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啃指甲,这是习惯还是病?
2016/9/25 丁香医生

    

     啃指甲,相信是不少人都有的童年记忆,有些人甚至在成年以后依然有啃指甲的习惯。

     总是不由自己控制地想把指甲啃得秃秃的,苦味剂涂指甲、带指套似乎也并没有什么效果,还是想啃。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咬甲呢?咬甲癖是不是病,要不要进行治疗呢?

     为什么有人爱啃指甲?

     有的人喜欢啃指甲,有的人喜欢抠鼻子,还有人喜欢拔汗毛,没办法,就是有人好这口。

     人们对咬甲癖行为目前并没有清楚的认识,确切的病因也存在争议。

     原因可能包括心理因素、后天环境、家庭因素,有的可能跟模仿其他人的啃指甲行为有关,也有的啃指甲可能是父母遗传。

     1. 天生就爱啃

     你可能会问:啊?啃指甲也能遗传?!

     确实,有研究发现,有咬甲癖的父母,其后代也更容易有啃指甲的行为,即便在孩子出生前父母就都不啃指甲了。

     2. 情绪失控容易啃

     啃指甲通常是情绪失控的表现,啃指甲的孩子可能有紧张不安、压力大、焦虑和情绪低落等,心理状态稳定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啃指甲的行为。

     事实上,咬甲行为可能是一种缓解焦虑和压力的方式,当试图制止咬甲行为时,孩子反而会更沮丧。

     3. 无聊、饿了、低自尊……反正爱啃

     也有研究认为,参与社交活动时通常不会有咬甲行为,无聊和遇到挫折才是啃指甲的原因。

     咬甲癖被认为是一种强迫性的、自己无意识的行为,在成人,研究者怀疑抽烟和嚼口香糖可能是咬甲行为的替代方式。

     也有理论认为,咬甲癖是婴幼儿时期吮手指行为的一种延续。

     此外,饥饿与低自尊也是可能的原因。

    

     啃指甲是病,得治!

     啃指甲的行为在儿童中极其常见,多开始于幼年时,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轻。不过,有的咬甲癖可能持续到成年后。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咬手指、啃指甲的坏习惯,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有,不算是疾病。

     然而,有些成年人或是孩子因为啃指甲搞得指头伤痕累累,这时候,咬甲癖没有那么简单了。

     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5)中,咬甲癖被分类为「强迫与相关障碍」;

     在第十版的国际疾病分类中(ICD-10),咬甲癖也被定义为「开始于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特殊的行为和情感异常」,如吮手指、抠鼻子。

     咬甲癖被认为是像病理性拔毛癖、刻板运动障碍一样的「自残行为」,也有人把它当作「强迫症」的一种。

    

     咬甲癖危害大,千万别轻视

     咬甲癖的主要危害是有碍观瞻,但严重的话,会影响到生活质量。

     1. 影响社交

     啃指甲在社会上被认为是一种不良习惯,容易受到其他同龄人甚至是成年人的歧视和侮辱。

     这会严重伤害儿童自尊,影响社交,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讥笑、歧视并无益于改善咬甲行为,反而会加重焦虑、压力、无助和挫败感,让咬指甲的行为更严重。

     此外,咬甲行为也会妨碍其他社会行为,如绘画、书写和玩耍。

     想想看,别的人在玩耍,而孩子却在啃指甲!还怎么愉快地做朋友呢?

     2. 影响健康

     除了影响精神健康,咬甲癖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咬甲癖被认为是一种轻度的自残行为,严重者会使指甲末端与甲床分离,导致指甲永久性缩短。

     持续啃指甲,除了时常会出现指甲周围出血,还容易发生甲沟炎、继发细菌感染、口腔内的疱疹病毒可通过唾液感染手指,严重的话,手指功能可能受到影响。

     不光指头,口腔和胃肠道也可能出问题。

     严重的咬甲癖可引起牙齿问题,包括牙齿咬合不齐,牙齿出现裂纹;还可能损害牙齿和牙槽结构,导致颞下颌关节异常——在有咬甲癖的患者,有 24% 存在颞下颌关键疼痛和功能异常。

     同时,咬指甲还可能引起牙龈炎或牙龈脓肿,以及蛲虫等寄生虫的感染。

     什么时候需要治疗?

     如果孩子的啃指甲不频繁,也没造成健康或社会心理问题,就可以认为是「轻度咬甲」,不需要治疗。

     而同时存在其他精神疾病的咬甲癖,则需要请精神科的医生专门处理了。这时候,了解详细的疾病过程(包括心理方面),以及全面的检查,是治疗的关键。

    

     可以尝试这些方法

     对于咬甲癖儿童,多缺乏长期有效的行为纠正方法。

     然而,取笑、惩罚、恐吓,常无益于帮助孩子纠正这种行为;厌恶疗法(使用苦味剂、辣椒油涂抹在指甲上)目前也存在争议,这可能会引起逆反心理,加重焦虑。

     行为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家长和患儿应该认识到纠正的长期性,否则的话,更容易半途而废。

     以下方式,可能有助于改善孩子的咬甲行为:

     努力消除孩子可能存在的紧张、焦虑心理。指甲上涂抹橄榄油,软化指甲,使孩子失去兴趣。修剪指甲边缘。戴手套。多参加社交活动。转移注意力,让孩子的手忙于做其他事情而无暇去咬指甲,如玩乐器、做运动、画画等活动。

     成人也可以参考上述方法,通过戴手套、嚼口香糖代替、多参加社交、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改善咬甲的行为。

     如果行为纠正无效,还有药物治疗可以选!建议大家听从精神科医生的,切莫自己买药自己尝试。

     除了疾病健康,孩子的行为、心理同样需要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丁香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