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妇产科护理学复习(13-18章)
2015/1/30 护士学习笔记

    

     护士笔记微信/网站:HuShiBiJi.CoM继续总结。

     护士资格妇产科护理学复习(13-18章)

     第十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1.阴道上皮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增生变厚,从而增强抵抗病原菌侵入的能力。阴道上皮细胞含有丰富的糖原,在阴道杆菌的作用下,分解为乳酸以维持阴道正常酸性环境,阴道pH值≤4.5(pH值通常为3.8~4.4),使嗜碱性病原菌的活动和繁殖受到抑制,称为阴道自净作用。

     2传播途径

     1.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

     2.经血液循环播散:是结核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

     3.经淋巴系统蔓延

     4.直接蔓延 腹腔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到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可引起输卵管炎。

     第二节 外阴部炎症

     一、外阴炎

     1.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及物理刺激,局部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水温40℃左右,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如有破溃可涂抗生素软膏。

     第三节 阴道炎症

     一、滴虫阴道炎

     滴虫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还可经游泳池、浴盆、衣物等间接传播。通过污染的器械及敷料造成医源性感染。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适宜生长的温度25~40℃,pH值5.2~6.6的潮湿环境最适宜其生长繁殖,能在3~5℃生存21天,在46℃生存20~60分钟。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滴虫阴道炎的典型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加伴瘙痒,分泌物典型特点为稀薄泡沫状。

     2.体征 检查时可见阴道黏膜充血,严重时有散在的出血点。有时可见后穹隆有呈黄绿色或脓液性泡沫状分泌物。

     (三)辅助检查

     1.生理盐水悬滴法,敏感性率达60%~70%。

     2.培养法:适于症状典型而悬滴法未见滴虫者,其准确率可达98%左右。

     (四)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杀灭阴道滴虫,恢复阴道正常状态,防止复发。

     此症常在月经期后复发,治疗后应在每次月经干净后复查1次,连续3个月经周期均是阴性称治愈。夫妻双方要同时治疗,切断直接传播途径。

     (五)护理措施

     1.指导病人用药的方法:口服甲硝唑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应停药。阴道灌洗要注意温度、浓度、方法。

     2.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3.甲硝唑能通过乳汁排泄,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期间及用药后24小时内不宜哺乳。

     4.取分泌物检查前24~48小时避免性交及阴道灌洗、阴道上药。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传染方式以内源性传染为主,少部分病人通过性交直接传染,通过污染的衣物、器具间接传染。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原体多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其发病率仅次于滴虫阴道炎。白色假丝酵母菌呈卵圆形,有芽生孢子及菌丝,酸性环境适于其生长,有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阴道pH值多在4.O~4.7。此菌不耐热,当加热至60℃持续1小时即死亡,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试剂等抵抗力较强。

     当阴道内糖原增多、酸度增加、局部免疫力下降时,最适合假丝酵母菌繁殖造成此症。孕妇、糖尿病、大量雌激素治疗、长期应用抗生素者、肥胖者也会因局部湿度增加引起假丝酵母菌繁殖而致阴道炎。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外阴、阴道奇痒,坐卧不宁,阴道分泌物典型特点为干酪样白带或豆渣样白带。

     2.体征 小阴唇内侧、阴道黏膜红肿并附着白色块状薄膜,容易剥离,下面为糜烂及溃疡。

     (三)辅助检查

     悬滴检查:玻片滴10%氢氧化钾或生理盐水与少许阴道分泌物混合,在光镜下检查见到白色假丝酵母菌芽孢和菌丝可确诊。pH值测定具有重要鉴别意义,pH<4.5,可能为单纯假丝酵母菌感染,pH>4.5,并且涂片中有白细胞,可能为混合感染。

     (四)治疗原则

     1.消除病因 2.阴道用药:栓剂置于阴道内。每晚一粒或一片连用7~10天。

     3.阴道灌洗:用2%~4%碳酸氢钠阴道灌洗或坐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4.全身用药:伊曲康唑200mg/次,1次/日,连用3~5天。

     (五)护理措施

     1..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常在月经前复发,治疗后应在月经前复查白带。对复发病例应检查原因。

