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做移动医疗,为“自诊疗概念”把脉
2016/2/2 健康养生百科

     搜索微信号“知疗”关注我们 中国医疗体制的千疮百孔,早已是摆在台面上的Big Issue。最可怕的是食品、环境、生存压力……让人民群众有分分钟都有跟上帝“Say HI”的担忧,于是乎,小感冒也要去医院做个全身检查,“卖白粉”操的那份心,一个“吊瓶”,这一天就白干咯。

     身患“穷癌”和“懒癌”的小编热泪盈眶地拿起手机,开始在“某度”搜索“胃疼”有没有什么简单上手的“自诊疗”方法,搜索结果你懂得(呵呵嗒)……最后只得关注了几个养生的公众号,并在手机里下载了7、8个医疗APP,看看谁能最快帮我解答问题。于是,便有了下面纯洁的发言。

     一、这几年,移动医疗到底做了啥

     在所有行业都在“互联网+”的时代,“医疗+”可以说是难度较大的。在西医的科学性和普效性已被国民公认的今天,当代中医也在困境中努力求发展。中医+移动医疗?这个组合表面看上去像是一个“伪命题”?这一款以“中医诊疗逻辑”为基础的医疗APP【知疗】提出了“自诊疗”概念。足不出户,让老百姓对着屏幕,依据其APP中提供的中医式疗法“望闻问”,自己学做医生给自己开药治病。这到底是移动医疗行业中充满想象力的创新还是另一个消费用户传统情怀的营销卖点?

    

     2014年国内移动医疗进入“元年”,噌地诞生了近3000个医疗App。2015年,移动医疗持续爆发性发展,医疗App又增加近半,亿级体量资本井喷涌入,市场规模初步显现。伴随“移动+医疗”业务的交叉融合以及APP产品的平台化,移动医疗业未来发展、产品、盈利模式的想象纷纷展开,如在线问诊、医生社交、医药电商、数据自诊、患者社区等等

    

     图:移动医疗市场规模态势

     二、现象级产品尚未出现,用户体验仍需颠覆

     总体来看,当前移动医疗发展态势相对良好,但下载量可以进入千万量级梯队的APP却仍翎毛凤角,良莠不齐情况普遍存在。对于绝大多数医疗机构或健康类APP,尽管在一定程度已经实现了客户端、微信等新型应用的“跑马圈地”,但是在用户使用习惯培养、医患关系建设、就医体验等多方面尚未达到设计要求及预期效果。“春雨医生”火了,“易诊”火了,可公众转头一看,好像也并没有给大多数中国人的看病问题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改变。千辛万苦想要跻身创业蓝海的团队仍旧一浪高过一浪。而实际情况却是,不管你技术、运营、融资能力有多强,最终决一胜败的还是在能否彻底解决用户的现实求医需求上。从这个角度来看,【知疗】所提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自诊疗”概念,是可以为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参考的。

     综合分析,当前健康类APP可细分为生理/心理健康、美容整形、运动健身、减肥瘦身、健康管理、养生保健、两性生活等;医疗类APP涉及疾病管理、问诊、挂号、体验、医药电商、自诊导诊等。有数据显示,2015年挂号预约类、问诊咨询类、医疗资讯类应用居全应用三甲,占比分别达28.5%、24.9%以及17.9%。

    

     图:各类医疗APP占比情况

     小编通过某度指数进行了简单分析。进入2014下半年以来,关注移动医疗的网络搜索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特别在2015年年初,伴随国家政策的鲜明指导,行业取得实质性发展的同时,移动医疗在媒体关注方面波动明显。另外,有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移动医疗用户规模达到0.72亿人,2015年移动医疗用户规模或达1.38亿人。未来,除上述网络用户关注数的持续走高外,随着移动医疗市场的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将进入到移动医疗新业态中,不断推出各种具有竞争力的移动医疗产品和服务模式,届时将迎来实际使用用户数的指数级增长。

     尽管国内移动医疗市场发展势如破竹,但80%的医疗健康类APP或存在产品设计雷同、或缺乏优质医用资源、或运营模式模糊。

     三、【知疗】为中国移动医疗治“病根”

     【知疗】作为国内移动医疗的后起之秀,是目前该领域唯一的专业化自诊疗应用产品。从内容上,分为医师版和家庭版;从形式上分为软件(手机App、Pad)和硬件(诊疗仪)。一方面能为患者提供诊疗的检查、诊断、治疗、愈后全程服务,从而能为患者节省80%以上常见病诊疗费用(这其中还不算来往医院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及交通成本);对医师群体而言,能为其大幅度提高疗效;最后,其技术手段与装备也与中央政府医改政策高度吻合,从而助力中国医改。

    

     可能话说到这,你又要开始烧脑,“中医”这一“国之瑰宝”而今何以屡受质疑?

     真中医太少?!大型中医院都被西化?!中医药研究停滞不前?!“病根”到底在哪?在此,笔者不想多言其中缘由。

     首先中西医医道不同,西医治病,中医治人,各有特色。

     其次,中医在德国、日本等国际市场的重视程度已经赶超国内。中国中医药博大精深,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中医药正在被世界认可的又一例证。

     说回【知疗】在中医医疗权威性上的核心优势,首先便是有重达2.5吨的《中国本草全书》为其背书,这套410卷的中医典籍库历经10年、300多位专家也包括前后四任卫生部长参与、耗巨资打造完成,史无前例,堪称最全。知疗中的方剂,既来自于《中国本草全书》全面的数据库,也是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代表方,更是中华中医学会诊疗指南代表方,其医学权威性不容质疑。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医辨证思维”。

     在【知疗】用户的诊疗过程分以下四步:

     确定病位

     对证辨证

     诊断结果

     治疗方案

     所谓辨证论治正是中医的思维,“证”与“治”之间的关系如同“锁”与“钥匙”之间的关系。而且中医在几千年的临床验证和研究积累中,已经把证与治疗、锁与钥匙的精确对应关系固定下来。对用户而言,只需找到自己那把锁,也就是找到自己的证,然后在APP找到配对的钥匙即可完成治。

     【知疗】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开启了移动医疗“自诊疗”的时代,使移动医疗可以大胆地谈治愈率了,就医体验也得到来颠覆性改善。当前众多医疗健康APP扎堆解决着整个就医环节中的挂号、就诊、支付、取药四个环节,独独把“检查”这个原本最耗时耗力的环节给漏了。自诊疗颠覆性提升就医体验的同时,将真正兑现互联网对传统医疗的改变。

    

     这样看来,这款中医移动医疗产品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知疗】所谓理想诉求是推动社会医疗体系的扁平化。

     对于百姓们渴求的有效省钱省时的医疗服务,有较强的实用性。

     前面我们提到的移动医疗及中医药的“症结”,都在【知疗】上得到“医治”。

     除了中药良方,【知疗】里提供的养生良方、食疗良方、四季24节气的时令调养等,确实缓解了小编长期工作压力带来的亚健康的状态,比如胃疼、脱发、贫血(活成了狗)…… 近期网传又要加收退休人员的医保费用,小编对自己的晚年健康保障更感担忧。

     上【知疗】按方调理,小毛病自己在家就养好了,大毛病自然不会找上我。

     此刻小编脑海中冒出了毛爷爷的一句话“我相信,一个中药,一个中国菜,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不过说到底,【知疗】提出的中医移动医疗运营模式是否能足以掀起另一个移动医疗行业的创新高潮?还有待大市场的考验。

    

    

    更多医疗养生食疗方案,请扫描二维码下载知疗软件

     安卓版

    

    

     IPHONE版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行体质测试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养生百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