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 端午习俗与养生
2016/6/9 传承网

     端午,2016年6月9日,农历丙申年 五月初五 星期四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

     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端午节在中国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还有很多习俗呢:

    

     包粽子—传统食物

     端午节的饮食习俗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吃粽子。它是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诸国。端午,抽出一点时间,和家人一起,学习怎么包粽子,老人教年轻人,大人教小孩,一代一代,一辈一辈将传统的文化传承下去,让中华的文明在时间的逆流中同样能够经久不衰。

    

     画额—镇邪、避毒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沐兰汤—祛除晦气

     沐兰汤,是汉族节日端午节的一种卫生习俗。首先一身着汉服的女性端着一盆艾叶水,人们排好队依次走到主祭面前,主祭用菖蒲草沾盆里的水,在参加活动的人双手、额头、脖颈轻轻拂拭一下,以示驱除晦气。

    

     挂艾草—驱邪祛鬼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饮雄黄酒—避虫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

    

     长命缕—避灾除病

     长命缕,端午时节的佩饰,五彩斑斓,色彩艳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饰品之一。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挂蛋—逢凶化吉

     同粽子一样,鸡蛋也是端午节的重要食品,有健身之效,包括鸡蛋、鸭蛋、鹅蛋。端午早晨孩子还没出被窝时,大人就把蛋送到孩子嘴边。白天孩子们还要在胸前挂一个用网袋装着的鸡蛋或鸭蛋,以祈一年中逢凶化吉、平安无事。民间相传吃蛋生心。因为蛋形如心,民间普遍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同时,蛋也很有营养,健身强体,补充人体所需蛋白质。

    

     戴香包—防病健身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香囊方推荐:艾叶20克,石菖蒲10克,檀香5克,沉香5克(沉香木即可)公丁香3克,雄黄面0.5克】做法及用法:按以上药物比例混合,研磨成粉,可佩戴可燃香。燃香时取少量药粉,与捣为绒的艾叶混合,置于香炉燃烧,去端午浊湿,开胸解闷。或将药粉填充于空的香囊袋,佩戴身上或挂于室内,车内,即可。(网络摘录)

     戴香包颇有讲究。

     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小孩:戴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划龙舟—精神培养

     划龙舟是一项非常耗费体力和考验团队精神的运动,需要队友之间非常有默契,即要有爆发的力量,又要有非常好的协调性,龙舟才能划得快。

     南朝·梁宗慎《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隋书、地理志》记载得更为详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掉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诸郡皆然,而南郡尤甚。”可见隋朝的龙舟竞渡已演变为“竞渡之戏”,而且“观者如云”。

    

     古人通过内观发现,农历五月时节乃天地交泰、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是为毒月,其中更有九天是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被古人称为九毒日,而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九毒日最不能做什么,最要命的就是不能房事

     (一)、阳刃之日,毒气攻身。

     此日为五月初五,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故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也是实际上的羊刃日,这个农历的五月,阳刃为凶,本来就是所谓的“毒月”,共有“九毒日”,而端午又是“九毒”之首,故称为“毒日”。而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何况这个时节,也是毒虫坏虫肆虐猖獗的时候;故这一天需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或在儿童身上洒雄黄酒,以驱虫避邪,保障健康。

     (二)、祭祀之日,阴气伤身。

     端午节的一个最重要最普遍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不但祭祀投江自尽的诗人屈原,有的地方还祭祀忠臣伍子婿,祭祀孝女曹娥等,这天要包很多粽子,然后把粽子投入江中,就象给死人上坟一样,而剩下的则自己享用,所以粽子实际上也是一种祭祀供品。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故此日也象清明节一样,人为制造出很强的阴气,而这些阴气,与阳气一样,也会伤害心理与身体比较弱质的人;如抑郁寡欢,心情不好,身体痛苦等等。故端午节这天,是诸事不宜的,更不适合上任、搬家、动工、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也不适合参加娱乐活动等,而归宁父母,与家人团聚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九毒之日,严禁房事。

     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 “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以上一共十天,而端午为九毒首日,毒气攻身,邪气旺盛,又传说为天地交泰之日,非常不适合男女交欢,故古训严禁房事,这个并不是迷信,而是非常自然的科学道理。因为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欢房事,必须会中邪毒伤身体。而古人是非常聪明的,为了防止有些人贪恋性欲,不能自持,而犯了禁忌,故把这天,定为“归宁日”。什么是“归宁”?归宁就是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夫妻分开,这样就从客观上,消除了不慎房事的条件,也保障了当事人的身体健康。接下来还有九个毒日,基本涵盖了整个农历的五月,故有些地方,便讲究在整个五月禁止房事,以避邪毒。

     总结以上禁忌,可以简单归纳为三条:

     1、端午节毒气伤人,需要插艾桃、挂菖莆、喝洒雄黄酒等,以驱毒避邪。

     2、端午节祭祀悲伤,需要结伴郊游,或与家人团聚,以调节身心健康。

     3、端午节邪毒伤身,需要严禁房事,女子归宁父母,是最好的避灾方法。

     欢迎订阅【传承网】微信号:iccwcn,传承中华文化,分享南师智慧!

     【传承网】网址:www.iccw.cn

     长按下面二维码图片,选择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传承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