤其是技术价值被低估,严重挫伤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网友晒了一张宠物医院的收费清单:专家诊费200元,彩超500元,心电图200元,血压监测50元,生化检查600元,总计1550元。不知这只狗得了什么病,检查化验费居然花了上千元。光是宠物医生的诊费,就远远超过了很多三甲医院的大牌专家。人的生命如此宝贵,而医生的劳动却如此低廉,实在不相匹配。给人看病不如给狗洗澡,充分暴露了国内医疗价格的扭曲。

     中国人素有这样的消费习惯:只愿意为有形的实物付费,不愿意为无形的智力埋单。例如,很多患者认为诊断不值钱,药品才值钱;技术不值钱,耗材才值钱。在这样的社会心态下,诊疗费、技术费很难涨价。不久前,一位中学生因打球不慎摔伤骨折,医生进行了中医手法复位,并用小夹板进行固定,一共收费443元。没想到,孩子的妈妈很不满意:“你就是动了一下手,为啥这么贵?”医生说:“我从小到大都是尖子生,在骨科领域干了15年,才学会这样动一下手,算贵吗?”孩子的妈妈无语了,默默地去交了费。其实,医生本来就是靠技术吃饭的。一名医生,勤学苦练数十年,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医学技能,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遗憾的是,在一些患者眼里,这只是“动动手”而已。事实上,医生“动动手”并非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一种智力劳动。如果医生的技术价值得不到尊重,学得越多越贫穷,技术越高越吃亏,谁还愿意当医生?

     多年来,在扭曲的医疗价格引导下,我国的“浪费型医疗”愈演愈烈。由于技术不值钱,医生就会在耗材和药品上做文章,能放一个支架的放两个,能开一盒药的开两盒,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其结果是,患者吃了哑巴亏,国家掏了冤枉钱。因此,只有着力改革畸形的医疗价格,让医生堂堂正正地靠技术吃饭,获得有尊严的阳光收入,才能让国家少花钱、患者多受益。

     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并非一件易事。医疗成本复杂多变,很难精确测算。政府应转变观念,逐步放开医疗价格管制,建立医保与医院协商谈判定价机制,让医生的技术价值得到合理回报。在此基础上,加快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推动医疗行为回归理性。目前,我国医保支付主要是按项目付费,这就给医院提供了一条增收的“捷径”——提供的服务越多,得到的支付越多。于是,很多医生“挑肥拣瘦”,赚钱的项目拼命多做,不赚钱的项目尽量少做,导致过度医疗屡禁不止。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疾病诊断阶段,按项目付费是合理的;在明确诊断后的治疗阶段,按疾病诊断组或按结果付费是合理的。例如,对于某一特定病种,医保部门根据同级医疗机构的平均费用,实行打包付费,超支自付,结余自留,倒逼医生节约成本,用最少的费用解决问题,从而变“浪费型医疗”为“节约型医疗”。

     一个好的医疗制度,可以让坏医生变好;一个坏的医疗制度,可以让好医生变坏。尊重医生,理应从尊重医生的劳动入手,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让人的价值超越物的价值。只有医生受尊重,生命才会有尊严。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