     老年性阴道炎

     老年性阴道炎常见于妇女绝经后,因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致局部抵抗力下降,病菌易入侵并繁殖引起炎症。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妇女绝经后、手术切除卵巢或盆腔放射治疗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上皮萎缩,黏膜变薄,上皮细胞糖原减少,阴道内pH值增高,阴道自净作用减弱,致使病菌易入侵并繁殖,引起炎症。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白带增多,分泌物稀薄,呈淡黄色,伴严重感染时白带可呈脓性,有臭味。黏膜有表浅溃疡时,分泌物可为血性,有的病人可有点滴出血,可伴外阴瘙痒、灼热、尿频、尿痛、尿失禁症状。

     2.体征 阴道检查可见阴道皱襞消失,阴道弹性消失、狭窄,慢性炎症、溃疡还可引起阴道粘连,导致阴道闭锁。

     (三)治疗原则

     1.增加阴道内酸度抑制细菌生长用0.5%醋酸或1%乳酸阴道灌洗,每日1次。灌洗后局部应用抗生素。

     2.增加阴道抵抗力 全身用药可口服尼尔雌醇或小剂量雌激素。局部用药可阴道涂抹雌激素软膏。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病人慎用雌激素制剂。

     子宫颈炎症

     子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急性子宫颈炎和慢性子宫颈炎。临床以慢性子宫颈炎多见。

     (一)病因

     1.慢性子宫颈炎 多由急性子宫颈炎转变而来,。

     2.病原体 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厌氧菌。

     (二)病理

     1.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主要是该部位鳞状上皮因炎症刺激而脱落,被宫颈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宫颈外口可见形似糜烂的表现,为生理性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根据糜烂深浅程度分3型。单纯型糜烂指炎症初期鳞状上皮脱落后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表面平坦;颗粒型糜烂指炎症继续发展,腺上皮过度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糜烂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乳突型糜烂指间质继续增生,糜烂面高低不平更加明显,呈乳突状突起。

     糜烂面积小于宫颈面积的1/3为轻度糜烂;糜烂面积占宫颈面积的1/3~2/3为中度糜烂;糜烂面积大于宫颈面积的2/3为重度糜烂。描写宫颈糜烂时应同时表明糜烂面积和深度如中度糜烂、颗粒型。

     2.宫颈肥大由于结缔组织增生而使宫颈硬度增加。

     3.宫颈息肉 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局部黏膜增生,子宫有排出异物的倾向,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层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一个或多个,直径一般1cm,色红质脆易出血。由于炎症存在,息肉去除后常有复发但极少恶变。

     4.宫颈腺囊肿 在宫颈糜烂愈合的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压迫腺管,使腺管变窄甚至堵塞,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而形成囊肿。检查见宫颈外口突出有青白色小囊泡,感染后囊泡呈淡黄色或白色。

     5.宫颈黏膜炎也称宫颈管炎,病变局限于宫颈管内的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宫颈管黏膜增生向外口突出,宫颈口充血、红、肿,炎症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致宫颈肥大。

     第十四章 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无全身及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功血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的病人属于无排卵性功血。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无排卵性功血 多发生于青春期与绝经过渡期妇女。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间的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与卵巢间尚未建立稳定的协调关系,垂体分泌的FSH相对不足,无正常月经周期中血LH高峰形成,导致卵巢不能排卵;绝经过渡期妇女则因卵巢功能衰退,剩余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反应低下,不能发育成熟而无排卵。

     无排卵性功血发生在雌激素分泌量多,由于缺乏黄体酮对抗,子宫内膜不受限制地增生,却无致密坚固的间质支持,致使此种组织脆弱,易自发破溃出血;

     2.排卵性功血 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常见有两种类型:黄体功能不足与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1)黄体功能不足: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

     (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黄体萎缩不全、内膜持续受孕激素影响,以致不能如期完整脱落。

     (二)临床表现

     1.无排卵性功血 最常见症状是不规则子宫出血,其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失血者可出现贫血,一般无腹痛。

     2.有排卵性功血 黄体功能不足,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可有不孕或在孕早期流产。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者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常达9~10天,出血量多。

     (三)辅助检查

     1.基础体温测定 是测定排卵简单易行的方法。利用孕激素的致热作用,即排卵后体温上升O.3~O.5℃。

     有排卵者的基础体温曲线呈双相型,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呈单相型。如黄体期短,提示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者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下降缓慢。

