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关爱女性】致敬生物医学界的魅力女科学家
2016/3/8 弗锐达医疗器械资讯

     “3.8妇女节”是为纪念女性在政治、经济、科学等领域所作贡献而设立的国际性纪念日,是社会对妇女尊重关爱、公平对待的见证。古往今来,女性对人类发展的推进,大多以温和、聪慧、坚韧的姿态绽放,带着属于她们独有的魅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

     巾帼不让须眉:生物医学界的魅力女科学家

     屠呦呦,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谈及她的获奖历程,最耀眼的荣誉莫过于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了。她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荣获自然科学领域诺奖的科学家、女科学家。

     屠呦呦创新性地使用了低温萃取方法提炼出了可以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抗疟药物,青蒿素抗疟药的出现成功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项研究被誉为整个20世纪下半叶人类伟大的医学创举之一。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青蒿素,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2011年,屠呦呦凭借该研究成果荣获拉斯克奖,并被评审委员会称为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

     作为中国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原称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赛娟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研所执行所长。她与丈夫、前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师出同门,是业界令人羡慕的院士伉俪,共同在白血病领域作出了很大贡献,被称为“中国最美丽女院士”。

     陈赛娟在国内建立了完整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技术体系,阐明了我国白血病核型变化的基本类型和分布格局,为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针对白血病中最为凶险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她带领研究团队开创出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砒霜)的两药协同靶向治疗方案,针对不同靶点双重诱导癌变细胞的分化和凋亡程序,达到清除白血病细胞的效果,由此APL成为首个可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乔杰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妇产科主任、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妇产科学系副主任。她以生殖调控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不孕症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及诊疗新技术的研发为核心,在发现调控人类胚胎发育过程的关键基因、创建新型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系和提高疑难不孕患者治疗成功率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乔杰团队建立人类精卵遗传图谱及胚胎早期发育基因表达谱,明确调节胚胎发育关键基因;开发新型体外生殖细胞培养体系和微流控芯片精子筛选技术;发现炎症因子影响卵母细胞质量导致不孕新机制,创立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和治疗新方法,改进卵母细胞及胚胎冻存技术,显著提高妊娠成功率;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炎性机制,建立其代谢异常预测模型,提供预防其长期合并症的新策略,制定适用于中国PCOS的诊断标准。

     2015年12月,乔杰与谢晓亮、汤富酬研究团队合作,首次开创在早期胚胎阶段对各种单基因遗传疾病和染色体疾病同时进行精确诊断、以避免遗传病患儿出生的全新的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方法。

     李兰娟,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

     重型肝炎一直是传染病治疗领域的一道难题,一旦病情爆发,短期内会顺利发展并危及生命,其死亡率曾高达近80%。作为人工肝的开拓者,李兰娟团队耗时十年之久,开创出人工肝支持系统,使得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大幅上升,提高了中国医学界在治疗肝炎方面的国际地位。

     除了人工肝,李兰娟院士在其它传染病防治领域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13年,她向全球首次揭示了H7N9禽流感的临床特征和发病规律,并成功研制了我国首个H7N9病毒疫苗株。2014年7月,她带领团队成功建立世界上首个肝病肠道菌群基因集,揭示了重型肝炎病人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并阐明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重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从而丰富了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理论。

     陈薇,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专业技术5级,少将军衔。陈薇研究员作为“生物危害防控”国家创新团队的学术领头人,多年来致力于生物防御和生物高技术研究。

     2003年SARS肆虐期间,陈薇团队成功研发广谱抗病毒药物“基因工程人干扰素ω”,在抗击SARS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她担任国家卫生防疫组长,为“大灾之后无大疫”作出重要贡献。

     同时,她带领团队开展埃博拉疫苗研究,于2014年底成功自主研制出世界首个2014新基因型重组埃博拉疫苗,并收获境外临床试验许可。作为“中国智造”的第一个“走出去”的疫苗,为受困疫区的无数生命打开了希望之门,也开创了由中国科学家研究、中国制造的病毒疫苗在境外开展临床试验的先河。陈薇少将也因此杰出贡献被评选为 “CCTV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王秋菊,耳内科学聋病诊治与防控专家,现任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所长。她主要从事聋病诊治及遗传学研究与临床转化应用,创立国内首个耳内科亚专科,临床擅长耳聋耳鸣的内科诊治、儿童听力筛查诊断、聋病遗传咨询及干预指导,在聋病诊治与防控方面有一定造诣。

