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学说】 傅山“肝性宜顺不宜逆”说
2016/5/25 传承网

     [清]傅山“肝性宜顺不宜逆”说

     夫肝之性最急,①宜顺而不宜逆,②顺则气安,③逆则气动。④

     [注释]

     ①肝:人体脏器名,五脏之一。《说文》:“肝,木藏也。从肉,干声。”《汉语大字典》:“肝,高等动物消化器官之一,是体内最大的脏器。有储存、合成、分泌、解毒和防御等功能。”

     ○性:品性;物性。

     ②顺:依顺;顺从;遵循。与“逆”相对,趋向同一个方向。这里指人须遵循肝本身特性而行。

     ○逆:与“顺”相对而言。

     ③气:人体内的诸“气”。

     ○安:安静;安稳;正常。

     ④动:与“安”相对,骚动;紊乱;异常。

     [译文]

     人体内的五脏六腑,肝脏物性最为急躁,适宜依其特性而行,不要逆向不要违拗,顺着自会气安神定,违逆将要紊乱糟糕。

     [名家简介]

     傅山(1607-1684),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学者、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博通经史,明亡后,他着朱色衣为道士,隐居土室养母,自号“朱衣道人”。顾炎武极服其志节,是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他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著有《傅山全集》、《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在当时有“医圣”之名,著有对后代医学有相当的积极影响。详情参阅本书第九编《历代名家小传》“李东垣”。

     [养生旨要]

     肝是脊椎动物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位于腹部,膈之下,右胁之内。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并与筋、目密切相关。并在身体里面扮演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等。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中之胆汁。在医学用字上,常以拉丁语字首hepato- 或hepatic来描述肝脏或肝脏的。大部分的肝脏疾病都会有黄疸的症状,这是由于肝脏无法继续将胆红素排出所以就在体内累积。中医认为:肝与胆相为表里,开窍于目,肝主藏血,肝主疏泄,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肝又为将军之官,主谋虑。

     强调“肝性宜顺不宜逆”,这是养肝的重要理念。若是违逆,“则气动”,肝气动,人上火,心理状态失衡,两肋胀痛,就容易动怒,或胸闷不舒,消化机能紊乱,女性可能导致月经不调等症状。如果久了,甚至滋生种种疾病。

     据有关专家称,肝不好的症状有多种多样,常见者有:①全身倦怠感日趋严重。②食欲不振,有恶心感觉。③持续性微热,或发恶寒。④注意力不容易集中。⑤酒量突然减少。⑥脸色晦暗失去光泽。⑦皮肤呈黄疸色、或觉搔痒。⑧尿液变为啤酒色。⑨头昏耳鸣。⑩全身发黄,特别是巩膜发黄。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传承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