     2.诊断性刮宫 简称诊刮。通过诊刮达到止血及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的目的。

     3.宫颈黏液结晶检查 经前出现羊齿植物叶状结晶者提示无排卵。

     四)治疗原则:用大量雌激素口服治疗时,故宜在睡前服用。

     第二节 闭经

     年龄超过16岁(有地域性差异),第二性征已发育且无月经来潮者,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尚未发育,且无月经来潮者称为原发性闭经;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但以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第十五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人的护理

     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由胎盘绒毛滋养细胞过度增生引起的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

     第一节 葡萄胎来自

     (一)概述

     葡萄胎是一种良性滋养细胞疾病,又称良性葡萄胎。葡萄胎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营养不良、病毒感染、种族因素、卵巢功能失调、细胞遗传异常及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

     (二)病理改变

     良性葡萄胎病变局限于子宫内,不侵入肌层,也不发生远处转移。

     (三)临床表现

     1.病史 100%的病人有停经史,停经时间从4~37周,平均为12周。

     2.症状

     (1)阴道流血 是最常见的症状,多数病人在停经12周左右发生不规则阴道出血。

     (2)子宫异常增大、变软 子宫体积一般增长较快。

     (3)卵巢黄素化囊肿:偶尔因急性扭转而致急腹症。黄素化囊肿在葡萄胎清除后,随着HCG水平下降,于2~4个月内自然消失。

     (4)妊娠呕吐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病人在妊娠早、中期即可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5)腹痛 由于子宫急速扩张而引起下腹隐痛,一般发生在阴道流血前。如果是黄素化囊肿急性扭转则为急腹痛。

     (6)咯血 少数葡萄胎病人有咯血的症状出现,在葡萄胎排出后多能自然消失。

     (四)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 是诊断葡萄胎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子宫增大,宫腔充满弥漫分布的光点和小囊样回声区(落雪样),无孕囊,或无胎体及胎心。

     (五)治疗原则

     1.清除宫腔内容物 葡萄胎的诊断一经确定后,应立即给予清除。

     2.子宫切除术 年龄超过40岁的病人,葡萄胎恶变率较年轻妇女高4~6倍.

     3.黄素化囊肿的处理 一般不需要处理,但当发生黄素化囊肿扭转应手术切除一侧卵巢。

     4.预防性化疗 对于具有恶变倾向的葡萄胎病人选择性地采取预防性化疗。具有恶变倾向的葡萄胎病人包括:①年龄大于40岁;②葡萄胎排出前β-HCG值异常升高;③葡萄胎清除后,HCG下降曲线不呈进行性下降,而是降至一定水平后即持续不降或始终处于较高值;④子宫明显大于停经月份;⑤黄素化囊肿直径大于6cm;⑥第二次清宫仍有滋养细胞高度增生;⑦无条件随访者,预防性化疗一般选用单药化疗,如5-Fu、KSM、MTX等。

     (六)护理措施

     1.避孕:葡萄胎后应避孕一年,至少半年,避孕方法宜选用阴茎套或阴道隔膜。

     (5)随诊:葡萄胎病人有10%~20%恶变可能,葡萄胎清宫术后必需每周查血或尿的HCG一次,直到阴性,以后每月一次,半年以后每三个月一次,至少随访两年。随访期间坚持避孕,并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咯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第十六章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常用药物

     常见的化疗副反应

     常见的化疗副作用有:

     1.造血功能障碍(骨髓抑制) 这是化疗过程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一种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下降。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一般均能自然恢复,且有一定规律。

     2.消化道反应 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道溃疡;腹痛、腹泻。

     (1)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主要是化疗药物刺激中枢(2)消化道溃疡:常用的化疗药物中以氨甲蝶呤、放线菌素D、氮芥发生溃疡最多且重,氟尿嘧啶则较少。主要发生于唇颊黏膜,溃疡多发生在用药后5~6天,一般至停药一周左右逐渐愈合。

     第二节 化疗病人的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用盐水、硼酸水漱口。

     2为减少疼痛、咽部水肿影响病人进食,进食前用0.03%的丁卡因喷口腔及咽部止疼。

     3.遵医嘱及时给予解救药。

     (1)硫代硫酸钠:与顺铂竞争占领肾脏的受体,从而使顺铂的毒性减轻。但其作用亦减轻,所以硫代硫酸钠与顺铂应用于不同的途径。

     (2)碳酸氢钠:使体液呈碱性,氨甲蝶呤不易结晶,易从肾脏排泄。

     第十七章 妇科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妇科腹部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

