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在甘肃云南的支教生活「有故事的人」
2016/5/25 凤凰读书

     >>>> 人人都有故事,这是[有故事的人]发表的第224个故事

    

     我的支教岁月

     作者:谭笛

     来支教之前,亲爱的读者,你是不是以为支教就是一个大学生跑到山区,给一群可爱好学却没有条件的孩子们讲授知识?其实,来了之后你就会发现,山区的生活远低于你的期待。无论是环境还是人,很多时候都在意料之外。的确,太多太多的情况,是非专业老师在来之前能想到的。更确切的来讲,支教老师不是来教书,而是来生活的。体味大山深处的味道,与大山的一切融为一体。生活真正的苦和纯净的乐,我们都一并享用。

     1

     15年暑假,我在甘肃榆中县洞口小学支教,这是兰州检察院和中国旅行义工支教组织共同发起的短期支教,为期一个月。自14年寒假起,就不断地有一批又一批志愿者涌来。短期支教有利有弊,有许多社会上的人士反对短期支教,说是会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我倒觉得不然,在我看来,我去山里能带给他们的是一种别样的人生选择,让他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天地,留给他们一段快乐而充实的假期。不过,绝大多数的短期志愿者离开山区之后可能就不会再回来了,所以我们能做的最大程度的努力就是做好每一届的对接工作,也就是上一届志愿者指导记录并传达给下一届志愿者当地学生的情况。

     于是就在我离开甘肃已经时隔半年的时候,一批新志愿者打通了我的电话。副队和我算是老相识,我们因为热爱山区而结缘。他们这批新志愿者已经到学校有几天了,教学也逐渐进入了正轨。

     副队在电话里忽然问我:“你还记得小天吗?”

     我在电话这头“哦”了一声,那个孩子。

     思绪立刻回到了当初去洞口小学的第一天。那天下午我们刚刚到学校,在整理行囊铺被子的时候,来了一个男孩子,给我们七个队员一人送了一个一次性洗漱用品,并用洪亮的声音对我们每个人喊着“老师好!”

     那个男孩,就是小天。

     从来没当过老师的我们,因为这个男孩子一声甜甜的“老师”激动了好久。我们开心的跟他拉家常,知道他家就住在学习旁边的山上。小天开学就上初一了,他最喜欢唱歌。这可把音乐老师巧文高兴坏了,连忙让小天练了两嗓子,巧文笑得都合不上嘴了,连忙夸小天唱的好。

     这是我们刚到的时候,本以为小天将是学校里最乖最得力的孩子,没想到后来他却成了让所有都头疼的那个学生。

     小天喜欢当“大哥大”,专门带领一群低年级的兄弟一起玩。

     小天爱哭。第一次哭的时候,是杨书记批评了他几句。当时,我们几个新来的志愿者连忙上去安慰。可后来才渐渐发现,只要稍稍受了些委屈,小天的泪珠子就像断了线一样不停的掉。那时我们便知道不能再一味的去帮他擦掉眼泪了。他需要成长,需要学会坚强。学会用正确适当的言语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不是用泪水抹去一切。

     随着课程展开,小天和我们越来越熟悉了。

     后来我们试图家访,却几次都没能去成。小天的爸妈永远都不在家,他说爸妈都去市里打工了,不经常回来。

     但小天仍是个听话的孩子。他懂得与人分享,每次买吃的从不忘给班里的其他小孩一起买;他也懂许多事理,当你静下来跟他单独谈话的时候,他似乎能静静的听你说话,回答你的问题。这就是孩子,刚上初中的孩子,你能要求他多少呢?我想,他最需要的,是一份长久的陪伴,亲情的陪伴。

     我在电话中,跟副队说:“他也是个可怜孩子,想得到关注。你们多跟他耐心交流,跟他好好沟通。告诉他对与错,让他一步步成长起来。”

     我知道,亲爱的小天,一定能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2

     2015年冬天。云南省彝良县蒿枝小学。有个孩子叫阿春。

     阿春和小天不一样,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调皮。阿春刚开始不告诉我们他的名字,总是拿一些假名字来糊弄我们。后来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以后我们明白了他的理由,原来他的名字叫“发春”。我知道这个不应该被当回事,于是正经的的带着微笑的问他:“你是不是在春天出生的?你的生日是几月几号?”

     阿春有一双水灵灵的漂亮眼睛,头上顶着三撮黄毛。背稍微有些驼,穿的衣服和鞋子都破破烂烂,像是家里大人剩下的。会说普通话,但嬉皮笑脸的时候总喜欢操着一口云南方言。

     阿春上小学六年级,可能是上学晚的缘故,因为感觉他的实际年龄最起码有十三四岁了。阿春是整个学校最调皮的小孩,他上课经常旷课,旷课出去玩,有时候还在学校旁边放鞭炮,影响学校上课。亲爱的读者,可能你觉得这个孩子有些不可思议,的确,这与我们一般对山区孩子的认知是相悖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生活孕育出的孩子不都是一个样子的。

     通过家访,我们看到了阿春家的情况。爸妈年龄非常大了,阿春有一个大哥二十几岁,完全是一副杀马特的感觉。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父母溺爱和哥哥不上正道的带领,让阿春没能有一个“正确”的童年。

     他有一次吸烟被逮住,这让我们几个志愿者老师陷入了一次很长时间的沉思。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怎样才能帮助这个孩子。

     一天晚上,之前在蒿枝小学长期支教的刘老师来做客,我们跟他聊起学校的日常。我就问他:“阿春……”

     刘老师“哦”了一声,“这孩子……”

