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考胜利者的噩梦…「有故事的人」
2016/6/17 凤凰读书

     >>>> 人人都有故事,

     这是[有故事的人]发表的第300个故事

    

     我的高考

     青棠子

     “

     一直以来,在家乡那个不大的地方,平时成绩还算不错、高考还算不错、报志愿也还算不错的我常被当做千军万马中的胜利者之一。可是直到今年看了微信上的高考相关推送便接连做了三个噩梦时我才发现,原来高考是隐藏在我记忆深处最不堪碰触的部分。

     昨天我做了几个梦。

     第一个梦。大学时候一位负责主课的老师——也是一位非常严厉的女老师——把我叫到教室前面说,你发表在某某杂志上的论文实在太差。选题立意不到位、先行研究不彻底、论述逻辑不清晰、文献引用不规范,别说发表,连一般论文的标准都够不上。若没投稿还好,现在投了稿登出来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于是,我满脸堆笑道,谢老师赐教我一定注意。可心中早已泪如雨下。

     第二个梦。高中时候我的一位数学老师——也是一个非常慈祥的老爷爷——把我叫到一边,笑眯眯地问,你这次高考没考好是因为哪科考得差呀?我说,数学和语文。他又笑眯眯地说,差在哪里呀?我说,数学有一道题没有画完整曲线,所以少算了一个交点,语文是因为开场太紧张,大脑一片空白,所以看不出那些词语、标点、成语到底错在哪里,最后时间不够。他一脸期待地等我说下去。

     于是,我满脸堆笑道,老师我知道每个偶然里都有必然。可心中早已泪如雨下。

     第三个梦。高中时候一位非常看重我的历史老师——也是我当时的偶像——在讲台上严肃地说,某某你跟我出来一下。

     于是,我心中一惊,就醒了。泪如雨下。

     记得查高考成绩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步行去朋友的姨妈开的课后托儿班兼职,拿着一个小时两块钱的工资给一群一年级的小孩子批作业。结果正和小朋友们玩游戏,就看到我妈开车冲了过来,满脸怒气快要哭出来道,我用你的考号根本查不到成绩。接着把我拖上车直接运回家。在车上我悠悠地说,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淡定。

     就算是我答题卡涂错,每科还有手写的卷子对不对。卷子上的考号是老师贴好的,我当时也看过,不可能错,所以就算答题卡涂错了,我也至少会有剩下的接近一半的分数。而且今天查成绩的人那么多,电话查询出现问题也是正常。就算真的没成绩,你平时不老说高考失败还可以送我去外国打工捡垃圾吗。然后我妈真的哭了。

     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为何当时自己那么淡定。

     哦,是了,一定是因为在那之前,我已经自己打电话查过成绩了。

     其实在能查成绩的第一时间,我就已经打电话查过了成绩。更可怕的是,我记得我妈那天一连串的表情和语气,记得小朋友们做错的算术题和衣服的颜色,却根本不记得自己查成绩时的心情。没有激动,没有伤心,没有如释重负,也没有对未来的憧憬,什么都没有。我异常平静地放下电话,觉得是一切都是意料之中,后面还有更细致艰巨的任务。并决定先不要告诉爸妈,反正他们不亲自查过是不会甘心的,然后就顶着太阳如往常一样去上班了。他们大概现在也不知道我已经提前查过了成绩。

     接下来是报志愿。我从小到大只做过两件忤逆我爸的事。第一次是高中分文理科的时候。我在家里不分昼夜列表分析了三天,得出了于我而言学理科好处不如文科多的结论。

     结果已经拍着胸脯下了保证的我爸在家长会上拿到我七十多分的地理卷子,听班主任说年级前二十名无人报文科后,还是不争气地给我打了电话。我当机立断道,首先,这是我认真分析了三天的结果,已经考虑得非常周全,没有必要再变。其次,这次文科考得差部分原因是学校把理科卷子出得太简单。总之,如果你们帮我选错了,今后有多少苦还要我一个人受着,我做不到。

     第二次便是我没有如他所愿将一所愿意给我保证的名校作为第一志愿,只因为我心心念念的外语专业不招高考生。当时的我固执地认为要读书如果不到北京,就会失去很多机会;如果不读自己喜欢又学起来轻而易举的专业,就没多大意思。所以坚决选择了一个适合自己这棵萝卜的坑。事实证明,这两次抗争是我此生做过的最得意的事。这不过,两次事件无一例外地将我家划分为两大阵营,一是我爸,二是我和我妈。事实证明,这给我爸心中造成了难以释怀的阴影,也让我第二次因造成家庭分裂而对一种事物的存在自身产生了深深的怨恨。上一次是炒股票。

     报志愿时在提前批那一栏,我试着报了一所分数稍高的外语类院校,报了它在我们省招生的几乎全部语种,然后安心等待自己被拒然后被下面一栏的一批第一志愿录取。因为那时唯一让我期待的是,被录到一批第一志愿,我就可以和当年好到写交换日记、被我唤作“老姐”的闺蜜去同一所学校。她理科,我文科。她学经济,我学语言。我们换个地方还能继续做好姐妹。可我们还是走岔了。我被提前批挑走而她被调剂去了另一个城市。从此,我们心有灵犀地再也没有联系过。

