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无意的中医骗子(请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2016/8/1 中医论坛

    

     请先关注订阅号中医论坛,点击上方蓝色字体选择关注。

    

     ▲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中医,从古至今,都是庸医多,良医少。中医确实不像西医,可以批量生产高水平人才。

     摘要

     有些人反对中医是为了出名、或跟着出名、或只是凑个热闹,有些人反对中医是因其对“科学”近乎宗教式的信仰,有些人反对中医是为了标榜其他医学,有些人反对中医是受利益驱使。然而,还有些人反对中医,是因为“中医”把他们坑了。

     来源:纪录中医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这是鲁迅先生发自肺腑的感慨,时至今日,我相信,许多看过中医的人会不断重复体验到鲁迅先生当时的心情。

     有些人反对中医是为了出名、或跟着出名、或只是凑个热闹,有些人反对中医是因其对“科学”近乎宗教式的信仰,有些人反对中医是为了标榜其他医学,有些人反对中医是受利益驱使。然而,还有些人反对中医,是因为“中医”把他们坑了。

     一百多年前,曾国藩就说过,凡目所见者,皆庸医也。

     药能活人,亦能害人。良医活人者十之七,害人者十之三;庸医则害人者十之七,活人者十之三。余在乡在外,凡目所见者,皆庸医也。余深恐其害人,近三年来,决计不服医生所开之方药,亦不令尔服乡医所开之方药。见理极明,故言之极切。

     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中医,从古至今,都是庸医多,良医少。中医确实不像西医,可以批量生产高水平人才。中医教育,其实是一种精英教育,成材率很低。从当今中医院校毕业生的情况看,一所学校的一届学生中,有可能发展成较高水平中医的人才,很难达到两位数。这还是乐观的估计,更多的情况是,一届学生中能有两三个坚持传统中医的就很不错了。

     纵观每朝每代,真正能够医名盛于当时、著作传于后世的名留青史之医家,不过寥寥数位。然而,当代的中医名家却十分泛滥。这么多的中医名家是怎么来的?我们今天来说一说,中医里,那些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1

     有意的骗子——神医

     对稍微有些医学常识的人来讲,有意的骗子是很容易被识破的。然而,老百姓普遍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而且国人普遍容易迷信、跟风,于是,“神医”在神州大地总是“桃花朵朵开”。

     “神医”们的基本特点是,没有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善于用粗浅的中医理论伪装自己,将其通过某种渠道获得的某种疗法或方药进行各种花式的包装、宣传,通过洗脑式的宣讲让老百姓信服,然后大行其道。

     这部分人会治病吗?这部分人根本不会治病。但不会治病不代表他们完全治不了病,因为他们所掌握的疗法或方药有可能对一些疾病有一定效果,而且再加上人体的自愈力及老百姓对“神医”无比信服的心理作用,确实可能会产生一定疗效。这更像“瞎猫碰见死耗子”式的疗效就成了他们不断神化自己的资本。

     这种疗效远远达不到他们所宣传的那种神奇,更不可能包治百病。更多的人接受了他们粗糙劣质的治疗后,病情会被拖延或加重。随之而来的医疗纠纷总是让“神医”们“昙花一现”,迅速销声匿迹。

     这部分人总是以中医自居,让中医背尽了黑锅。

     2

     无意的骗子——缤纷绚烂

     鲁迅先生遇到的当然不是有意的骗子,他遇到的是民国时期的绍兴名医。然而名医并没有治好鲁迅先生父亲的病。这件事平心而论,不能算作一件中医骗案,因为据考证,周先生当时得的是肝硬化腹水,这种病放到当代,现代医学也治不好。但名医做的事却不大地道,对于自己没把握治好的病一直不明说,诊费要的贵,药又开的偏而且不见效,当然不能怪鲁迅先生骂了。

