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掉暴饮暴食的毛病?
2016/9/3 减肥超简单

遇到美食就毫无节操可言
放纵自己大吃特吃
啤酒、炸鸡、烧烤、火锅、冰淇淋、蛋糕、奶茶
一吃起来就根本停不住嘴!
到底应该肿么办?
希望能够摆脱暴饮暴食的习惯
为什么这么多小伙伴
都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
越吃越多狂吃不止?
暴饮暴食诱因
1食物饱腹感低
饱腹感是指虽然没有吃很多东西,但是肚子却有饱的感觉。人在感觉到饱的时候才会停止进食,如果吃的食物没有饱腹感,就会不停地吃,结果越吃越多,长期如此最终就养成了暴饮暴食的习惯。

2不吃早饭
很多上班族因为时间来不及选择不吃早餐,其实这样做很容易使自己养成暴饮暴食的习惯,因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夜晚身体消耗了过多能量,需要通过早餐来增强能量,如果不吃早餐,到中午或晚上就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

3边玩边吃
边吃饭边看电视的人常常将注意力放在电视上,为了急着看电视,吃饭的时候总是狼吞虎咽,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其实已经吃饱了,仍然在机械的朝嘴巴里喂着食物。长久如此,会导致胃口逐渐变大,养成暴饮暴食的习惯。

4心理因素
有的人因为工作、生活、学习压力太大心情不好,焦虑过度,会通过吃来发泄。尤其喜欢吃高热量、高糖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在进入人体后,会分泌出一种物质,这种物质作用于大脑能让人产生愉悦感、舒缓感,所以很多人在情绪不好或是压力大的时侯更喜欢暴饮暴食。

小习惯最终养成暴饮暴食的坏习惯
小伙伴们一定要牢记哦!
改掉小习惯刻不容缓!
因为暴饮暴食的危害实在太多啦!
暴饮暴食危害大
1引起肥胖
暴饮暴食,会导致能量过剩,即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多余的“营养物质”会堆积在体内,转化成脂肪,最终引起肥胖。另外,肥胖还会带来各种肥胖病哦,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等。

2引发胃病
吃得过饱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肠道负担加重,引起消化不良。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每2~3天就需要修复一次,如果上顿还未消化,下顿就大量进食,胃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胃黏膜不能得到修复的机会,最终极易发生胃溃疡等疾病。

3易患老年痴呆症
研究证明,长期的饱食还会导致大脑早衰哦。因为过量的饱食很容易引起肥胖,而大多数肥胖病都会成为脑动脉硬化的因素,脑动脉硬化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引起大脑早衰和智力迟钝。所以年轻的时候如果长期暴饮暴食,老了患老年痴呆的几率会比一般人多20%哦。

4易患骨质疏松症
长期暴饮暴食极易引发骨质疏松。如果一直让身体保持很饱很撑的状态,会让身体甲状腺分泌激素增多,最终导致身体骨骼过分脱钙,引起骨质疏松。对老年人而言,骨质疏松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暴饮暴食的危害竟然这么大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改掉这种坏习惯呢
当然有!7大良方送给你!
预防暴饮暴食有妙招
1细嚼慢咽
吃饭的时候优雅从容、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这样不容易造成暴饮暴食。就算遇到非常喜欢的食物也要记住克制自己,切不可因为贪吃一口气吃太多。最好每口饭咀嚼15-20下,不但能帮助肠胃消化,还能让人产生更强的饱腹感。

2欺骗食欲
同样多的食物,是不是在大盘子里看着少,小盘子里看着多?这种“障眼法”其实叫做“德勃夫错觉”,即盘子的大小在视觉上影响了食量的多少。所以用小盘子盛食物会让你觉得食物更多,这样也能有效地控制食欲,从而有效预防暴饮暴食哦。

3锻炼身体
研究表明,很多人会通过吃东西来缓解压力。因此有的人会因为工作或生活上的压力逐渐养成暴饮暴食的习惯,越吃越上瘾。其实减压的最好方式是运动,平时多跑跑步、散散心、烦恼和压力会随着汗水逐渐蒸发。

4食用低升糖指数食物
升糖指数(GI)反映的是食物引起身体血糖升高的程度。升糖指数越高的食物越容易被消化和吸收,所以最好多吃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这种食物进入肠道后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更加容易产生饱腹感,能有效抑制食欲,从而改掉暴饮暴食的习惯。

55以下为低升糖指数食物
55-70之间为中等升糖指数食物
大于70为高升糖指数食物
5食用高膳食纤维食物
最好的克制食欲的方法就是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它们可以有效延长食物在胃里的消化时间,从而使人不容易饿,而且膳食纤维在肠道内吸水膨胀,更会增强饱腹感!常见的高膳食纤维食物有菌菇类、薯类、谷物、坚果、蔬菜、水果这6大类。

6饭前喝汤
饭前20分钟喝汤能够减少15%的摄入量,这样就能有效降低暴饮暴食的可能性啦。饭前喝点汤,让自己感觉不那么饿,吃饭的时候就不会吃多。

美食虽好,贪吃不宜哦
改掉暴饮暴食的坏毛病
塑造完美身材,从现在开始!
少吃多动,完美身材不是梦!
本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精品公众号,选择关注

教你瘦身减肥
ID: hqqiche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 关注我,瘦身君教你快速减肥瘦身,一对一给予你健康、专业的瘦身意见,让你30天拥有完美身材。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减肥超简单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