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看懂”体检报告(网上传疯了)
2014/12/25 养生保健

    

     抽血、量血压、做B超……一通检查后,您会得到一份详实记录自己健康状况的《健康体检报告》。看到上面各式各样的学术名词、专业术语、英文缩写、医学符号,很多人一头雾水,仿佛阅读一部“天书”。体检报告里隐藏了怎样的秘密?各种检查指标能反映机体什么健康状况?指标出现异常可能预示哪些健康异常?现在中国健康圈小编和您一起解读体检报告,让我们共同解读这部“人体天书“,破解机体健康的密码。

    

     滴血探秘——解读血常规

     随着医学发展,检查技术越来越高端,医疗设备越来越贵重。其实,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三大常规”化验以及尿微量蛋白等检查这些最便宜、最基本的检查,涵盖了身体很多健康信息和疾病的线索,是健康体检、疾病筛查和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解读血常规化验报告,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轻度异常莫心慌

     在血常规化验检查报告中有时某项指标与正常值稍有偏离,请您不用恐慌。对健康体检者来讲,大部分“偏离”属于正常情况。可能与抽血前没有喝水、没吃早餐,导致血液浓缩有关。白细胞易受情绪、环境的影响;剧烈运动、饱餐,或服用某些药物,会导致血小板升高。

     重点先看四大项

     有的血常规化验项目多达20多项指标。从医生的角度讲,每个指标都很重要。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要全部了解这么多的指标确实有难度。对无血液病的体检者,抓住其中最重要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总数(PLT)4大项即可。

     如果4大项没有问题,而其它项存在问题,虽然也有可能是血液疾病引起的,但多数情况是没有休息好、失水过多等问题引起的。如果4大项中的一项出现问题,同时还有其它子项超标,很可能是特定疾病的指征。

     大项结合小项看

     如果这4大项任何一项出现问题,就要结合其它小项确诊是否有疾病。

     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三者升高,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提示血液粘稠。三者同时降低时,提示贫血,根据细胞的大小及染色分为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恶性贫血。如果是临界或者轻度的话,可以通过多吃含铁的食物,如黑木耳来调节。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而淋巴细胞比率下降,常见为急性细菌感染;而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而淋巴细胞比率升高,常见为慢性病毒感染。

     血小板高于正常值,同时白细胞计数升高则可能预示了化脓性感染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太高容易出现凝血。血小板减低同时伴红细胞计数减低可见于某些生理状态,如女性月经期。

     严重异常看医生

     血常规检验结果只能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切不可忽视在全面检查基础之上,使结果互相印证,进行综合判断。

     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三者中度以上下降,建议到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不是生理性波动导致的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异常,最好在一个星期后去体检医院复查。

     血小板长期明显减低可见于全身性出血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白血病等,必须加以重视。血小板太低,身体容易出血,出血后伤口不易愈合。复查后血常规指标不恢复正常,则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请教咨询医生。

     血常规

     血小板计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

     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血红蛋白与红细胞

     增多: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

     减少:常见于各种贫血。

     白细胞计数

     增多: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

     减少: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性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尿常规化验指标意义

     尿液寻踪——解读尿常规

     尿常规和尿蛋白化验检测是健康体检、疾病筛查和临床诊断不可忽视的一项常规检查,不少疾病早期就可以在尿液化验指标变化中找出蛛丝马迹,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重要的线索。解读尿常规体验报告时,可以采取如下程序和办法。

     四大指标先要看,疾病线索早发现。虽然尿常规等化验指标和数据特别多,但是有的数据有意义,有的只是对另一项的解读。在解读化验报告时,首先要看尿蛋白、尿糖、红细胞、白细胞这4个重要指标。

     尿蛋白呈阴性,若为阳性需定量。尿蛋白的检测是肾脏疾病诊断常用的粗筛试验。早期肾病最先会通过尿蛋白增加而反映出来,不管尿蛋白是几个“+”,都表明尿液中可以检测出蛋白,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除了原发于肾脏本身的疾病外,高血压糖尿病等很多疾病都可能造成尿蛋白阳性。如果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呈阳性,应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隐血阳性多误差,可靠镜检尿沉渣。在平时化验尿常规经常遇到尿红细胞和尿潜血不一致的时候,一般要以沉渣分析仪检测新鲜尿液中是否有红细胞为准,只有看到红细胞才能说明有问题。长期尿中有血应该警惕患有肾脏结石、肿瘤、急性肾炎、膀胱炎和泌尿外伤。

     尿糖阳性看血糖,两者都高糖尿病。正常人尿中只有微量的糖,一般化验不出来。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大量吃糖或推注葡萄糖时,会有短暂的尿糖出现,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应结合血糖检测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尿糖和血糖同时高,就是糖尿病;血糖不高,但尿糖高,可能是肾性糖尿。

     尿中应无白细胞,感染可致数超标。正常尿中白细胞呈阴性。尿报告单上验出大量白细胞,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干扰因素可能大,指标异常要复查。尿常规检查某项指标结果有异常,受外在因素影响造成异常的可能性比较大。无法下结论时,必须针对同一项目再做一次检查,用两次的结果去解读,作出结论。

    

     便中查病解读便常规

     大便的颜色、形状、潜血等与疾病密切相关,大便常规检查作用大,被称作消化道疾病的“警报器”。解读便常规化验报告,可以参考如下程序和办法。

     观“色”又察“形”。正常大便含粪胆素,所以呈黄色或棕黄色。大便颜色的形成有诸多影响因素。由于结石、肿瘤、蛔虫等引起的胆道阻塞,导致胆黄素无法随大便排出,粪便呈白陶土样;上消化道出血,有时呈柏油样便。无论是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出血拉血便,都有一个特点,血和大便混在一起。如果血只是附在大便表面或是便后滴血,这种情况多是患了痔疮。

     通过观察大便的形状也能了解一些疾病信息。粘液稀便见于肠壁受刺激或者发炎时,如肠炎、痢疾和急性血吸虫病等;粘液脓性血便多见于细菌痢疾;酱色粘液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水样、蛋花样便可见于急性肠胃炎,大量时见于伪膜性肠炎及隐孢子虫感染。糊状便多见于小肠疾患。

     隐血试验是重点。正常人24小时的胃肠道生理性失血量约0.6ml,隐血试验能检出消化道1ml以上出血。粪便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

     一般要求40岁以上的健康人每年做一次隐血试验,作为健康筛检。化学法检查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出血可靠,免疫法主要适用于下消化道(小肠、大肠)出血的检查。隐血试验间断性阳性提示消化道溃疡症,持续性阳性提示消化道癌症,需进一步进行消化内窥镜检查。

     镜下检查仔细看。显微镜下查出红细胞,提示患者多半是患了结肠炎,肿瘤、息肉、肠结核和痔疮出血等。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多于白细胞,红细胞可成堆存在。显微镜下见到多个白细胞而无红细胞,提示患有肠炎。细菌性痢疾时白细胞多于红细胞。显微镜下见虫卵及成虫,证明有寄生虫感染。

     反复检查可推荐。一次便常规正常不一定就说明消化系统没问题,必要时应当反复化验协助诊断。

     读后感——

     为了家人和朋友的健康,建议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的健康了,So easy”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养生保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