     然而,前辈的不地道比起当代的中医们,却是小巫见大巫了。

     有这么一部分人,总是对中医理论抱有迷信心态,偏执地认为掌握了一套理论就可以包治百病,偏执地广泛宣传他们的那套理论,对大量的无效、病情反复、病情加重的案例视而不见,坚定地重复炫耀着多年来积攒下来的几个特效案例。这部分人不断培养着自己的信徒,激烈地驳斥一切与他们理论不同的观点,甚或通过粗劣地攻击在中医史上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大医家来宣扬他们理论的正确。他们的学说盛行于各大中医院校,让无数初涉中医的学子激动不已,进而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他们对中医最大的不地道是,他们让中医学子们误以为学习中医很简单,中医有一套万能的无所不包的理论,这套理论几天就可以学会,学会后就可以包治百病了。他们给涉世未深的中医学子们画了一个无法吃到的大饼,将他们的思维带偏,让他们在狂热中游走于中医门外,始终无法见到中医的本来模样。他们对病人最大的不地道是,他们被自己的理论蒙蔽了眼睛,无法客观、准确、实事求是地看到疾病的本质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因而他们的疗效总是没有他们自己想象的那么好,对许多疾病不正确的认识与治疗会使病情迁延、不断反复或加重,而他们却视而不见、无法醒悟,最终害了病人。

     有这么一部分人,总是对中医的某种治疗方法过于执着。他们能够非常专业而出色地运用某种中医治法,并能取得不错的疗效,然而问题在于,他们所掌握的中医内容仅限于这一套或数套治法,而这些治法总是有其治疗的局限性,不可能包治百病,所以注定了他们可以在一部分疾病上取得较高而稳定的疗效,但在其它疾病上的治疗却不如人意。然而他们却十分陶醉于自己特效的疗法,将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宣传得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实际价值。在将自己的生平所学推上神坛之后,他们不断地通过开办学习班、讲座授课等方式获取大量的经济利益,将中医技术变成了他们的摇钱树。

     他们对中医最大的不地道是,他们没有把古圣先贤无私传下的珍贵技艺同样地择其人无私传授,而是把这一技之长变成了他们赚钱的工具,医技的传播散发着浓重的金钱气味,严重扭曲了中医正常的传承规律;他们赚的是无数一心向学的寒门学子一点点攒下来的生活费,而学子们所学到的,却是对某种疗法偏执的神化,这种偏执禁锢了学子们的思路,让他们一味地迷信于现有的丁点技术,而无法用更宽的眼界看到中医殿堂的富丽堂皇。他们给涉世未深的中医学子们做了一个诱人的大饼,但这个大饼却是空心的。他们对病人最大的不地道是,他们被自己的一技之长蒙蔽了眼睛,无法客观、准确、实事求是地看到疾病的本质,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法,对许多疾病不正确的认识与治疗会使病情迁延、不断反复或加重,而他们却始终迷信于自己的治法,最终害了病人。

     有这么一部分人,总是把中医搞得玄之又玄,搞得不可捉摸,将传统文化中的各种东西牵强附会于中医。他们对中医最大的不地道是,中医本来是一门讲究客观准确、实事求是的治病救人的医学,却被他们宣传成了玄奇古奥、虚无缥缈的另类文化与哲学。他们让中医学子们误以为若想学好中医,就必须要先通晓《周易》,通晓风水,通晓星象,通晓奇门遁甲,通晓梅花易数,通晓儒、释、道,通晓各种传统文化。他们让涉世未深的中医学子在中医之外的东西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许多学子在各种其它道路上苦研数年仍鲜有所得,而中医学业却荒废已久,待到回头时,心头仍是一片迷惘,中医仍不知从何学起。

     他们让涉世未深的中医学子在中医之外的东西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许多学子在各种其它道路上苦研数年仍鲜有所得,而中医学业却荒废已久,待到回头时,心头仍是一片迷惘,中医仍不知从何学起。诚然,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诞生土壤,传统文化中所彰显的古圣先贤的智慧与中医学中所蕴含的古圣先贤的思维一脉同源。通过学习《周易》、学习风水星象、学习诸子百家经典,可以体悟到中国古人认识天地自然规律的思维方法和把握、运用天地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对于更深切地理解中医经典中看待天地自然与人体运行规律的思维方式、掌握中医经典的思维方法具有很大帮助。但也仅是有帮助而已。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医、卜、星、相各有各的学科特点,各有各的精微学问,精于一门便可流芳后世,样样精通也只有活了一百多岁的孙思邈老先生才能办得到了。会算卦的占星师未必是个好中医。学中医还是要靠中医经典,中医治病救人的智慧还是要从中医经典中发掘。