     1.阴道准备:术前1天为病人冲洗阴道两次,在第二次冲洗后在宫颈口及阴道穹隆部涂甲紫。

     2.胃肠道准备:手术前1天清洁肠道。

     3.体位:病人返回病室后,全麻病人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硬膜外麻醉的病人去枕平卧6~8小时,腰麻病人去枕平卧12~24小时,防止术后头痛。如病人无特殊病情变化,术后次日晨取半卧位。

     4.腹部压沙袋6小时,防止出血。

     5.在拔除尿管的前1~2天,将尿管夹闭定时开放,一般3~4小时开放一次,夜间应持续开放以训练和恢复膀胱功能,必要时拔除尿管后测残余尿。

     6.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目的是引流出腹腔及盆腔内渗血、渗液、防止感染及观察有无内出血和吻合口愈合情况。术后24小时内若引流液每小时大于1OOml并为鲜红色时,应考虑有内出血须立即报告医生,一般情况下24小时引流液小于1Oml且病人体温正常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7.术后腹胀是由于肠管暂时麻痹而使过多气体积于肠腔而又不能从肛门排出造成。

     8.全子宫切除术后7~14天,阴道可有少量粉红色分泌物,这是阴道残端肠线溶化所致,为正常现象,

     9.全宫切除术后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子宫肌瘤剔除术、卵巢囊肿剔除术及宫外孕手术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妇科手术病人出院后应在1个月至1个半月来医院复查。

     第二节 子宫颈癌

     (一)概述

     子宫颈癌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患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30~35岁和50~55岁。

     (二)病因

     子宫颈癌的发病因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1.婚姻:早婚或多次结婚。

     2.性生活:18岁以前有性生活,或性生活紊乱。

     3.孕产史:早育、孕产频繁。

     4.炎症或病毒:子宫颈慢性炎症,通过性交传播的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乳头瘤病毒、人巨细胞病毒等。

     5.配偶:配偶为高危男子。

     6.其他:宫颈癌发病情况与经济情况、种族及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四)病理改变

     子宫颈癌病变多发生在宫颈外口的原始鳞-柱交接部与生理性鳞-柱交接部间所形成的移行带区。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称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其中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

     1.巨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镜下早期浸润癌及极早期宫颈浸润癌,外观可正常,或类似一般宫颈糜烂。随着病程进展,表现为以下4种类型:外生型、内生型、溃疡型和颈管型。

     2.显微镜检:按组织学划分。子宫颈癌主要有鳞癌、腺癌两类,前者占90%~95%,后者占5%~10%。按组织发展的程度,子宫颈癌可分为3个阶段:宫颈不典型增生、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浸润癌。

     (五)临床表现

     1.症状:早期宫颈癌常无症状,随病情发展可出现以下表现:

     (1)阴道流血:早期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可见性交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

     (2)阴道排液:阴道排液增多,为白色或血色,稀薄如水或米汤样,有腥臭。晚期癌组织坏死继发感染时,有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

     (3)晚期癌的症状:癌症晚期病变累及骨盆壁、闭孔神经、腰骶神经,可出现腰骶部或坐骨神经疼痛。长期疾病消耗可出现恶病质。

     2.体征:随浸润癌的类型、生长发展情况,局部体征不同。外生型癌可见向外突出的赘生物,触之易出血。内生型癌则表现为宫颈肥大、质硬、宫颈管膨大如桶状,宫颈表面光滑或有浅表溃疡。晚期癌组织脱落后形成凹陷性溃疡,整个宫颈可被空洞替代,并覆有坏死组织,有恶臭。癌肿浸润阴道时,可见到阴道壁有赘生物。浸润盆腔,妇科检查可扪及冰冻骨盆。

     (六)辅助检查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此方法常用于宫颈癌普查。

     2.碘试验:用此法检测CIN和识别病变危险区,以确定活组织取材部位,提高诊断率。

     3.氮激光肿瘤固有荧光诊断法:本方法可筛查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定位取材。

     4.阴道镜检查:选择病变部位进行宫颈活组织检查,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5.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是确定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最可靠方法。

     (七)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0~Ⅱa期病人,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无手术禁忌证者。对Ib~Ⅱa期的癌肿采用子宫颈癌根治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由于子宫颈癌较少转移至卵巢,卵巢正常者可考虑保留。

