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难受需要看医生么?
2015/8/18 丁香医生

    

     常有网友来问,丁香医生,我最近心里特别难受,吃不下睡不着,是不是得抑郁症了?要去看医生么?让我们先来看两个病例。

     病例一

     27 岁的阿碧是银行职员,收入丰厚,衣着光鲜,性格开朗,乐于交际。但最近同事和家人发现她行为变得诡异:平时爱开玩笑的她,一下子沉闷了许多;常常闭门不出,周末朋友相约也多次婉言谢绝。

     最后经家人和朋友的劝导,去做了心理咨询才发现她有心境障碍的心理问题。

     病例二

     43 岁的朱老师是大学教授,半年前在工作中与人发生过学术争论,后来出现失眠,怀疑单位领导存心与她作对。每次中午在食堂吃完饭都觉得头昏、手肿、喉咙里堵,怀疑领导在食物中下毒。

     近一月来,回家路上觉得单位派人跟踪,有人要害自己。去医院看病,怀疑领导串通医生开毒药害自己。认为身体被整垮,曾到各大医院求医,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最后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寻求精神科专科医生的帮助,最终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这是精神病么?需要去看医生么?

     精神科常见的疾病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上面的两个病例,都有一些精神科疾病特有的改变,具体说有以下几种:

     1. 性格改变

     「突然间像变了个人」,这是许多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描述。如果一个人在某段时间性情大变,尤其是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就要警惕是否患了精神疾病。

     疑心重重,胡乱推理和判断,认为身边人都跟自己过不去,觉得被跟踪或监视,认为别人讲话是在议论自己;

     自作多情,认为不相干的异性喜欢自己;

     学习成绩、个人习惯本身很好的人,突然变得成绩下降、不修边幅、生活懒散等。

     文章开头第二个案例中的大学老师的症状就很典型,如果发生类似的情况,最好是尽早就医。

     2. 情绪异常

     这是非常普遍的精神心理症状。

     有的人表现为成天闷闷不乐,不爱搭理人,对原来喜欢的事提不起兴趣,觉得活着没意思;

     有的人情绪高涨,自我感觉特别好,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部分患者还可能无故发笑,但表情淡漠;或无缘无故紧张、害怕等。

     3. 神经衰弱或身体不舒服

     有的心理问题首先影响身体,出现头痛、失眠、多梦易醒、月经紊乱、倦怠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表现;或者身体反复出现不适却查不出原因,比如腹痛、头晕、胸痛、胸闷,甚至肢体无力等。

     4. 行为动作异常

     妄想、幻觉等症状可能使患者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异常行为。比如对空叫骂、喃喃自语,做莫名其妙的动作;或者动作麻木迟缓、僵硬机械,无缘无故呆立、呆坐等。

    

     为什么偏偏是他得了病?

     精神疾病的病因非常复杂,主要涉及遗传、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许多因素加在一起才有可能引发疾病。

     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精神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危险是一般人群的 10 倍;

     2. 心理因素

     某些人格特征,如:孤僻、敏感多疑、思想离奇但缺乏逻辑、好幻想等是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

     3. 心理创伤

     如丧亲、丧偶、灾难性事件等也是促发精神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4. 社会因素

     常见的有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社会竞争及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是否融洽、社会保障系统是否完善等;

     5. 躯体因素

     某些疾病(如中毒、脑外伤、缺氧等)可以直接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另外,一些药物、毒品,甚至滥用酒精都可能促发精神疾病的发生。

     觉得不舒服可以去哪里找医生呢?

     如果觉得不舒服,应该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切忌讳疾忌医,或者信奉迷信等而延误治疗,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正规的精神疾病收治机构都有国家颁发的精神疾病执业许可证,具体可到机构所属的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查询。

     目前收治精神疾病的医疗机构主要有各类省级、市级精神专科医院、公安 / 民政军队系统所属的安康、民康或优抚医院以及综合医院的精神科。

    

     医生怎么治疗精神科的毛病?

     如果确诊了,最好能尽早开始治疗,治疗有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两种方式,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等。其中: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开始用药时,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副反应,常见的有口干、便秘、头晕乏力、行走不稳、视物模糊等,这些都是用药过程中正常反应。患者应该及时把这些情况反馈给医生,医生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尽量减少这些副作用。

     精神科药物起效时间相对较慢,一般来说一周多才开始起效,所以要耐心等待。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和护士会不断观察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进而调整用药种类或剂量。

     治疗方案确定后,再进行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这个阶段非常关键,一定要坚持好。

     2. 住院治疗

     大部分患者可以采用门诊治疗,如果一部分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也不必把病房都想成「铁窗、铁索、铁栅栏」的恐怖场景。

     实际上精神疾病病房的管理模式正不断向更加人性化方向改进,有些医院已实现开放式管理,这与内科、外科这类病房管理模式类似,患者在病房内接受精神疾病治疗的同时也可以外出活动。

     很小一部分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比如有伤人、自伤行为或较大的潜在伤人、自伤风险者,需要在全封闭的病房里接受医护人员更密切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帮助患者度过疾病初期的危险期,尽量避免产生各种伤人或自伤行为。

     待病情稳定后可及时转入开放区,或外出管理相对宽松的病房,以便患者有更多外出活动机会。

     切勿擅自减药或停药

     精神疾病易复发,但只要按时按量正规服药,不随意停药减药,定期复诊,经规范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是可以控制的。

     以常见的抑郁症为例:

     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预后都很好,只有少数患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抑郁症是否复发,与首次抑郁发作时,治疗是否及时、彻底密切相关。

     第一次抑郁发作,服药后症状缓解的患者,应该用药维持 6 月~1 年,而不是缓解了就立即停药,否则很容易引起复发。

     焦虑症的预后也往往较好,经过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康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症状缓解后,建议服药 1~2 年左右。停药以及加减药量应首先咨询医生,千万不要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免加重病情。

     精神分裂症虽然多缓慢发展,常迁延不愈,但仍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可以临床痊愈或基本痊愈,工作能力接近病前水平,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精神疾病存在很多偏见和误解。这种偏见和误解严重影响了精神疾病患者的正常就医,使他们及家属背负沉重的「病耻感」。这些都会耽搁疾病治疗的最佳阶段,导致病情越发严重,甚至酿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事实上,精神疾病患者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他们经过正规治疗后绝大部分是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的。

     希望通过我们的介绍,能够让大家知道精神疾病不恐怖,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责任编辑:费菲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丁香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