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酒,母亲的牛肉「有故事的人」
2016/6/16 凤凰读书

     >>>> 人人都有故事,

     这是[有故事的人]发表的第279个故事

    

     酒是父亲的桃花源,也是他的衣冠冢......

     父亲的酒,母亲的牛肉

     林双

     1

     我叫杜子腾。据父亲说,母亲生我的时候一直喊着我的名字,前面还有两个字:哎哟。

     父亲嗜酒如命,母亲陪嫁的女儿红足足二十斤重,来喝喜酒的亲戚朋友们没捞着多少,竟是他一人喝了大半。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每顿饭都要喝酒。早晨打二两烧酒,暖暖身子;正餐时候,半斤白酒绝对少不了。父亲最喜欢的下酒菜是卤牛肉——母亲做的卤牛肉。母亲的古法卤牛肉,用料只选鲁西牛的腱子肉。那带着大理石花纹的牛肉,一口咬下去筋道十足,唇齿留香。

     那一年,父亲被诊断出肝癌后,母亲就再也不许他喝酒了。面对医院的诊断书和妻子的眼泪,父亲一言不发。母亲将他一瓶瓶的酒都卖了,换成了一瓶瓶的药,整整齐齐地垒在床头。

     事实上,父亲根本就没戒酒。等夜深人静,母亲睡着了,他就把床头柜里我给他买的白酒和花生摸出来。在月光下,酒一口、一口地偷着眯,花生一把、一把地抓着吃。等他吃饱喝足后沉沉睡去了,我便跪在床头,给他擦嘴、擦手。无数个难眠的夜晚,我擦着擦着,不禁泪流满面。

     在一个晚上,喝醉了的父亲流着眼泪对我说:“子腾啊,你出生那天,我压根就没在边上守着,我……我陪……客户喝酒去了。至于你的名字……你妈生你的第二天,我冲到医院,一屁股坐在她床上,问她肚子还疼吗?你妈呀答非所问,偏说杜子腾这名字不错。”

     酒是父亲的桃花源,也是他的衣冠冢。

     父亲还是走了。

     2

     母亲在菜场里租了间铺子,铺了水管电线,买了锅碗瓢盆,就再没闲钱租房子住了。我们两个人住在五平方米的房间里,相偎相依,夏暖冬凉。

     到了夜里,对于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少年来说,在牛肉的香气中醒来本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由于店小利薄,母亲每天只能给我一小块牛肉,这着实是一种煎熬;然而,每当我看见母亲碗里的萝卜干和咸菜,抱怨又被我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若不是随了爸,妈是绝不会到这东北的冰天雪地里来的;母亲祖籍山东,家里有十几亩地,还有几十头牛。她做姑娘的时候,整日在屋里闲得发慌。有一天跟着家里人去赶集,卤牛肉的香气顺着长长的队伍一路飘进我母亲的鼻腔。少年人特有的好奇心作祟,母亲非要跟着师傅学做卤牛肉,没想到终于派上了用场。

     母亲总是凌晨两点就起床,她说只有这样才能抢到批发市场里最好的腱子肉。等她踩着满满当当的三轮车回来,天色还往往是一片混沌。

     睡眼迷蒙中,我看见母亲支起一口大锅,舀上半锅水,待大火把水烧得沸腾起来,把整条的腱子肉放进去。等水再次沸腾,就是牛肉第一次出锅的时候了。母亲像对待熟睡的婴儿一样,轻柔地洗掉牛肉表面的血沫。

     接下来是熬老汤。酱油、生姜、桂皮、八角、茴香、葱段、花椒……十八样卤料,一样都不能少。母亲说,少了任何一样,卤出来的牛肉都不够味。卤料里不能掺水,大火加热,不断翻炒,直到锅里开始飘出阵阵卤料的香气。

     天刚破晓,就可以放牛肉了。在我看来,剩下的就只有等待。母亲却偏不,直直地盯着火炉。

     3

     慢慢地,母亲的卤牛肉做出了名气。

     有人从城市的另一边乘几个小时的公交车慕名而来,一买就是十斤,说要让亲戚、朋友、邻居、同事都尝尝。而母亲每天还是做那么多牛肉,不增不减。以往能卖三五个小时的量,现在一经拿出来就一扫而空。

     “要几斤?”“半筋半肉还是全肉的?”“切吗?”“片还是块?”“拿好了,再见。”

     母亲从不多说一句话,也从不看人,只是低头挑牛肉,捞牛肉,切牛肉,包牛肉,自始至终。

     有心人发现了卤牛肉的商机,小小的城市里一夜之间多出来上百家牛肉店。

     城北有一家进口了俄罗斯的牛肉,号称运用了外国神秘配方;城南有一家打出“开业大酬宾,买一斤送半斤”的旗号吸引顾客;城西有一家提供试吃服务招揽生意;城东的那一家最绝,不光牛肉品种多,有麻辣的、芥末的、红烧的、白切的,还雇了几个穿着热辣的美女头上戴着牛角在店门口跳舞,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都迈不开腿了。

     母亲的牛肉店门前越来越冷清了,连着五个月的亏本逼着她卖掉了菜场街角的铺子,只得在门口支个小摊。我劝她降低成本,这个时候她却非常执拗:牛肉还是要用鲁西牛的整条腱子肉,卤汁还是要凌晨三点起来熬新鲜的。

     母亲熬汤的时候常常跟我念叨:“你的学费,都是鲁西牛给的”。如今我毕了业,进了外企,陪着客户坐在高档的西餐厅里品尝牛排和葡萄酒,总会想起母亲的古法卤牛肉,和父亲床头我私藏的白酒。

    

     作者:本文作者董子凌(笔名知了),19岁,华东理工大学在读本科生,居无定所,暂居上海,微信号zing_Jay。喜欢写诗,喜欢吃,哭和笑都很真诚;不喜欢一个人待在人多的地方,但是咖啡馆就可以。

     本文责编:枕梦(微信:wududexiezicao)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有故事的人

     人人都有故事

     一个献给所有人的故事发表与分享平台

     关注本号,回复以下关键词,可阅读主题故事:

     初恋 过年 爱情 亲情 母亲 城中记

     欲望 回忆 父亲 美食 手艺人 青春期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我们,投稿,读故事

    

     凤凰网出品 公号ID:ifengstory

     主编:严彬(微信:larfure)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凤凰读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