     许多人总爱拿孙思邈老先生“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这句话来说事,但他们却总是忽略了这句话之前的内容,“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这群整天嚷嚷着“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的人有多少真正掌握了《周易》呢?更多的还是为了拿传统文化的东西包装自己、抬高自己、掩饰自己,掩饰自己那难以撑得起门面的医术,抬高自己那难以通过临床疗效提高的声誉,包装自己那粗陋浅薄的中医功底。毕竟,懂《周易》的中医远不如懂张仲景的中医多,拿别人都不懂的东西来伪装,被拆穿的几率便会小许多了。

     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所做的东西乍看乍听和中医很相似,但仔细研究下来,却会发现与古圣先贤传留下的传统中医其实貌合神离。平心而论,这些人所掌握的东西大都有一定临床疗效,而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是踏踏实实做临床的人,并无任何不地道的想法与做法,而且许多人还非常热心而无私地传播自己的东西。然而,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一点,他们所宣扬的东西,并不是中医的本来样子。他们的这种传播,会让涉世未深的中医学子形成错误的认识,认为真正的中医就是他们传播的那样子的。

     数十年以来的中医教育严重西化,无法教给中医学子们纯正的中医,现行中医教育的缺失让中医学子们普遍丧失了对传统中医的认知。中医学子们对心目中真正中医的追求在学校无法得到满足,转而寻找其它途径,若在此时接触到一些与祖国传统医学相似的东西,大多便会满腔热血地沉浸其中,真正的传统中医反而不受重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不是一件好事。

     还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经受的是建国以来严重西化的中医教育,他们的中医思维中不自觉地凸显着现代医学的影子,他们所掌握的中医理、法、方、药均已变形,理论不是中医本源的经典理论,而是被篡改、阉割过的理论;诊法不是中医准确诊查疾病的诊法,而是被质疑、被模糊化的诊法;方、药不是讲究君臣佐使、四气五味的严格配伍的方药,而是讲究功效、讲究药理作用的方药。因而他们无法用传统中医的方法客观、准确地认识病人的状态,无法用传统中医的方法快速、稳定地调整病人的状态,无法彰显中医本有的疗效,在成年累月的“调理”中耗光了病人对中医的耐心,耗光了学生对中医的信心。

     他们掌握着中医的主流教育,他们掌握着中医的一线临床。他们让更多的中医学子相信,中医理论就是他们所讲的那被篡改、阉割过的理论,中医诊法就是模糊性、主观性太强的诊法,中医方药就是按照功效、药理作用使用的方药,中医疗效就是慢慢调理、长期服药的,自愈。他们,是官方许可的骗子,是无法撼动的骗子,是影响最广的骗子,是危害最深的骗子,是中医最大的骗子。

     无意的骗子其实并不都是完全的无意,许多人或多或少其实是有意的,而有些人其实并不能被称作骗子。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做了同一件事:他们让其他人相信,中医就是他们所讲、所做的那样的。这其实正是一种骗,因为中医不是他们所讲、所做的那样的。

     中医的本来样子,在经典中,在古圣先贤的著作里。对中医的追求,不应以时下流行的学说作为风向标,不应以名人宣讲的体系作为导航仪,而应回归经典,从中医的源头中踏踏实实地领悟真正的中医思维,回归古圣先贤的著作,从前贤的心血中认认真真地掌握中医数千年以来传承于无数大医家中、历经千锤百炼的理法方药。只有这样,才能跳出这无数的骗局,清晰地看到这个世界。■

     【延伸阅读】

     徐文兵:忘恩负义,鲁迅凭什么骂中医

    

     ▲徐文兵 厚朴中医学堂堂主,曾受著名主持人梁冬之邀,作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重新发现中医太美之黄帝内经》;著有《字里藏医》等。

     摘要

     事后,鲁迅非但不感谢中医延长了他父亲的寿命,减轻了他的痛苦,反而尽尖酸刻薄之能事,讽刺挖苦攻击中医。这种类似于今天医闹的做法,确实诋毁了中医,流毒至今。其实也害了鲁迅他自己。这是后话。

     来源:徐文兵博客

    

     鲁迅为什么说“中医都是有意无意的骗子”,鲁迅为什么赴日本留学学习西医,以及鲁迅至死相信西医不用中药,其主要原因就是鲁迅的父亲死在中医手里。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于1893年冬―病不起至1895年秋冬病势日加严重,直至1896年10月12日(农历9月6日)去世,终年三十七岁,中道夭亡,他到底死于什么病?

