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闹”,何时才可以跟你说再见
2016/6/8 医学生

    

     投稿人:林小瓶

     再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毕业了,在医院实习期间听得最多的就是有关各种医闹的消息了,说一件在烈日下还被吓得冒冷汗的突发事件吧。

     本人是医院药房的实习生,在这种医疗纠纷事件层出不穷的情形下,说实话每天呆在与医院大堂隔绝的药房里,并没有真的担心自己会受到伤害,而流传的各种关于“医闹”的消息,也如同《新闻联播》里的各种国家大事一般,与我这种小市民无关。

    

     一个药房工作者,只要每天完成工作,偶尔开开小差,便可安全度日。当然,直到“冒冷汗事件”发生之前,我都是这样想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事情是在下午发生的,南方酷热的夏天已经开始炙烤土地。然而,对于我这种从早到晚只呆在医院阴凉的药房里的懒虫来说,要不是得到隔壁行政楼找主任签个文件,我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离开我的“避暑山庄”的。

     拖着蹒跚的步伐,刚走出医院大堂门口,一股热浪便迎面扑来,连眼镜都因温差而结上了一层白蒙蒙的雾霜。马上脱下眼镜,擦干镜片,发现医院正对面有一堆人围观者什么,我刚准备向人群迈去,门口扫地的阿姨就说:“不要去看,没什么好看的”。

     可能是医闹问题日益严重的氛围下吧,条件反射便想到了是医闹。果不其然,还没走两步就见到一个大汉拿着木棍往医院门口冲来,伴杂着人群急躁的叫喊声,我一下子就蒙了,竟然慌张得迈不出脚步,也反应不过来该往哪里躲开。

     要想到,我当时是在门口正中心啊,拿棍子的大汉正朝着我这个方向奔来啊。看着大汉一步一步向我逼近,人群的吵杂声反倒让我觉得像是给他助威呐喊般,内心简直要奔溃了,那会儿就像梦里常遇到的情境一样,有个危险的东西在向你靠近,可是你就是动不了,眼睁睁地看着恶魔的临身,最后惊醒。

    

     幸好,大汉在距离我还剩几米距离的时侯,就被其亲属和保安给拦下来了。当然,我知道那个大汉不是冲着我来的,然而我却清晰地从大汉狰狞扭曲的面部表情中看到,一个被愤怒情绪给控制了的人是多么的可怕,若不是大汉被及时制止,又会是哪一位医生或护士受伤了吧,又会不会是我认识的哪一位?

     脑海里突然闪过了微博曾疯传的医生被追砍的视频,想起了各种医闹事件的新闻,不禁一阵冷颤,不敢继续想象,迈出脚步时才发现,后背的衣服早已经被汗水浸湿了。

     第二天的早班会议,药房主任跟我们略说了昨天的医闹事件。起因是大汉认为医生对其儿子的治疗不够认真负责,就诊后病情不见明显的好转,于是向医院投诉,但是又对接受投诉部门处理事件的方式不满,才有了昨天的一幕。

     最后公安局来到进行了协调,医患双方也进行了和解。暂且不说这件事中谁是谁非,也无从理清,我只是开始深思,从什么时候开始医闹事件如此频发?又是为什么医疗纠纷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那么久了,相关部门却依旧没有好的应对措施?

     我回去查了一些文献资料,发现医疗纠纷早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发布报告显示,美国每年至少有9万人死于可预防的医疗失误,远远超过工伤、交通事故和艾滋病死亡人数,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90亿美元;

     2002年,德国卫生组织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每年超过10万起的医疗事故发生在德国医院;

     2006年,日本媒体报道,仅这一年,日本270所国立医院发生医疗事故1300起。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医疗纠纷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已经成为医疗卫生面临的一个顽疾,并非我国独有的。但是,我国的“医闹”事件为什么会出现数量多、增长快的特点呢?我相信很多专家学者早已经做过长篇大论的分析,根本原因是“医疗体制”的观点也早已经不再陌生。

     但是我想以一个医务工作者却又不是医生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正如大家知道的,医院客流的高峰时段,取药窗口是最“热闹”的,而在药房里的我们也是一刻不停地捡药,发药,恨不得自己是八臂哪咤,一下子把所有的药物清单捡齐。但是,借用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多了,矛盾便不会少。

    

     负责发药的我,在高峰期从未停止过来取药的患者或亲属的抱怨声,甚至是谩骂声:

     “怎么那么久啊”?

     “我们的药呢?到了没有啊,很急呢”。

     “我的药呢,要不先给我捡了吧 ,我的东西少”。

     “......,你XX的,老子等那么久,怎么搞的”......

     各种不满的情绪向你砸来,刚开始的两三个星期还是很不适应的,有时甚至会顶撞回去。可是后来慢慢地也能理解,毕竟每一个到窗口取药的人,不是其自身被疾病缠身,便是其亲友正在等着他拿药回去。

     然而,即使我再怎么宽容对待,总会有人不满,会有人抱怨。在药房如此,在科室诊断的医生自然也会遇到类似情况,病人多,每个病人或其亲属的性格、处事方式都不一样,人多了,矛盾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有矛盾并不可怕,患者还可以去投诉,真正的顽疾是投诉后的不满,接受投诉的部门被患者认为是不作为。患者在多方寻找答复后无果,愤怒情绪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总会有那么少部分患者忍不住爆发,就像隐藏着的定时炸弹,爆炸后必定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因而,医院方面必须要做好服务工作,提供多种的医疗投诉方式给患者一方,类似我们熟悉的来信、来电、来访等方式,又或者与时俱进,增加电子邮件、微信、微博等方式作为投诉渠道;

     对投诉渠道的宣传也需要做到位,据我在医院这段时间的观察,绝大部分人,甚至连医院的内部人员也都不知道对医院的投诉该如何进行。

     除此之外,国家相关部门对法律的监督是否做到位也值得我们深思。毕竟早已在1986年开始,我国公安部、卫生部就已经联合发布了《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知》;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的规范医疗投诉处理的规范性文件《医疗投诉管理办法(试行)》也自2009年11月26日起实施。

     投稿请发邮件至 yxstougao@126.com,学习经验分享,经典病例分析,医学成长体会,工作实践思考,统统欢迎,丰厚稿酬等着你,期待您的来稿哦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