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冷藏疫苗流入 18 省份,竟有媒体说「无关人命」,你这是在谋财害命!
2016/3/19 丁香医生

    

     编者按:

     3 月 18 日,澎湃新闻报道了山东疫苗事件《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 18 省份:或影响人命,山东广发协查函》。

     3 月 19 日,某育儿微信号发布《别惊慌!山东疫苗事件其实是澎湃新闻的「标题党」!》。

     该育儿号的主要观点:

     澎湃新闻的报道是「标题党」;

     「请宝妈们别惊慌:你现在给宝宝打的疫苗,基本不会是涉案的问题疫苗!」

     本文作者系前澎湃记者,现供职单位与该育儿号无利益相关。兹事体大,本文将逐条反驳,请读者明鉴。

     一问:宝妈们应该惊慌吗?

     该育儿号文章的第一节叫「真相」,称「所以首先请宝妈们别惊慌:你现在给宝宝打的疫苗,基本不会是涉案的问题疫苗!」,他们的原文如下:

     山东庞某和其女儿孙某,非法经营疫苗的事件基本属实。但是——这个事件不是最近发生的,而是一年前!去年 4 月 28 日就被警方查获!而当时山东警方就向各地药监部门发出协查通报,各地已经根据涉案的疫苗批号组织回收或查封。

     去年就开始回收,能回收的基本都回收完了!其他账本没记录无法回收的,估计也都过有效期了(犯罪嫌疑人经营的是临近保质期的二类疫苗,因为快到期了才有利可图;而从案发到现在,都过去一年了!)所以首先请宝妈们别惊慌:你现在给宝宝打的疫苗,基本不会是涉案的问题疫苗!

     总结一下,理由有两条:

     理由 1:「(问题疫苗)去年就开始回收,能回收的基本都回收完了」

     这是该育儿号这篇文章中最核心和最有力的一条证据。然而,我遍查了关于此事能找到的所有官方通报和媒体报道,没有一处说明「基本都回收完了」。

     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抓捕现场只扣押了 2 万支问题疫苗。所以我要问这个微信号的第一个问题是:

     你们凭什么认为问题疫苗「基本都回收完了」?是你们编的呢?编的呢?还是编的呢?

     下面是实力打脸环节。

     澎湃新闻的报道发布后,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反应迅速,在同日(3 月 18 日)发布通报:《总局责成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公安和卫生计生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迅速处置非法经营疫苗问题》。通报称:

     山东省济南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非法经营疫苗类产品案件,大量未经冷藏的疫苗类产品流入多个省份。对此,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对此事件高度关注,已经责成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公安和卫生计生部门,立即查清疫苗等相关产品的来源和流向,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

    

     点击可查看大图

     也就是说,现在的情况是,直到 2016 年 3 月 18 日,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还没有查清疫苗等相关产品的来源和流向,也没有报备到国家食药局总局。

     3 月 19 日下午 6:40,新华社发布新闻《 5.7 亿元非法疫苗案续:各地核查涉案问题疫苗》,记者联系了多地的食药监局,跟进了现状。河南省、广东省、安徽省、四川省等地的食药监局向新华社记者表示,已展开全面排查,并在与山东食药监局取得联系,希望得到更多线索,有关结果核查后立即公布。

     这种情况下,该微信号居然敢说「(问题疫苗)去年就开始回收,能回收的基本都回收完了」。大写的服。

     理由 2:「其他账本没记录无法回收的(问题疫苗),估计也都过有效期了」

     好一个「估计」!「估计」两字何以服天下?

     我要问这个微信号的第二个问题是:

     你是从哪得知这些问题疫苗「都过有效期了」?

     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

     据济南警方初步统计,在长达 5 年多时间,庞某卫母女从陕西、重庆、吉林等 10 余个省市 70 余名医药公司业务员或疫苗贩子手中,低价购入流感、乙肝、狂犬病等 25 种人用疫苗(部分临期疫苗),然后加价售往湖北、安徽、广东、河南、四川等 18 个省、市、自治区 247 名人员手中。

     济南警方的消息是「部分临期疫苗」。疫苗的保质期一般是 18 个月、24 个月不等,庞某卫母女被捕是 2015 年 4 月,至今 12 个月不到。公众完全有理由质疑,这批涉案价值达 5.7 亿的问题疫苗,极有可能仍在市场上流通。

     这个微信号前面刚刚和国家食药监总局唱反调,现在又无视济南警方的结论。真不知自信从哪里来。

     综上所述,该育儿号认为宝妈们别惊慌的两条核心理由完全站不住脚。这样的错误观点,很可能会误导妈妈读者们,酿成大错。各位读者不得不察。

     二问:澎湃新闻的这则报道是「标题党」吗?