     于是,我们和刘老师一起探讨,并分析清楚了阿春的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家庭的原因。阿春的父母不比其他同龄人的父母那么年轻并且有能力,再加上哥哥不正确的领导,让阿春陷入一个孤独且怪诞的深谷。阿春做的那些调皮捣蛋的事情,是为了寻求快乐。而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定是由于生活中各个方面让他感到不快乐。小孩子同样会感受到孤单和痛苦,所以他做着那些想排解或者说压制住心中不痛快的气。要说山区这里的孩子都是听话的乖巧的那是骗人的,但是这里所有的孩子都早熟可是真的。小小年纪就依然成为大人模样,做着一些我们志愿者都干不了的事,承担着我们志愿者永远都经历不了的感情。

     在大山深处,每一家都是一本厚厚的传奇。

     后来,阿春每天都会来学校,虽然上课还是经常调皮,但能看出他喜欢来。我们能够每天陪伴他,朝夕相处一段快乐的时光,想必这也是我们这一个月能为他的冬天做出的一点改变吧。

     离开的前一天,最后一次放学。我和我的队友都给阿春写了信,希望他能好好读书。我希望阿春能够走出大山,出去读大学也好,到社会上务工也好,希望他能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中,也逆风成长。

     阿春读完我们写给他的信——这也是他第一次收到信吧,竟啜泣了起来,他说:“老师,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

     离开时候才想明白了,那段时间,我们的义务,就是去告诉他,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我希望,可爱的阿春,长大后能成为一个能经住风浪的正直人。

     3

     寒假在蒿枝小学的时候,我们队与在另一个小学(向阳小学)的支教队关系甚好,两个小学相隔也不是特别远,因此往来较多。春节,元宵节都小聚过。大年初二,我们第一次去向阳小学拜访的时候,有一个壮实的小男孩悄悄地走进来,倚在门口看着我们。

     一个女队员起身过去跟他说:“袁,我们今天来客人了,不能陪你玩了,你先回去吧。”说罢,拿了一朵自己折的玫瑰花送给了他。男孩木木的看着我们,眼中流露出一丝胆怯,他不说话,慢慢转身,悄悄地离开了。

     这个学校的队员们告诉我们,这个孩子姓袁,第一天来的时候跟志愿者老师说,他想来上学。志愿者连忙说好,并问他上几年级了。他却回答说,他从没上过学因为爸妈让他出去打工。老师们心里都一酸,这个孩子……

     袁同学说话很吃力,反应也不是很快。村民告诉志愿者,这孩子爸妈经常打他,他还有个弟弟,也不是很灵光。

     其他孩子告诉志愿者老师,袁同学经常和别的孩子打架,打不过就一个人跑到树林里哭。有次赶集,老师不让他跟着下山,他就不停地用手砸墙,拿石头往远处丢……

     村里的人完全把他当“傻子”,村里的孩子也跟老师说,袁的智商有问题,是个傻子!

     志愿者们有些惊讶,这里的人竟然毫不顾忌的伤害别人。袁同学就算听到了他们的言语,只能咬着牙,忍住不发作。这里的孩子缺乏一定的平等意识。志愿者告诉他们,人生而是平等的,任何瞧不起别人的人终将会被别人瞧不起。志愿者发现有人打他欺负他,就会把那个打人的学生叫到跟前来严厉地训斥。

     志愿者用力去保护这个受过太多伤的孩子。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们明白改变不了太多东西,但他们没有放弃。他们教袁挺胸抬头,教大声勇敢的自我介绍:“我叫袁**”。刚开始,袁仍是低着头,不言不语。志愿者每天都像第一次教他一样,告诉他正确的站姿和发音。就这样,简单的自我介绍,日复一日,志愿者教了一个冬天。

     袁是个善良的孩子,但总是得不到善良的关注。一天又一天,志愿者看着这个孩子每天一个人安静的来安静的去,心里都酸酸的。手工老师送给他一朵又一朵玫瑰花,每到这时,他就开心的笑笑。吃力的说声谢谢。

     让人开心的是,一个冬天过去了,袁终于学会了自我介绍。一个月以后,不会有人知道在附近的小树林里他练过多少遍那句洪亮的“我叫袁**”。人们只知道,在志愿者临走的时候,他用最大的力气告诉人们:“我叫袁**”

     后来,志愿者都离开了。再后来,谁也不知道这个姓袁的男孩最后有没有去上学,不知道他的父母是不是依旧经常打他。可能这个男孩,就像大山深处一颗发芽中的种子,我们志愿者去浇灌了一桶水,看着它抽出绿油油的嫩芽,就转身离去。

     没有多少志愿者能在这些山里一呆就呆十年,或者一辈子。他们就是匆匆地来,匆匆地离开,成为成长的过客。当然,这些孩子也是志愿者们成长的过客。

     世间万物都是匆匆流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回来以后的志愿者们时不时想起那些孩子,想起“那一个孩子”。那些孩子,他们穿的衣服都破破烂烂,脸上也从来都是脏兮兮的。但他们的眼睛是水灵的,是焕发光芒的。他们内心是善良的,他们明白这个世界。他们是大树在风雨中结下的最坚强的果子。

     投稿时间:2016年05月10日

     作品版权归属作者,转载请注明来源:有故事的人

     本文责编:丁奇高(dqg1963371200)

     美少女作家

     谭笛有故事的人山东人,喜欢写文章、看小说、做梦。

    

    

    有故事的人 | ifengstory

     人人都有故事——“有故事的人”是华人世界知名阅读品牌凤凰读书(ifengbook)旗下故事平台。我们鼓励所有人写出自己所知(几乎所有题材)的故事,来投稿。

     5月份,关于“青春期故事或舌尖上的自己”的主题故事征稿正在进行中……

    

    请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有故事的人

     主编:严彬(微信niaasai)

     投稿邮箱:istory2016@163.com

     (接受包括大型征文、剧本征集等项目合作,以及其他与故事、讲述有关的合作)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凤凰读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