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食毛蚶虽味美,传染甲肝需当心
2014/12/17 丁香医生
秋末初冬来临,各地的水产大量上市,对于老饕们来说,又是饱食各种「河鲜、湖鲜、海鲜」的好时节。
毛蚶:甲肝暴发的罪魁祸首
居住在长江流域旁的吃客们,长久以来一直喜欢毛蚶、醉蟹这些美食。而且江浙沪部分地区食用毛蚶的方法相当简单,用开水把毛蚶泡一下,然后把壳撬开,在半生不熟的毛蚶肉上加点调料,就直接食用。甚至有人认为,带着鲜血的毛蚶才是最美味的。
只是在这里,黄医师要提醒一下,这样的食用方法并不卫生,容易感染甲肝等消化系统传染性疾病。
上海人民一定还记得 1988 年那一场由毛蚶引起的甲肝风暴,那一次的暴发整整持续了三个月,感染了近 30 万人,死亡 11 人。
甲肝:粪口途径传播的肠道传染病
甲肝,是由于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呕吐、腹泻、肝损害、黄疸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就是说,感染者的粪便污染水源、食物、蔬菜、玩具等,都可以引起病毒传播。
而水和食物,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接触途径。
事实上,1983 年及 1988 年上海所发生的甲型肝炎暴发,都是由于民众食用被粪便污染的未煮熟的毛蚶引起的。
甲肝病毒:藏在毛蚶壳里不易杀死
甲肝病毒是一种微小 RNA 病毒,耐寒冷、耐热、耐酸、耐碱。一般情况下,加热 100 ℃ 一分钟,就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但有研究发现,带壳毛蚶就是煮沸 45 分钟,也不能完全杀灭其体内的甲肝病毒。
毛蚶腮上所吸附的大量细菌和甲肝病毒,可以通过口腔黏膜感染消化系统,特别是肝脏。所以,为避免感染甲肝,请勿进食未煮熟食物、注意食物料理环境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甲肝免疫:20 – 40 岁的人易患甲肝
甲肝在人群中普遍易感,也就是说,各个年龄阶层的人都可以感染甲肝。不过,近年来甲肝的高发年龄在 20 - 40 岁间。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6 个月内的婴幼儿体内有由母体带来的免疫蛋白而具备免疫能力;我国建议于 1 岁左右进行甲肝疫苗接种免疫,这种免疫能力,可以持续 20 年;许多老一辈的国人既往有过甲肝的「隐性感染」,也就是病毒侵袭了身体但是没造成明显症状,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而 20 - 40 岁的人群,疫苗带来的免疫能力渐趋消散,又没有既往的「隐性感染」,所以就成了易感人群。
只是需注意,婴幼儿、老年人、孕妇免疫功能较低,一旦感染,更容易有重症肝炎的可能,甚至可以合并胰腺炎、心肌炎、格林巴利综合症、免疫性贫血等。
当然,甲肝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感染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病毒可以自行清除,机体痊愈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能力。至今,医学界都没发现甲肝慢性化病例,重症病例少,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甲肝传染:我们无需恐慌
甲肝急性感染期患者是最主要的感染源,但是,如病情治愈,其传染性目前最长观察到的是病后 30 天。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认为,甲肝治愈后 30 天以上的人,并不会传染其他人。
近年来,因公共卫生的改善、甲肝疫苗的应用、食物卫生处理的重视,我国仅有甲肝的散发或小规模流行而已。所以,我们也并不需要恐慌。
卫生部门做好粪便、水源管理,人群广泛进行甲肝疫苗接种,个人注意食物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预防甲肝的最好方法。
最后,再次提醒。毛蚶美味,但进食方式要卫生,需要彻底煮熟,才能避免「甲肝从口入」哟。
甲肝在人群中大范围传播叫作「甲肝暴发」,那「暴发性乙肝」是怎么回事?点击最下面的「阅读原文」,立即阅读《复旦投毒案二审翻供,中毒致死还是暴发性乙肝?》。
丁香
医生
「真相在此,吃是不吃?」
欢迎分享,请勿转载。
投稿及合作请联系 doctor@dxy.com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丁香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