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灸,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央视视频)
2016/9/21 中医艾灸

     全网就这一家“中医艾灸经络穴位病症”在线医生指导平台!请点击本文标题下面的蓝色文字:中医艾灸→ 再点击:关注。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我在8月7号,立秋那天写过:

     立秋至秋分(9月22)计45天,是多事之秋,忽冷忽热,忽风忽雨,天地冷暖空气搏斗形成拉锯战,动荡不宁。秋分一过寒凉大局就定,而立秋到处暑(8月23)之间是寒热相搏最厉害的15天!

     明天秋分,阴阳平分;寒凉之气正式掌握主导权!

    

     秋分到立冬的45天为“秋行冬令”,主气为阴,非凉即寒,没有火气。

     人是热血动物。气候缺少火气,仅靠日常饮食运动难生火气;火弱不能生土,脾胃属土;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得不到火气生养,五脏都会亏损,百病丛生。

     因此秋分之后养脾护胃为重中之重!

     气候寒凉,而此时人体阳气收敛,阴气渐长,肠胃阳气虚弱,致使消化受损,因此推腹在这段时间显得尤为主要!

     当然,秋天主燥主肺,还是要继续润燥养肺。并且秋分之后以寒燥为主,因此跟肺相关的虚寒之症会增加,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气候寒凉,颈肩腰腿关节痛会增加。

     总之,秋分艾灸以“润燥养肺壮脾胃”为主。

     秋分艾灸取穴:

    

     大椎穴、肺俞穴、大肠俞、肾俞、关元穴、肚脐、天枢穴、足三里、合谷

    

     在我们公众号首页的右下角有一个“穴位查找”的工具,你点进去后,可以找到所有的经络穴位,更可以学到很多不一样的穴位知识。

     每天一次,每次每穴艾灸时间30分钟,艾灸一周休息1-2天。

     如果你确实时间不够,而又想通过艾灸补补阳,那么:

     你一定要在肚脐上扣一个方形4孔艾灸盒,灸一灸:肚脐、天枢及关元30分钟。同时在足三里上绑2个单孔艾灸盒,艾灸30分钟。

     也就是说,你再忙,只需30分钟,可以将最需要保护的肠胃脾护住。

    

     有的人会问,老师我有高血压,怎么兼顾秋分艾灸?

     答:以艾灸治疗高血压的穴位为主;兼顾着艾灸一下“肚脐、天枢穴、足三里、合谷”。你也可以在灸完治疗高血压的穴位之后,每天在这4个穴位中任选一个做循环灸。

     可能大家看了视频以后又会问:老师,怎么视频里的专家讲的艾灸穴位跟你不一样?

     我在很多篇文章里都提到过:千个师傅万个法!每个人的着重点不一样。我觉得这个视频比较详细的示范了隔姜灸,还介绍了隔梨皮灸,特别是隔梨皮灸,大家不妨试试。

     沟通阴阳脉络最好的两个穴位就是:百会穴和会阴穴;

     平衡阴阳最好的穴位就是肚脐,所以肚脐一年365天灸灸都好。

     但是百会穴,除了有相关的病症,一般不用,特别是秋冬!有可能出现虚火上扬。

     百会穴大家可以多揉一揉;

     说到会阴穴,就多说两句:有坐灸凳的艾友是可以天天灸一灸的!除了灸,大家还可以每天做提肛的动作,也就是收缩整个肛门附近的肌肉:一收,停顿3秒,再松,停顿3秒。这个动作和敲带脉一样,随时随地都是可以做的,坚持每天100下,至少对前列腺问题、阴道彭凸、痔疮、脱肛、直肠息肉效果很好。当然壮阳效果也很明显!

    

     秋天养生,除了艾灸,一定要推腹!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从喉结处一直推到下腹部。推完后专门在膻中穴和肚脐位置着重揉一揉。加快肠胃的蠕动,帮助“三浊”排除。

     秋天艾灸要注意:

     秋天主燥,因此秋天要注意养阴,那么在艾灸的同时不要忘记泡脚;泡脚后搓搓整个脚底板各50下以上,然后灸灸“涌泉穴、太溪穴、三阴交”这些滋阴的穴位。

     也可以在早上喝杯温热的蜂蜜水。

    

     煮碗白萝卜水喝,有化痰降气助消化的作用。

     我在白露节气灸的时候说过:白露之后,要忌汗!大家做什么以微汗为好,千万不要再大汗淋漓了!不要以为流汗排毒,实际上白露之后,排毒走膀胱经了,多喝水,小便排毒。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艾灸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