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退审”的风险越来越大了?
2015/3/14 弗锐达医疗器械资讯

点击上方“蓝色字”可关注我们!
看了今天的文章,你会明白不是RA太谨慎,而是“退审”的风险真的越来越大了…
2014年10月1日实施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2014年总局令第4号)第二十八条规定:“技术审评机构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应当在1年内按照补正通知的要求一次提供补充资料……申请人逾期未提交补充资料的,由技术审评机构终止技术审评,提出不予批准的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后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
此前,2013年5月22日,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CMDE)发布的《关于医疗器械注册审评补充资料有关事宜的公告》中就曾明确:自2013年6月1日起,审评中心对医疗器械注册审评补充资料严格执行“一次性发补”,对于未按规定补充资料的申请将给与“终止审查”或“不予注册”的建议。
截至目前,“一次发补”已实施1年8个月,“退审”数量有何变化?
首先,《公告》实施前连续12个月(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审评中心发布的退审产品数量为541个。而《公告》实施后连续12个月(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CMDE发布的“不予注册”产品数量为912个。退审数量同比增长了68.58%。

影响“退审”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严格“一次发补”要求、申请数量、递交资料质量及审评员的审评尺度等。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这24个月,申报资料要求与技术审评相关法规均未发生较大变动,因此我们认为这两个因素对于“退审”的影响较小。那么,同期产品申报数量呢?仅上涨了6.15%。

这一时期,“发出补充通知”数量有何变化?这一数值下降了13.64%。
而另一个检验“一次发补”执行情况的关键指标,是同一时期“发出补充通知”和“品种转出”数量的比值。我们知道这个比值越接近“1”,说明“一次发补”的执行效果越好。《公告》实施前12个月发出补充与品种转出的比值为1.36,而此后12个月的比值降至1.01。可见,“一次发补”的执行效果良好。
看了上面的数据是否觉得,这跟我有啥关系?别着急,马上就有关系了。“退审产品数量”与“品种转出数量”可以体现“退审率”。“一次发补”实施前后连续24个月的数据告诉我们,“退审率”从6%增加到了9%。也许你会说这也没什么嘛,100份资料里仅仅增加了3个倒霉蛋。但2014年6月1日,《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注册管理办法》等规章陆续实施后,我们前面假设无变化的“递交资料质量”及“审评员审评尺度”两个因素也会产生较大波动。这就意味着“退审数量”的更大波动哦~~~
来源:CMDRA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个“赞”呗~
弗锐达医疗器械资讯ID:fredamd2
注册、临床、体系、许可证
服务热线:400 609 1580
洽谈QQ:22064604863

长按二维码 即刻订阅!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刊载所有文章和资料仅供参考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给予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对引用本公众号信息所引起的后果,我们不做任何承诺。
本公众号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号内容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弗锐达医疗器械资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