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打着“好心”的旗号,侮辱孩子
2014/12/20 管理晨读

作者:长败娘
微信:changbainiang
用心教育孩子的妈妈,值得家长朋友关注
当你听到家长骂孩子“没用的废物!”或者“收破烂的都比你强!”时,你会感到很刺耳,意识到这是对孩子人格的羞辱。可是,另一些羞辱不仅不易察觉,还披着“好心”、“教育孩子”的伪装顺理成章在进行。
有次带孩子在海边,突然一阵嘈杂,一个奶奶正大声训斥孙女,怪她把沙子倒在我朋友孩子的头上,引来很多人围观。这下小女孩的妈妈也坐不住了,站出来指着孩子责骂,俩大人对着一个哇哇大哭的孩子吼叫,还以为发生什么了不得的事。
我朋友一边清理沙子,一边对奶奶说不要紧,奶奶却仍不闭嘴。
我问小女孩的妈妈:不能好好和孩子讲吗?一定要大声骂吗?
她回答道:没办法,不这样她记不住。
还有一次在超市,有位家长大声批评孩子,因为他对另一个小孩子不友善。她假装丢下孩子并高声说:我不要你了。在很多人的注目下,小男孩满脸通红手足无措。
本是小摩擦却闹出大动静,家长还以为在实施教育。哪儿有教育?不过是披着教育外衣的羞辱罢了。
教育是对错误采取办法纠正,可以讲道理,可以惩罚,也可以让你承担错误带来的后果,但不包括羞辱。所谓“知耻而后勇”,那是要发自内心感到“耻辱”才行,是自发自愿,不是强加。
孩子在玩耍中犯了错,最直接的办法是教他怎么做。先羞辱然后再教才能记住?那么请问,孩子的自尊都被毁掉了,哪里还有与别人友好相处的自信?
在大庭广众下羞辱孩子的家长,不就是想告诉别人:孩子的错不是我教的,你们看,我也严厉地批评他了。当孩子出问题时,第一时间只想到自己,赶紧与孩子划清界限,甚至不惜羞辱孩子来保全自己,还能再自私点儿吗?
被当众羞辱的孩子,对自己受到精神伤害的感受,远远超过对错误的反省。

↑ 罚孩子脱光衣服游街的家长,你怎么不陪着脱?
曾经有位家长谈起孩子的奥数班时说:他们班抗挫能力很强,全是在老师的羞辱中锻炼出来的。
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对孩子的羞辱不仅公开,家长还觉得是好事。那还要学校干什么,改成少管所不是更有效?
各位同学,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名光荣的少年犯,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老师也会尽所能来羞辱你们,让你们早日成才。
还有比这更不靠谱的吗?想想也是够了~

↑ 罚脱裤子跑,羞辱孩子的人不配做老师
羞辱是一种非比寻常的强烈感情,它带来的负面精神经历,其影响远比我们所知的深远。
一些案例也证实,童年经常受到羞辱的孩子进入中学或工作之后,不同程度地焦虑、噩梦、入睡和交往困难,部分孩子还可能形成轻视自我的人格倾向。
习惯了被羞辱的孩子,成年后不管做什么、说什么都不自信,不自信深刻在骨子里,一辈子都摆脱不掉。
希望孩子自信、阳光,有勇气承担错误,就别拿羞辱替代教育,不然自信变成自卑、阳光变成抑郁,严重了还会否定自己,你一定不希望看到吧。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本文作者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管理晨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