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与中国文化】普及儒释道文化 延续中国文化命脉
2016/5/29 传承网

     要弘扬中国文化,除了讲学之外就是著述,南怀瑾先生的书大都是由讲演整理而来,有的学者教授批评其著作不够严谨,难入学术之林。南先生曾在台湾之辅仁大学和中国文化大学任客座教授,他无意走学院派之学术路线,自有其考虑。他三十六岁所撰写之《禅海蠡测》,公认是中国文化的传世精典之作,内容除了关于禅宗之演变、宗旨、公案语录、机锋转语、神通妙用、参话头、佛教教理、禅定之外,更论及丹道、密宗、净土以及理学,还有西洋哲学、科学等等,其所引述之书籍包括佛经、禅宗语录、道藏、云笈七签、神仙传、悟真篇、指玄集、象山全集、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朱子全集、太极图说等等。读《禅海蠡测》,方知南怀瑾先生学问之广博,古文功底之深厚。

     这本著作是南先生有感于日本铃木大拙在西方讲禅,禅学在西方大为流行,而当时著名之台湾某学者自贬中国文化,否定中国之禅宗,所以南先生特地在书的背面,印上「为保卫民族文化而战」。不过,这本书要看懂并不容易,不要说佛法禅宗之莫测高深,不可思议,若无一定之古文基础,恐怕连文字都有障碍。

     自唐代以来,儒释道成为中国文化的三大主流,南怀瑾先生讲述和著述了儒家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家的老子、庄子、列子、参同契,佛家的心经、金刚经、圆觉经、维摩诘经、楞严经、楞伽经、药师经,这些儒、释、道的主要经典大部分经过讲演记录整理出书。其中《楞严大义今释》和《楞伽大义今释》是语译,他认为研究《楞严经》,对宗教、哲学、科学以及宇宙、生命、人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但是近代学者梁启超说是伪经,而且新佛学研究派把《楞严经》说成是真常唯心论的外道理论,担心《楞严经》被误导被淹没,所以在坚苦的环境下,将《楞严经》译成白话,以广流通。

     《楞严大义今释》于一九六零年出版之后,又因《楞伽经》在唯识法相学之重要性,不仅如此,禅宗更以楞伽印心,于是又将《楞伽经》译成白话。《话说中庸》则是他于一九九八年寓居香港时亲自所写。

     为了普及儒释道文化,他不走学术路线,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方式,让一般大众都能接受。南怀瑾先生的通俗其实并不肤浅,也不低俗,不仅义理高深,启发人的思想,而且常会引用历史故事和诗词来说明,加上他自己的人生阅历作批注,读起来趣味无穷,他认为要把最高深的道理讲得人人听得懂。不仅如此,南怀瑾先生对儒释道三家融会贯通,经常以佛家解释儒家道家,或以道家解释佛家儒家,互相引证。例如讲到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则引用佛家的禅宗悟道来解释,堪称一绝。他在著述所展现出来的,的确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不管是儒家也好,道家佛家也好,南先生的书籍引起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这对复兴中华文化起了一定的作用,上世纪九十年代掀起的国学热潮是否受此影响,不得而知,但是南先生为了延续中国文化命脉的心愿却很清楚。

     至于有人说他不入学术之流,在《论语别裁》前言中,他说自己只是个人一得所见,都自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不入学术预流。他的著述是否因通俗或考据不够严谨而无学术价值呢?是否在学术文化上没有建树呢?那就留给有识之士、明智之人去评断吧!

     欢迎订阅【传承网】微信号:iccwcn,传承中华文化,分享南师智慧!

     【传承网】网址:www.iccw.cn

     长按下面二维码图片,选择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传承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