     还有一个勉强考上了高中的小姐妹考去了一所地方院校,高中时我曾因为梦到她太过瘦弱生子难产而在家里偷偷哭了好几天,如今我刷QQ空间时才发现她强健了很多我终于可以不用担心,而且她快要结婚了。而高考的最后一个月,我在晚饭时不经意发现的那个在夕阳下的草地上抱着别人连踢一脚都不肯的流浪狗的干净男孩子,那个帮我完成了对青春心事的想象、成为最后时刻我背书做题的巨大动力的背影,也自然而然地消逝了。

     还有高考第一天晚上在教室自习,面对牙痛到要打滚的同桌,我能做的不过是简单地安慰一下,举手告诉老师,然后继续背书。我曾为此难过了很久,可当时的我还能做什么呢。

     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听说她后来报了一所医科大学。我记得整个录取过程尘埃落定的那天,我们全家一起去了餐馆,罕见地喝了红酒庆祝,得到了服务员姐姐真诚的祝福,然后回家看了我盼望许久的新版《红楼梦》第一集,看顽石与一僧一道、甄士隐与贾雨村祸福难卜的初遇,听他们荒诞不羁地唱着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一直以来,在家乡那个不大的地方,平时成绩还算不错、高考还算不错、报志愿也还算不错的我常被当做千军万马中的胜利者之一。可是直到今年看了微信上的高考相关推送便接连做了三个噩梦时我才发现,原来高考是隐藏在我记忆深处最不堪碰触的部分。它封印了太多成败在此一举时的惊惧,专属那个敏感年纪的亲情、友情、朦胧心思的涟漪,以及永远赶不上前一辆公交车的那种无法避免的遗憾。

     记得最后一次模拟月考,我终于找到了作为学霸的快感,考完试回家对我妈说的第一句话是“这次考题出得太有意思了。既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又足够灵活,更重要的是闪耀着人文关怀。我与出题老师仿佛神交已久”。总之对我个人来说,那次考试的畅快淋漓远远胜过了分数带给我的快感,不过那次的成绩着实让老师、教导主任和爸妈为之振奋。我也是在他们刻意虎着脸告诉我必须放平心态时觉察到的。不过很可惜的是,高考时我并没有再一次找到那种感觉。

     尽管我一直坚定地认为,高考就像照妖镜,能让平时的每一丝错漏无处遁形,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真实水平。我并没有发挥失常,我只是没有超常发挥。但我最近常常想起那次月考,思考它到底有没有影响到我。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它没有。

     可是自从做了这三个噩梦,我不得不承认它给过我一个很美好的梦,所以才会放大我的遗憾,以至于大学时每当舍友反复提到某大学我都几近抓狂,也让我有时假想如果我当初再努力一点、再幸运一点——就像那次月考——会不会开启另外一种人生?而高考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就像如果我没有进入现在这所学校,我大概不会收获这么多精彩的思想、精彩的体验、精彩的回忆,结识这么多精彩的人们。

     有一段时间,我疲于听到一些父母声泪俱下地控诉他们的孩子如何与某所大学失之交臂,但如今才觉得好汉不提当年勇这句话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冷漠。如今我的高考已过去了六年,我才渐渐能够正视并接受那种遗憾,并更倾向于视那次月考为十二年寒窗将尽时呈现出的珍宝,就像与一个对抗了十二年的敌人讲和时的相逢一笑,闪耀着彩虹的颜色。

     我想起出录取结果后不久有一天父母逗我,如果你高考时多考了20分,学校专业随便挑,你会怎么选?我还是坚定地选择了提前批栏填的那所外语类院校。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而现在我关于整个高三的记忆也变得相当淡薄。记得有次我回学校看望高三老师,一位老师笑着说,我们当时都特别好奇高三压力那么大,你怎么就像没事人似的一个人坐在那背书、做题。我想,那时的我真的是活成了一棵树,没有野心,没有悲喜。

     早自习当着班主任的面若无其事地背三毛琦君,课间即使只有五分钟也要和好姐妹去小花园里看花草、聊红楼,晚饭时和同桌胡诌海聊、指点江山。只知道全心全意地做好眼前的事,胸中有一重如今达不到的境界。

     总之,我的高考就这样发生,又这样结束了。每一年的高考都那样发生,又那样结束。我说了这么多,却好像并没有说到多少高考那三天的事情。我想大概是因为这尘封得太深,深到我现在还没有能力去探究。所以只能先抖落一下周围的灰和土,等哪一天准备好了再去打开它。或许要等到下一代人高考,我心惊胆战地给他们查成绩的时候。

     就像差点因高考与我反目成仇的我爸,他对高考的唯一记忆,是奶奶花大手笔炒出三罐留着肥油的肉丁让他带着路上吃,而他一直放到长毛也没舍得打开。我只知道看到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时我颤抖了。我想自己虽然写论文、写闲文能码出这许多字,在考场上一定是写不出来的。就像我高三的晚上宁愿用了五个小时去写一篇800字回忆已去世的亲人的散文,却还是差点在高考的时候没写出作文。

     作者:青棠子,山东人。日本文学方向硕士在读,热爱中日古典文学。

     本文责编:糖糖(491509108)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人人都有故事

     一个献给所有人的故事发表与分享平台

     有故事的人

     长按二维码,关注有故事的人,投稿,读故事

    

     凤凰网出品 公号ID:ifengstory

     关注本号,回复以下关键词,可阅读主题故事:

     初恋 过年 爱情 亲情 母亲 城中记

     欲望 回忆 父亲 美食 手艺人 青春期

     主编:严彬(微信:larfure)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凤凰读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