     本来是想把这部分放在文章第一部分的,但考虑到这个微信号误导妈妈们,公共利益相关,还是先说为好。这部分,是逐条反驳该育儿号对澎湃新闻的指控。

     都说媒体凋零,这也许是个趋势,但要是媒体凋零后,是这类毫无新闻学素养的公众号顶上,请让我狗带。

     该育儿号指控澎湃新闻是「标题党」的理由如下:

     一年前被抓获了,今天朋友圈刷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简直不可思议!应该去年就火爆了啊!然后我们口袋育儿发现,这个事件确实也早就报道了!目前所见最早报道是今年 2 月 2 号央广网《济南查获大宗失效人用二类疫苗案,涉国内 24 省市有疾控人员参与》。当时这条新闻,几乎没多少人关注。

     去年 4 月 28 号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今年 2 月 2 号已经全面报道事件。那为什么过了一个多月后的今天,这事又突然火爆呢?这次报道出自「澎湃新闻」(上海的一家新闻媒体),他们的记者炒冷饭,重做这条「旧闻」,并且在标题多加了一句话——「或影响人命」。

     就这两段话,充分暴露了该微信号的运营者中,没有一个接受过正规新闻学的教育,以及没有一个有过正规媒体的从业经历。

     质疑 1 :为何一年后才曝光?

     去年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今年才曝光。这个微信号的编辑挠挠脑袋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简直不可思议!」

     等等,是你觉得「不可思议」,请不要把你的读者也一同带到沟里去。只要有那么一点点新闻从业经历,就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

     公关机关在进行抓捕时,对媒体报道的要求会分几种:

     有的可能像现场直播,比如通缉犯现行后,记者和警察一起,实时报道。

     有的是明知道并不是重罪,甚至不会被定罪,但会广邀媒体进行报道;有人懂的。

     有的是虽然抓捕了头目,但犯罪网太大,为避免打草惊蛇,因此秘而不宣,直到把整个网络打掉,才从内部宣传走向公开。

     疫苗的这个案子,是典型的最后这类。

     但显然,这些编辑对这样的新闻环境一无所知。

    

     质疑 2:澎湃新闻为何现在报道?

     该育儿号认为今年 2 月 2 日已经有媒体全面报道了此事,澎湃新闻一个月后再报是炒冷饭。之所以突然火爆,是因为澎湃新闻「在标题多加了一句话——『或影响人命』」。

     我要静静。槽点太多,我不知从哪里开始吐了。

     先从最简单的开始吧。这个育儿号所说的央广网的报道在这:《济南查获大宗失效人用二类疫苗案涉国内 24 省市有疾控人员参与》。

     普通读者可能看不出区别,但是只要有那么一点新闻学的素养或者正规媒体的从业经历,就绝对不会说出,「今年 2 月 2 号已经全面报道事件」这样子的话。

     这篇新闻显然是基于济南公安的新闻通稿改写的,没有增量信息,这不叫「全面报道」。

     为什么澎湃的新闻后报道,影响力反而更大呢?这个育儿号的理解是因为「在标题多加了一句话」。

     我竟无言以对。

     你要以为,澎湃新闻只是因为改了一个标题,就将一则旧闻炒热,引发全国关注,引发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回应,而只有你一眼识破其中的诡计。您这是太高估自己的智商?还是太低估网友的智商?

     言归正传,2 月 2 号的新闻是以通稿的形式公开了这起案件;3 月 18 日澎湃新闻的文章则是深度报道,在通稿的基础上挖掘出了更多的细节,向公众充分提示了可能存在的风险。

     「深度报道」我说起来这只是一句话,但这背后,意味着这篇文章两位作者的连日奔波,无数次的碰壁,无数次的被挂掉电话,无数次的改稿。这是记者工作的日常,无需苦情化,也并不是因此就有免于批评的权力。

     但要批评、要质疑,请拿出干货来。而不是像某些微信号一样,仅仅靠窝在电脑前面的臆想。

     三问:问题疫苗会不会「或影响人命」?