     根据分析主要死于肝硬化(肝癌?)、俗称膨胀病,中医称单腹胀。期间邀请中医治疗。

     事后,鲁迅非但不感谢中医延长了他父亲的寿命,减轻了他的痛苦,反而尽尖酸刻薄之能事,讽刺挖苦攻击中医。这种类似于今天医闹的做法,确实诋毁了中医,流毒至今。其实也害了鲁迅他自己。这是后话。

     100多年后江南才子大富豪陈逸飞因为同样的病死在上海最现代化的医院里面,我没听见有人说过西医一句不是,大家都认为他得了该死的病。

     殖民地的思维已经深深印在奴才们的骨子里,只要是中医治好的病,都是个案,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只要是服用中药出现了问题,那就不是个案,就要借此摧毁中医学体系。何祚庥那个老混蛋,自称是百分之百的马列主义者,现在又在借某明星之死攻击中医,这又是现代鲁迅的翻版。没关系,恶人自有恶人磨。祝愿反中医人士和鲁迅、梁启超一样,宁要科学的草,不要中医的苗。身体力行,死得其所!

     下面根据史料,分析一下鲁迅父亲的发病治疗经过,功过得失,自在其中。

     1病因:郁怒成积、酒精中毒

     一、郁怒成积:1893年秋,鲁迅祖父周介孚科场贿赂案发,鲁迅的父亲周伯宜在杭州乡试,与案情有涉,故被拘捕审讯,又革去秀才,在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忧郁恼怒,肝失疏泄.失其条达,日久郁怒成积。

     二酒精中毒:忧愁无处发泄,借酒浇愁,酒后常甩筷扔碗,大怒伤肝,酒精对肝脏损害更大,日久肝郁血液。周伯宜爱用水果作下酒物,鲁迅常去上街买鸭梨、苹果、花红之类给父亲下酒;根据绍兴人饮洒习惯,凡用水果作厂酒物者多饮的是白酒(烧酒),白酒含酒精浓度大,因此对肝脏损害更为严重,而其父在生病期间照样喝酒.从不忌口.故造成病况每下。

     2症状:牙龈出血、口吐鲜血、浮肿腹水、疼痛不止

     一,牙龈出血。鲁迅还在一篇叫做《从胡须说到牙齿》的文中讲到自己"牙齿也很坏,……终于牙龈上出血了,无法收拾,"并说"这是我的父录赏给我的一份遗产。因为他的牙齿也很坏。"由此猜测鲁迅父亲也有牙龈出血症状,此亦是肝硬化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兴许他的肝硬化尚伴有"脾功能亢进"的病况,也说不准。中医认为是肝火克脾,是酒毒的表现。

     二,口吐鲜血。周伯宜由最初的慢性牙龈渗血逐渐发展到了突然大口吐血,当时鲁迅母亲用墨汁止血毫无效验。对于创伤出血,用草木灰和墨汁都能有效的止血。而鲁迅父亲是在呕血,血从胃中涌出。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造成胃底静脉曲张,郁怒或酒的刺激,而致胃底血管破裂所致。这时用墨汁止血,根本无济于事,只有请医生急救结扎血管止血,但也只能缓解一时。有的病人会因食道静脉破裂,吐血而死。

     三,浮肿腹水。吐血量大,造成贫血,血浆浓度低可出现水肿;更主要的是门脉高压,下腔静脉受阻,造成下肢浮肿,后逐渐加重,腹水压迫,漫肿到了胸腔,连呼吸也感到困难,用他父亲感受说,好象一匹小布紧裹身体一样难受。有的肝硬化腹水病人会出现肚脐膨出,医学上叫做脐疝。

     四,疼痛不止。肝硬化日久不愈,可致肝癌,肝硬化本身加上严重腹水也可造成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由于疼痛不止,起初他服鸦片救急,渐渐地有些非此不能止痛了。这已经是毒品依赖。

