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锁禁逗养情欲,《源氏物语》的美与哀愁
2016/6/7 凤凰读书

图|《源氏物语千年之谜》剧照
... ...用长垂帷幕隔绝外人,封锁出一种鸟羽霜白、赖君关怀的凄然,诱引出献身时的炽烈大胆和奋不顾身,这是日本秘密如仪的王朝艳事风格。
戴文采论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这类日本王朝文学,虽是女性日记文学,但笼罩在男性自恋形成的人文风尚,比起民间文学的《红楼梦》中女性的自觉精神差得很远。
一个男子只要身体不忠贞于一个女子,就能不为欲望控制或说爱情定位,因此造成女性的和歌都是被控制住的欲望的孤寂,让女子处于寂寥似乎是精神性技的一种,在日本文学中比比皆是。
清少纳言《枕草子》中的上流高雅灵气女性,都仍必须按规矩离群索居,用长垂帷幕隔绝外人,封锁出一种鸟羽霜白赖君关怀的凄然,诱引出献身时的炽烈大胆和奋不顾身,这是日本秘密如仪的王朝艳事风格。美都是用来引逗寂寞,积淀性欲,但积淀女人却绝不积淀男人。这精神性技出发的美学,因此倾向纤细秀敏如颈穴脉脉,女性被撩挑得喘不过气来,地位仿佛爱奴。日本男性文学却撇除女子,完全是男子世界的杀戮夺权,如《平家物语》的英雄美学。与红楼最大的不同,日本女子尚未于文学中得到平等和谐的地位。
才貌出众的女性,身体的感受自然也必是纤敏的。锁禁在诗歌情挑,是一对多的养欲工程,接到府邸就没有那锁欲高涨的效果。
让丽质天生的才女做肉体的侍妾——源氏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出众佳人,不论在茅檐陋室或废邸荒庭。光源君自己都承认虚诞的歌诗唱和,是为让女性都进入敏锐一触即发的艳情,精神的春宫,《源氏物语》其实是《金瓶梅》淫情文学的系统,美轮美奂的《金瓶梅》。
不能相比于雪芹抱纯守一的红楼主旨。常见比较文学学者把《红楼梦》比并于《源氏物语》,实在是不妥的错谬。
一个用美欲内化淫欲,一个用美欲内化纯真,上升与沉沦的极向精神高度,其中人文境界的差距岂只少许?日本的纯情爱情文学当在民间,甚至僧侣。总之红楼和源氏不同人文哲学层次,不宜相提并论,日本应还有更接近红楼的作品吧。也许文笔逊于紫式又非宫廷文学,以致寂寥异代?和泉式部日记就更苍白。红楼是尊重女性心灵尊严的一对一纯情文学,日本应当也有这样的古典文学作品,神伤于被掩埋太久中?
把诗意华丽迷信玄远,耽美哀怨寤寐淫情的《源氏物语》比并《金瓶梅》,丝毫没有藐视之意,是更高文学价值的《金瓶梅》。
艳写淫者写到能感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心经悲剧,似乐实悲,是淫欲出发悟空的觉者,红楼是纯情出发悟净的觉者。两者的智觉,最后都同时思考圣人之情的形神守一。源氏一病数死,终局是华丽的凡夫俗子的悲哀。宝玉让万物各称其份,出家也是宗教天德的喜悦,似悲实喜,哲学差别指向的无差别体会。宝玉万艳同悲,他却从来不必禁锢自身以达到操控情欲的需要,大观园里个个女性都能尽其自我,爱理他就理他,爱不理他就不理他,这就是抱纯守一。晴雯死以后宝玉书诔祭仙,看似情深,但晴雯生前宝玉从未挑逗,虽然他也喜欢晴雯的黠俏可心,每一个女性的美,在宝玉都是扑面熏风有幸乐赏,包括宝钗滚圆褪不下红麝串的胳臂。
源氏则爱美即耽美纵欲,是官能派的笔意,宝玉爱美却守一养心,是性灵派的旨趣。都是一流的文学,但形上内蕴不能不区分,才是深湛的学术。比较起来,金瓶梅是写坏的源氏物语,淫秽戏墨,难登大雅,需要淘汰芜存菁,才能在同时间流中,不叫人在严肃性上,,觉得不可置信地败给日本小说太多。比较起来,《源氏物语》和《红楼梦》时间差距太大,而女性的情感自觉和地位,需要的历史时间太长,《春雪》才适合比并于为晚的红楼。《源氏物语》应和时代接近的《金瓶梅》摆在一起讨论其中敷设的文化与精神向度。
即使学者也未必是翻译伟大小说的人才,因学者文笔多数缺乏戏剧性张力。《源氏物语》《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这类作品,若用注释伦语孟子教科书般的笔法,就忒可惜了。
书上说耶稣会传教士虽不以为然日本的宗教,但也为日本文化里的美摄魂。那时的城堡洁白如雪,从来没有在基督教世界见过如此细白的石墙。原来不是像平常用沙子调和石灰,而是用极细白的纸揉碎掺入白石灰里,是特为建筑城堡而用。在雪白的墙上贴饰着金叶金箔彩绘,天堂般的雪白与华丽。过于倾倒的神父,让罗马教皇以为叛教,然而那些美丽的城堡竟在几年之内,灰飞烟灭于永不止息的战争。
平安王朝时京都十万人居住,但过这样神仙般贵族日子的不过三千,数百年不让人闯入那高贵魅惑的圈子,封锁住的幻美仿佛剧场的本质。正因剧场特质太大,音沉响绝后生活中永远无法重现,那富丽工细熙熙洽洽日日搬演的绝美,只能靠文学回身遥远的引领和捕捉,贵族都是文学艺术的天才。最后典艳细炫到神父也惊绝的地方,那是罗马遇见了京都的震撼!
雪白的城墙美得不食人间烟火,说的就是京都二条城吧。守城的禁军服饰煌然如表演队伍,毫无军事的能力与价值,你来我往的和歌,戏剧般的仪止,无日不讲究的优雅佛事,人类文明史上的神仙岁月,或说空前绝后的艺术剧场。美的城堡,烽火点燃时只能化为灰烬,悲叹是更永恒的美学,不朽的平安王朝,缈远永逝的古典梦境。
用世间绝美的中文翻译《源氏物语》,应该比日文还能重现憾人而本就来自长安的金粉烟云。让读的人都像耶稣会神父般掉进终生不舍的隽永梦中,这恐怕是翻译时不能不具备的书写要求。

