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筛查:锯齿状病变的重要性
2016/5/30 武汉博仕肛肠医院

     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逐渐年轻化,其发病率目前居恶性肿瘤的第 4 位。关于 CRC 的癌变机制,目前公认有 3 种途径,即「腺瘤-癌」、「denovo 癌」、「锯齿状腺瘤癌变」途径,后者的基本过程为「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腺癌」。

    

     锯齿状病变是一种以隐窝上皮呈现锯齿状外观的癌前病变,通常位于近端结肠,外形隐蔽,普通内镜下很难发现,因此有研究认为发生在结肠镜筛查后的 CRC 可能是由漏检和未处理的锯齿状病变发展而来,且结肠镜对于右半结肠的筛查并非像左半结肠那样有效。 而锯齿状腺瘤癌变约占 CRC 的 20%~30%。

     牛津大学的 James 博士就锯齿状病变的检出率、切除、病理、监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文章发表在近期的 Gut 杂志上。

     图 1 A 箭头所指是典型的 NBI 下乙状结肠 HP,可见无血管,后方均匀一致的黑点代表腺体开口;B 为 SSP,仍残存一些黏液帽(橙色箭头),边缘不清晰(黄色箭头);C 与 B 是同一区域,为 NBI 下的图像;D 为在 B 图病变区域黏膜下层注射含有靛胭脂的羟乙基淀粉,箭头所指为病变边界。

    

     图 2 E 为一 SSP 的 NBI 图像,箭头所指为肉眼可见边界,矩形方框内为腺管开口模糊,比起 HP,SSP 表面更不规则;F 为白光下 SSP,箭头所指为病变区域;G 为一较大的 SSP,表面形成皱褶,黄色箭头为病变右侧边缘,左侧边缘在该镜像下看不到,橙色箭头为病变冲洗后仍有黏液帽;H 为伴有细胞异型性的 SSP,黑色边框区域内为传统腺瘤,黄色边框区域内为锯齿状病变。

     推荐对近端到乙状结肠、直乙交界处结肠> 5 mm 的所有息肉、直乙交界处结肠任何大小的传统腺瘤均行内镜下切除。绝大多数的直乙交界处 ≤ 5 mm 的锯齿状息肉,是增生性息肉,不是 SSP,且直乙交界处 ≤ 5 mm 的 SSP 伴有细胞异型性的极少。因此,在直乙交界处 ≤ 5 mm 的锯齿状息肉在治疗上应单独列出,避免切除,可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及时行病理活检确认。

     筛查中应注意锯齿状息肉综合征(SPS),若锯齿状病变多发,且大小和数量达到 SPS 诊断标准,诊断为 SPS,SPS 增加了 CRC 的风险,以下为 WHO 认定的 2010 年的 SPS 诊断标准:近端结肠至乙状结肠至少存在 5 个锯齿状息肉,且其中 2 个直径大于 10 mm;分布于全结肠,数量多于 20 的任何大小的锯齿状息肉。

     结肠镜筛查锯齿状息肉的流行率:近端结肠的锯齿状病变(主要是 HP 和 SSP)多中心报道为 1%~18%,一项纳入 1910 例患者的筛查发现 SSP 的发病率是 8.1%,0.6% 的患者有细胞异型增生

     锯齿状病变的漏诊率:2004 年 Harrison 报道在近端结肠增生性息肉的漏诊率是 59%,在结肠镜检查后的 CRC 中,高甲基化癌所占比例较高,意味着锯齿状病变有较高的漏诊率。染色内镜对近端结肠锯齿状病变的检出率是普通白光内镜的 2 倍。

    

    武汉博仕肛肠医院

     武汉市医保 · 农合定点单位

    

     微信号:whbsgc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武汉博仕肛肠医院以首都北京雄厚的专家、技术力量为依托,专病专治,形成了医院特有的“源于北京,专业典范”的独特优势,医院坐落于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12号,交通便利。

     如有问题点击【阅读原文】可在线咨询专家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武汉博仕肛肠医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