     3治疗:何廉臣对鲁迅父亲的治疗,常常开有奇特的药引子,鲁迅曾不以为然

     当时在鲁迅居住的绍兴城里,一位颇有名望的中医隔日一次为他父亲诊治水肿,维持患者生命长达两年。随着疾病的发展,加之患者依然酗酒,病情逐日加重,令人担忧。鲁迅在《父亲的病》中写道:“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有一天那名医来诊,问过征状,自感江郎才尽,便极诚恳地说自己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再也无计可施,遂荐本领又胜一筹的何廉臣来高治。

     这位何廉臣先生当时在医界是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他对鲁迅父亲的治疗,常常开有奇特的药引子,如同巢的蟋蟀一对、结了子的平地木十株以及经霜三年的甘蔗等。鲁迅曾不以为然,因之小视,进行过讽刺,这是后话。但从医学讲无论如何,这前两味均是目前治疗腹水的良药。蟋蟀利尿消肿作用明显,尤适用于体弱气虚者水肿,有攻补兼施之妙;平地木主产于华东,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的,普通都称为'佛老大"',有清热利水、活血退黄功能。如今已广泛应用于肝病临床。陈先生即何廉臣,也确是当时名医,虽治疗偏于古怪,但用药相信不会没有道理。

     何廉臣在用汤药的同时,有一种特别的丸药--即败鼓皮丸。这药丸"就是用打破的鼓皮做成;水肿一名臌胀……。"从鲁迅的这些记述中,父亲得病是"臌胀"无疑。臌胀病名,中医专有,多因情志郁结,饮酒过多,或感染虫毒以及黄疸积聚而发病,现代医学肝硬化、腹腔内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形成的水钟,均属于"臌胀"范围。

     那种神奇的"败鼓皮丸"服用了一百余天,“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

     鲁迅笔下除反复写了父亲的水肿外,气喘也多次提及:"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又在另一篇题叫《自言自语》的文中说:"我的父亲躺在床上,喘着气,脸上很瘦很黄,我有点怕看他了"。儿子因父亲的病而恐惧,又无可奈何。这种气喘,概为大量腹水,使膈肌抬高致呼吸困难所致,"喘气颇长久",是由于长期利水低钾而致的代谢性碱中毒的呼吸浅慢,属于中医的呼多吸少,肾不纳气。父亲气虚至重,连说话也觉不支,试看鲁迅对父亲的描述:"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由于二、三年的病苦缠绕,父亲很想平静一下子的,但却总显得烦躁易怒,合乎肝病易怒之特点。

     末了,何廉臣先生治疗,"仍旧泰然地开了一和方,但已经置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奇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这说明父亲的腹水病已极其顽固深重,肝病导致的脾胃失职,已不能受纳水谷,后天不养,若非紧急"实脾"无以保全。

     综上病因病史、临床表现和治疗预后情况,我们可以初步诊断鲁迅的父亲所患为(酒精性)肝硬化腹水--臌胀。

     4死因:病重不避酒,神仙也难医

     膨胀病本是难治之症,即“风、痨、膨、脆”为内科四大证;膨胀一证,索来棘手,有谚云“神仙难医膨胀病”就是这个意思。二是即便在今天的医疗下,也将最后成为成为不治之证而病故。鲁迅由于对父亲的死“其中大半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罢,但怕也怕也很抉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 (《坟·从胡须说到牙齿》)。

     病重不避酒,神仙也难医。年少无知,却怪医生。不反省其父酗酒伤肝,反而怪怨中医耽误,请问即便在今天对已经肝硬化的病人,如何治疗才叫不耽误。鲁迅的人品之低劣,可见一斑。

     补充:

     1)牛皮本草纲目云:主治水气浮肿、小便涩少。以皮蒸熟,切入鼓汁食之。

     2)其年何廉臣35岁(1861年----1929年)■

     附:中推协会近期中医培训课程表(长按保存)

    

     微信号:zjtnpxw (←长按复制)

     添加个人微信号咨询中医课程,洽谈合作,分享中医知识等。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中医教学视频,欢迎订阅。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