本文摘选自
台湾女作家戴文采
《今日菖蒲花》
2013-6月
九州出版社出版
戴论《源氏物语》林文月译本

2011年起,译林相继引进了林文月所译诸多日本古典文学著作,除上图所列三本外,还包括林译《十三夜》、《伊势物语》。
即使学者也未必是翻译伟大小说的人才,因学者文笔多数缺乏戏剧性张力。《源氏物语》《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这类作品,若用注释伦语孟子教科书般的笔法,就忒可惜了。《源氏物语》是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世界文学的显学,必须张力强度足够,动情力催迫力完全饱满的经典小说笔法。林文月本身并不算长于创作的人才,自身笔趣和这三位古典才媛趣味有些差别。
她的京都书写,色界声界寡淡,是感官世界的白笔,和李黎一样色淡却能淡雅出静。但京都美学确有冲虚禅意一派,却同时也有平安王朝贵族的极尽奢艳恋物,不是林文月能驾驭的笔感,其实连李黎都有困难,她们文笔都和紫式有差距。正如林文月书里的平冈教授所说:你怎么会学文学?
若针对这句话来看,她的书写,相对于极端巅恣的感官侈逸,形上玄冥的日本细节,春光淫色如斯在她也只有娇艳两字,如无语解花了,是她性格的凝严冷峻,原近哲学不近文学。因之读来可惜的平淡寡稀,也许因此难掳人宝爱?
本来是人人会爱煞的凤凰般洛阳纸贵,就差了这么一点点。她像深闺白文鸟。自己的作品若不长于这类动情力的表现,译写别人时自然较难迫人肝肠?关键在林文月声腔的非经典中国文字音乐,她是日文的节奏,转为中文时失去了张弛有度的正统中国文学钟磬玲珑,如一串珍珠断线,解散掉了魅惑力。
张爱玲就十分适合翻译《源氏物语》,可惜不会日文,若胡张连手翻译,那必是苍天幽火烧红云,一路烧着心魂弦绝的动人。或者应该说,伟大文学的翻译工作,需要学者和作家的携手合作。
但林文月的笺注却是最好的,直如杜诗钱注,李诗曾注,堪称抗鼎文林,不朽工程。和歌部分的翻译也最雅致。她这样的文学学者,在台湾硕果仅存。
荐书《源氏物语》丰译本

