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解读】民宿“个性化”需“标准化”?
2016/6/14 发现良田

    

    

     编者按

     越来越多人在旅游的时候更倾向选择乡村旅游,住民宿,感受一下乡土人情,做一回“退隐的居士”。民宿作为市场新宠,最大卖点是情怀,在这个过程中,民宿的服务和经营却成了制约这个市场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针对这些,制定民宿的“标准“,是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呢?“标准化”会与“个性化”冲突吗?

     住宿无疑是旅游中一大亮点。白天在陌生的街道领略风土人情,入夜后仍能回到酒店度过难忘的夜晚。无论是“奢侈游”还是“穷游”,住民宿越来越受游客欢迎。近年来,民宿迅速发展更是有目共睹。

     谈到民宿发展,我们先了解一下民宿发展的背景。

     民宿发展的政策背景和市场背景

     1、政策红利

     近半年时间,国家连续推出三项利好民宿的发展政策。如下图:

    

     业内人士表示,得益于政策红利,民宿业的发展将进入新阶段。比如,长三角的民宿较领先发展,就离不开地区政策上的支持。例如,鼓励农村闲置的房子进行民宿改造。

    

     民宿品牌化运行,既让民宿管理上标准化,也保留了民宿的个性

     2、品牌化运行

     酒店集团通过收取佣金和品牌使用费,将符合条件的民宿业主纳入旗下品牌,业主自主管理运营。

     集团为民宿业主提供培训、工程、采购、质检、佣金结算、消防、远程监控以及物业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专业的酒店管理服务。这样,民宿管理上标准化,但仍保留自己风格。

     品牌化运作是否与民宿个性化冲突?如家民宿项目发展管理总监李论表示,行业的规范发展需要引导。

     在民宿业尚在发展初期,前端继续有管理标准予以规范;而后端产品的呈现上,可以突出个性化主题。“个性要基于标准化的前提上打造,这样才有利于民宿的未来发展。”

     民宿发展美中不足

     一、情怀诱人,服务跟不上

     与其他住宿相比,情怀,才是民宿吸引眼球的最大卖点;然而,情怀诱人,民宿服务仍有不少难尽人意之处。比如,深圳大鹏新区的民宿就遭受过住客的吐槽。

    

     在洱海边上晒太阳、逗猫、品茗,和民宿的主人聊聊他的创业史,是很多背包客喜欢民宿的原因

     在业界人士看来,民宿在强调个性化的同时,服务本身并不容忽视。但事实上,国内民宿业普遍存在服务不善的问题。

     二、经营者缺乏管理经验,需要行业指导

     众多民宿经营者痛点普遍反映在不懂如何管理,包括格调定位、内部装修风格、成本控制、线上线下销售等方面。

    

     在某种程度上,民宿其实就是我们“理想的家”的缩影

     有些民宿负责人表示,他们只需在平台上(如Airbnb)介绍自己房屋情况和上传照片,而至于民宿前期工作准备,平台则不会提前告知。

     建议:建立民宿“国标”

     政协委员朱鼎健在两会中建议:

     一、由国家旅游局牵头起草编制农家乐和民宿的综合质量评定的国家标准来鼓励一大批优质的品牌农家乐和品牌民宿的发展。

     二、发展民宿的同时也应当维护景观的原有状态,不破坏当地的生态和自然资源。

     三、当地可建立农家乐、民宿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来监管民宿经营,或者为民宿提供行业指导。

     四、政府或行业协会可要求民宿、农家乐的核心岗位人员须通过考评获取上岗资格证,并定期进行人员资格复审,保证从业人员的素质。

    

     旅游的目的无外乎就是寻找繁忙中丢失的那一点平衡

     借鉴:台湾民宿发展离开不“政府”指导

     台湾民宿业发达,得益于“政府”层面的鼓励与推动。

     一、台湾“政府”引导农业转型,采取各种措施鼓励青年回乡创业,创办民宿。

     二、“政府”在民宿规模及风格上也有所规定。比如,一般民宿客房在5间以下;特色民宿的客房也不超过15间。

     三、“政府”为民宿提供服务方面的指导,如指导经营者如何布置房间,如何提供合理的旅游服务等等。

     四、在经营理念方面,“政府”规定,台湾民宿应由经营者亲自接待客人,与客人互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历史消息。

     本文由发现良田精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发现良田微信公众号

     希望你的农创项目也被报道?立即联系我们吧!

     发现良田

     为新农创业提供最好的平台

    

     长按可识别图中二维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发现良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