     该育儿号的文章有一节名为「冷静的分析」,认为「整个事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涉案疫苗『影响人命』,甚至没有证据证明这些疫苗当时失效了」。理由有三点:

     涉案疫苗,不是假疫苗,是合格疫苗。

     合格疫苗没有冷链储运不一定会失效。

     即使失效疫苗,事实上没有影响人命。

     就通过这三点,他们得出结论:「澎湃新闻的记者『或影响人命』这句话就特别不负责,严重误导读者」。

     如果说本文的第二部分证明的是这个微信号的运营者毫无新闻学素养,上面这段逻辑链则足以证明他们的运营者基本的逻辑思维都没有。下面继续逐条打脸:

     理由 1:涉案疫苗,不是假疫苗,是合格疫苗。

     严格的讲,涉案疫苗并不是合格疫苗,而是合格疫苗经过了不合格的保存、运输。这也是澎湃新闻强调的:「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

     理由 2:合格疫苗没有冷链储运,不一定会失效。

     首先,「不一定会失效」不等于「一定不会失效」。而只要存在失效、变质的疫苗,又被使用了,对接种者就可能会有风险。概率虽低,但对于中招的,就是 100%。

     其次,澎湃新闻是这样援引的:

     据济南警方介绍,庞某卫所贩卖疫苗虽然是正规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但其未按规定进行冷链存储和运输,部分属于临期疫苗,流通过程中存在过期、变质的风险。

     「喂,110 吗?这里有人不相信你的话。」

     理由 3:即使失效疫苗,事实上没有影响人命。

     该育儿号称:「因为整个事件是去年就查获了,问题疫苗也收回了,事实上没有人因为这事伤亡!」

     我就纳闷了,「事实上没有人因为这事伤亡」,说这话的底气从哪里来的?

     这案子公安、食药监不是仍在查吗,官方都没有给定论,你这样信口开河、随口胡诌,乱开上帝视角,真的好吗?严谨的说法难道不应该是「暂未出现重大不良反应和事故」么?

     他们还说,「这次事件暴露的没有冷链疫苗,最大的危害也就是失效(其实很大可能还并没有失效);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别的主动伤害!」

     而澎湃新闻的报道援引学者的观点:

     「这是在杀人。」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评论称,接种未经 2~8 ℃ 存储冷链运输的疫苗,首要风险是无效免疫。例如狂犬病这类致命性传染病,接种者免疫无效会感染发病死亡。

     「喂,北大医学部吗?这里有人不相信你们教授的话。哦。等等,我问问。」

     这个微信号的编辑,我问你,你好好回答。你说「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别的主动伤害」,你来担保咯?你是哪个学校医学院毕业的?

     所以,北大医学部的教授认为有害,该微信号的运营者认为无害。手机前的读者,你信谁?

     他们还给澎湃新闻扣上了「妖魔化疫苗」的帽子。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为什么我觉得正常的读者看完之后,第一反应是:连疫苗也有假?!下次一定要到正规的地方去打贵一点的。而不是:连疫苗也有假?!那我下次不打了。

     这批疫苗到底有何危害,是否需要担心?《南方周末》关注健康领域的公众号「健言」,在 3 月 19 日发布《监管漏洞下的 5.7 亿失效疫苗,风险到底有多大?》,有着非常全面和科学的解读。:

     值得注意的事,该事件中涉及的疫苗从 2010 年至今已有六年时间,暂未出现重大不良反应和事故。目前,公众不必过度恐慌,更不必担心国家统一分配发放的一类疫苗的质量和安全;如有接种二类疫苗的需求,则应尽量选择有资质保证的正规接种单位。而查清楚疫苗的流向并及时进行补种是应该继续关心的。

     ……

     赛诺菲巴斯德高级医学总监法国医学博士舒俭德和南方周末解释,从纯学术角度讲,没有数据告诉我们过期疫苗或冷链断裂疫苗的安全性数据,因为没有任何临床试验是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开展的。但从理论上讲,如果过期或高温造成疫苗中蛋白质变性,应该有影响的。

     即对问题疫苗事件,应该「持续关注、无需恐慌」。

     也就是说,不必过度恐慌,但也并不是意味着此事已画上了句点,需要监管者、公众持续关注,心存警惕。

     也许还是颗定时炸弹呢。

     责任编辑:yidan

     图片来源:网络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丁香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