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体质引发癌症?纯属扯淡
2014/10/14 丁香医生

     说说「酸性体质」

     经常看到网上有关「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的文章,转载这篇文章的朋友倒是的确是好意,无非是想提醒大家注意身体健康以免患上癌症,但可惜的是这两个概念在主流医学界根本上就是不被承认的。

     (本文是我 21 岁时写的,这么多年过去了,真没想到酸性体质的说法居然还在流行。)

     一、民间讨论火热

     我个人记得最早听说这个概念还是上中学的时候听我很注重保健的奶奶成天念叨,之后又不断看到广告,某某水自称是弱碱性的,喝这种水能改善酸性体质,让人远离癌症…… 就好像如果你不喝标有弱碱性的矿泉水就会不小心成为酸性体质,什么便秘、高血压、高血脂、痛风、溃疡、肥胖、骨质疏松就都会随之而来似的。

     可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二、医学界一片冷静

     假如你在 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上搜索「酸性体质」,你就会发现无论是关键词还是文摘搜索都连一篇文章都没有,假如「酸性体质」真的像民间讨论得那样有意义的话,难道会如此得不到医学界的重视?答案很简单,因为民间所说的「酸性体质」只是在偷换概念,什么概念呢?很明显,就是「酸中毒」。

     在临床上,的确有很多酸中毒的发生,比如糖尿病人的酮症酸中毒等,这些都是由于服用了某种药,或者是患了某种疾病才出现的(如腹泻、肾衰竭、脱水等)。换言之,是先生了病,才出现的酸中毒,而不是「酸性体质会导致疾病」。

     抛开所谓的那些「权威」的理论,凡是生理学的人都知道:人体血液和体液的是 pH 值都是有一套动态平衡的代谢机制在控制,可以让血液中的 pH 值保持在一个恒定的值(7.35~7.45 之间),所谓「身体偏碱才健康」完全是句废话,正常人的血液本来 pH 值就在 7.4 左右,属于弱碱性,而像胃、皮肤、女性阴道等等则是必须是酸性的才能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

     三、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

     我们只要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实影响身体酸碱度失衡的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疾病和药物,甚至呼吸过程对血液酸度的影响都要比食物大。要知道我们代谢的能量物质都有一部分会转化为二氧化碳,它再与身体内的水结合成碳酸,或是呼出,都会使大量的酸随时进出人体,这种长期适应下的稳定根本不是靠一瓶弱碱水就能影响得到的。

     但也不是说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就一点意义没有。过去营养学界内确实确有把食物进行酸碱的划分,比如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是偏碱性的,而肉类谷类大多是偏酸性,像现在我负责营养治疗的一个代谢综合症患者由于有痛风,我也是推荐他多摄入碱性食物(不过最主要的还是靠吃药和小苏打),碱化尿液从而增加尿酸的排出,而这只是对于特殊情况的病人,平时我们吃的食物的酸碱性与胃酸和肠道里的碱性相比作用要小得多,正常情况下无论食物的酸碱性如何,到了胃里都是酸性的,到了肠后都会是弱碱性的。

     四、食物多样才是王道

     从一个人的健康管理角度讲,很多人得的都是生活方式病,这与饮食不当、运动不够、不注意远离污染都是有关的,是需要人们日常就注意的。不可否认的是,健康指导的文章抛开「酸性体质」的伪概念,整体上还是对健康教育起到促进作用的,因为这些文章里大体的倾向还是认同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反对不健康的食物(如煎炸食物、腌制食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在当今很多城市现代人的膳食结构中,适当控制酸性食物的确是有必要的。

     但我们一定要明确,推荐果蔬类食物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酸碱性,而是其本身的营养价值,只有合理地搭配选择食物,才能够减少营养缺乏,通过合理膳食,我们就能满足日常的营养需要,而不是去依靠那些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

     五、怎样合理搭配?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给了我们答案:

     一日食材生重

     油 25-30 克

     盐 6 克

     奶类及奶制品 300 克

     大豆类及坚果 30-50 克

     畜禽类 50-75 克

     鱼虾类 75-100 克

     蛋类 25-50 克

     蔬菜类 300-500 克

     水果类 200-400 克

     谷类薯类及杂豆 250-400 克

     水 1200 毫升

     顾老师友情提醒:

     记住哈~ 别再照着食物酸碱表安排食谱了,因此造成营养缺乏可就得不偿失了。

     本文由顾中一授权转载。顾中一是北京友谊医院营养师,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丁香园营养版版主,会给大家推荐很多靠谱的健康信息。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投稿及合作请联系:

     app@dxy.com

     丁香医生

     丁香园出品

     我们不生产鸡汤

     也没有祖传偏方

     我们只给你最可靠的健康资讯

     让你在分享到朋友圈时不会被人默默拉黑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丁香医生 App」。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丁香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