     王秋菊所长和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陈子江教授团队等单位合力攻关,首次综合运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无创产前检测(NIPT)和无创产前诊断(NIPD)技术阻断家庭遗传性耳聋的垂直传递,完成首例阻断耳聋的PGD试管婴儿,实现了我国聋哑防治从二、三级防控到一级预防性优生的里程碑突破。

     2014 年,王秋菊所长率先提出实施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DGP)的设想,2015年,DGP计划全面启动落地,拟在五年内完成10万-20万例聋病基因组研究,绘制中国人群耳聋基因图谱,制定临床聋病分子筛查与诊断指南,建立中国聋病遗传咨询体系,培养合格的临床聋病遗传咨询师。

     庄小威,华裔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最年轻华人院士, 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双聘教授,2003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之一,创办有庄小威实验室。2015年,庄小威当选为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庄小威团队主攻超分辨率显微镜技术,创造性地将荧光光谱和纤维分析技术应用于单个分子,在单分子动力学、核酸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基因表达机制、细胞核病毒的相互作用等领域做出杰出的贡献。她发明的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STORM荧光成像技术,使得光学显微镜分辨能力接近纳米尺度,极大地推动了亚细胞微观结构的研究。

     关爱女性健康:权衡事业家庭,注重生活细节

     所以,关爱女性健康格外重要,对于疾病需要及时预防、及早治疗。作为女性,调节生活节奏、关注生活细节、提升生活质量是我们追求事业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方面。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探索君总结了一些针对女性的健康贴士,力求为女性健康提供一份温馨提示:

     1.饮食:食物多样化、控制体重、不吃烧焦的食物、多吃淀粉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不吃保存过久的食物等。

     2.每天应坚持锻炼40-60分钟,快走或类似强度锻炼。

     3.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包括不吸烟、不偏食、不饱食、不酗酒和不吸毒等。每日更换内衣裤,并且尽量选用棉质等天然织物的内衣。

     4.不要经常吃有可能致癌的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大剂量维生素等。

     5..尽量减少使用有毒的塑料。

     6.注意通风,别在封闭环境中待得太久。没装空调的房间,每天也必须开窗1-2小时。

     7.防止污染物滞留。新衣服买回来先用清水洗涤后再穿;在医院、厂矿、车间工作的人下班后,应先洗手或洗澡,千万不要把工作服带回家中。

     8.睡眠充足。成年人每天要保证6-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切莫透支睡眠时间。

     9.注意自身一些特定的异常情况,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10.保持轻松的情绪,减少压力。

     备注:本文仅盘点了部分活跃在生物医学界的女性科学家,因篇幅有限未一一列举,在此也向更多坚守在各领域的女性工作者们致敬!

     来源:生物探索

     本文为转载,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01 收藏!国家局器械审评中心老师联系方式

     02 医疗器械注册核查常见问题汇总

     03 这46款产品不再是医疗器械了!

     04 11省医疗器械重点监管目录已出,有你家的产品吗?

     05 又有490个医疗器械产品“阵亡”了!

     06ISO 13485:2016标准于3月1日正式生效

     07医械注册批件频频被退,到底为哪般?

     08豁免临床、同品种医械产品的临床评价该如何做

     09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

     10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审查结果汇总(持续更新)

     医械注册与临床研究技术服务商

     1、医疗器械注册与临床试验咨询请拨:400 609 1580

     2、合作或投稿,请发邮件至:freda@fredamd.com

     (回复“投稿”,查看稿酬标准)

     3、您还可以与我们在QQ上互动:2206460483,注册与临床交流群:377876554

     4、对此文如有疑问或建议,欢迎给我们留言,您的声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请关注公众号:fredamd2,医疗器械最新资讯,每晚10:00与您分享!”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弗锐达医疗器械资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