丰子恺译源氏物语
【日】紫式部
丰子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6
丰子恺译本参照了藤原定家的《源氏物语注释》等6个注释本和一些现代日文译本。译者本人早年留学日本时,曾熟读《源》一书,据称甚至可背诵《桐壶》一回,其对日本古文、中国古诗文、书画、音乐、佛教等颇为精通,无疑为翻译《源》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据知,其在1961年即着手翻译,4年后完成全书,不过准备出版时遇上十年浩劫,一耽搁便是15年,直到1980年12月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上部,中、下两部则分别于1982年和1983年初版。译本出版时,丰子恺已去世多年。
林文月谈到丰子凯译本时曾说:“每一个译者你都可以骂,没有一个完美的例子。第一,我很敬佩丰子恺先生的全译,没有偷工减料。另外,我想在那样子的年代和情况下,他没有太多的参考书。如果我当年知道丰子恺这样的大家已经完成了中文翻译,我大概会不敢提笔。”(2013年2月15日《南方周末》)
不过就自己译本与丰子恺译本的区别,林文月也表示:“丰子恺感觉是比较站在读者这边的,我呢,不敢说站在原作者这边,可是我比较倾向于按照作者讲话的方式,她怎么讲我就怎么写。丰子恺的译本是我的已经出版很多年后我才看到,看得多了后,我觉得他的版本非常本土化,他喜欢用宋人的话本,比如‘话说……’之类的,会让大陆的读者觉得更加熟悉。”
林文月译本则一直被认为是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林文月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在日本进修时开始注意《源氏物语》与中国文化间的关系。回台湾后,她用五年半时间完成全译本,共分五卷,于1974年至1978年由台湾大学中文系中外文学月刊社出版。译者在每卷首附以人文关系图解,并在第五卷末附有 “各帖(回)要事简表”,同时在每卷序中详述与作品有关的诸多背景。该本以阿倍秋生等人的注释本为底本,并参照多种日文现代译本,每回注释多达数十个。
若您对两译本的行文差别依旧缺乏感性认识,不妨以同一文段的不同翻译为例:
丰子恺译《源氏物语》第一帖桐壶中秋夜天皇思念更衣的名段:
深秋有一天黄昏,朔风乍起,顿感寒气侵肤。皇上追思往事,倍觉伤心,便派韧负命妇赴外家存问。命妇于月色当空之夜登车前往。皇上则徘徊望月,缅怀前尘:往日每逢花晨月夕,必有丝竹管弦之兴。那时这更衣有时弹琴,清脆之音,沁人肺腑;有时吟诗,婉转悠扬,迥非凡响。她的声音笑貌,现在成了幻影,时时依稀仿佛地出现在眼前。然而幻影即使浓重,也抵不过一瞬间的现实呀!
这一段林译本是这样的:
秋风飒飒,凉意袭人的十分,皇上比往常更思念王妃,于是,派了一名韧负的命妇到更衣故里去。命妇乘着朦胧的月色启程;皇上就此陷入沉思之中。回想当年,每逢如此佳景,他和更衣常有月下游宴,无论是曼妙地拨弦弄琴,或随便吟咏成句时,他那种风采申请都是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如今虽是记忆犹新,却真个是所谓「暗中相契约,怎得梦里见」,总就是缥缈而不可把握了。
【注】暗中相契约,怎得梦里见:《古今集》恋三,无名氏所做和歌句。
至此,若您不以研究为目的,相信您已根据个人阅读喜好做出选择了。当然,最好的贴近文本的方式,依然是学习它的语言......

凤凰副刊,读好文章
男性的智商常常被女人决定,他们的审美也是
一天从喝咖啡开始 | 翟永明专栏
现在,“我们仨”又在一起了|怀念杨绛先生
孤独是一门精致的手艺 | 七人诗选
弑父|雷平阳专栏“烟云”
黄永玉:人真不是个东西
鳳 凰 讀 書文字之美 精神之渊
主编:严彬(微信号:larfure)责编:枕梦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凤凰读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