     (八)护理措施

     1.随访时间:第1年内的1个月进行第1次随访,以后每2~3个月复查1次。第2年每3~6个月复查1次。3~5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从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1次。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就诊。

     2.随访内容:内容包括术后检查。血常规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

     例题:

     1.护士在行分段诊断性刮宫时,通常要求先环刮宫颈管,后探宫腔,再行宫腔搔刮内膜。

     2.宫颈活检的时间不宜在月经期和月经前期,以防感染和出血过多。生殖器急性炎症者,应治愈后方可活检,以免炎症扩散。活检时于可疑病灶即碘不着色区钳取宫颈组织留检,嘱患者术后24小时后自行取出棉球.术后1个月禁性生活和盆浴。

     3.宫颈癌根治术手术范围较大,术中可因牵拉、推压膀胱或输尿管影响术后排尿功能,在分离粘连时也可能损伤膀胱和输尿管。故术后排尿功能恢复较慢,一般于术后10~14天拔除尿管。

     4.宫颈鳞状上皮化生和鳞状上皮化为宫颈移行带形成过程中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替代的不同情况,不属于癌前病变;宫颈糜烂和宫颈腺囊肿属于慢性宫颈炎的常见类型,也不属于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为宫颈癌的癌前病变。

     5.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常用于宫颈癌普查。碘试验为定性检查方法,用于检测CIN和识别病变危险区。阴道镜检查用于上述检查阳性者,可进一步观察早期病变,选择病变部位进行活检,提高诊断正确率。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是确定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最可靠方法。分段诊断性刮宫主要用于检测子宫内膜病变。

     第十八章 外阴、阴道手术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外阴、阴道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

     (一)手术前准备

     1.皮肤准备:其范围上至耻骨联合上10cm,下包括外阴部、肛门周围、臀部及大腿内侧上1/3。

     3.肠道准备:手术前1天清洁肠道,术前8小时禁止由口进食,术前4小时严格禁水。

     4.阴道准备 术前3天开始进行阴道准备,一般行阴道冲洗或坐浴,每天2次。

     (二)手术后护理

     1.体位 处女膜闭锁及有子宫的先天性无阴道病人,术后应采取半卧位,以利于经血的流出;外阴根治术后的病人则应取平卧位,双腿屈膝外展,膝下垫软枕,以减轻腹股沟及外阴部的张力,有利于切口的愈合;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或盆底修补术后的病人以平卧位为宜,禁止半卧位。从而降低外阴、阴道张力,促进切口的愈合。

     第二节 外阴癌

     (一)病因

     外阴鳞状细胞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外阴癌病人常并发外阴色素减退疾病,现已公认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巨细胞病毒等与外阴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二)病理改变

     外阴癌约2/3发生在大阴唇,其余1/3发生在小阴唇、阴蒂、会阴、阴道等部位。

     外阴癌的癌前病变称为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包括外阴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外阴上皮内瘤样变分为轻、中、重度三级和原位癌。病变初期多为圆形硬结,少数为乳头状或菜花样赘生物,病变继续发展可形成火山口状质硬的溃疡或菜花状肿块。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外阴瘙痒是最常见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

     2.体征 早期起病时表皮出现突起小结、肿块或局部变白,呈菜花状。

     (四)辅助检查

     活组织病理检查: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外阴部,再用1%醋酸洗去染料,在蓝染部位做活检,,以提高活检阳性率。

     (五)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

     (六)护理措施

     1.按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护理常规,保持病人平卧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格记录出入量及护理记录。

     2伤口护理:手术后外阴及腹股沟伤口加压包扎24小时,压沙袋4~8小时,。

     3.手术伤口愈合不良时,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次。

     (6)饮食:外阴癌术后1天进流食,术后2天进半流食,以后根据病情改为普食。

     本文由“护士学习笔记”微信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护士学习笔记”微信平台出处。

     护理笔记微信号:hushi365(←长按复制)

     护士笔记的姐妹公众号,关注没错。

     护士笔记

    

    

    总结学习资料 |输出原创内容共享护士心情 |更新临床知识


     我们致力于打造最全的护理知识百科全书

     ▲微信输入关键字获取知识,例如:三查十对

     登www.hushibiji.com,下载APP,加入护士圈

     ▲打赏小编:只要随手戳一下下面的广告,不花钱^_^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士学习笔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