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心,为什么会痛~~
2015/4/20 弗锐达医疗器械资讯
“心痛”相信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心为什么会痛呢?
1心脏比看上去更复杂
虽然现代解剖学认为大脑是产生意识活动的基础,而心理学绝大部分研究又是分析颅骨中那大团灰质和白质,但在东西方文化中,仍倾向于将心脏视为灵魂的居所。一些学者认为,心是有一定特殊功能的。
心理学博士Rollin Mc Craty认为心脏具有自己的情感智能。在一个实验中,他让被试坐在计算机前观看一张张能够诱发一定情绪的图片,比如毒蛇、血腥场面、痛哭的人们……同时,用仪器记录下被试的生理数据。结果研究者惊讶地发现,心脏居然会在呈现图片之后比大脑更快做出反应,之后才是大脑,最后才是身体。
心理学教授Gary Schwartz认为心脏具有类似于大脑功能的“小脑”,叫做心内神经节。这些心脏的小脑可以和人类的大脑一样处理一些信息,甚至反馈给头颅中的大脑。Schwartz用一些做过心脏移植手术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那些做过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变得更像心脏原来的主人。例如一位叫詹姆士的英国老汉本是一个粗鲁散漫的人,但却在心脏移植手术之后变成了一个善良细腻的诗人,这正是心脏原主人的特点。
如果心脏真的具有自己的情感的话,那么在难过的时候,它可能不仅仅是由于激素造成的不适,而是你的心脏也在悲伤,是不是觉得很有诗意?
但这种观点还缺乏足够的证据,大家比较公认的一点就是,心脏是一个敏感的器官。
2心脏其实很敏感
伦敦大学学院的Andrew Steptoe教授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让被试想象自己是在超市被冤枉偷东西。许多被试都感觉到这个任务会产生压力反应和不好的情绪体验。主试则记录下被试的各项生理指标,并且立刻抽取一部分血液,检测其中含量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除了血压升高之外,被试的血液中压力激素的含量也上升了,包括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它们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比如更有活力地去同危险的野兽搏斗。此外,血液中使人凝血和发炎的化学成分也会增加,它们和压力激素有相似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一样,不断地抽送血液,让血液能在全身循环。但是它并不仅仅是一团会抽动的肉,它也是很敏感的。对于血液中激素含量的变化也会产生反应。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心脏的不适了。
而且,有研究表明,情绪会影响人在生理上的感受性。当我们产生负性情绪的时候,对于疼痛的感觉性也会大大提高,主观上更容易察觉到生理上的痛。平时感觉不是很明显的微弱疼痛,此刻会被放大。反之,快乐的时候,疼痛感则会降低。
3让你痛是为了让你活下来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在难受时会心痛,是具有进化学意义的。人类作为哺乳类动物进化而来具有较长的成长期,在这个过程中人很脆弱,需要依附于哺育者(主要是母亲)的保护,才能很好地在危险的环境中存活下来。
依恋被视为人类最早最重要的情感关系形式。在我们嗷嗷待哺的时候,最让我们悲哀的事情就是妈妈不在身边。为了能引起妈妈的注意,就要用哭声将她唤过来。而唤起哭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疼!这样,社会性疼痛便和生理疼痛有机结合起来了。
心痛其实更像是一个信号,它不仅仅反映了当时让人痛苦的情景,其实它也在给我们一个提示,那就是别再让自己疼着了。就像摸热炉子我们会烫的缩回手一样。在发生了心痛的事时,我们应该学会用心理学的方法平复自己的悲伤情绪,别老让自己疼着。
我们可以学学冥想,通过安静地集中精神,来改善情绪。或者就用詹姆士提出的一个简单办法:开心地坐直身体,并假装很开心地说话和行动。@壹心理
来源:全科医学周刊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弗锐达医疗器械资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