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护士成了病人,她会代表哪个群体发声?
2016/8/26 护士学习笔记

    

     来源:护士笔记原创投稿 作者:likeping528

     我是云南省肿瘤医院的一名新进护士。在经历了为期一个月的护理岗前培训后,院领导为了让新进护士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同时也让我们尽快熟悉患者看病流程,方便以后护理工作中做指导;而更为重要的目的是,让我们切身感受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辛苦,学会在工作中“换位思考”。因此,医院组织开展了“角色互换就医体验”活动。我于2016年8月18日上午到医院门诊,找到部分患者及家属并说明来意,经过沟通达成共识。我将以患者家属的身份来陪伴患者就医。

     在经过两天陪伴就医的过程中,才意识带看病不容易,而在大医院看病就更不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就医环节多。

     看门诊要通过分诊、挂号、候诊、检查、化验、诊断、取药等环节,而住院则需要挂号、填写门诊病历、开住院单、办理住院手续、住院检查、签字等流程。就医环节,若针对经常住院的老患者则相对轻松些,但对于一些从地州上来的患者、还有老人和农民、第一次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医院相对复杂的就医环节及就医环境则容易增强他们的焦虑感与无助感。

    

     第二 等待时间长。

     在挂号收费窗口处,预约等待做相关项目检查处,专家门诊排队等候区等经常是排队高发区。在陪伴就医过程中,也收集到一些相关情况。比如,挂号难,体现在部分患者及家属早上6:30就开始排队,为挂到一个专家号。这种情况则容易出现门诊医生看病分配不均。检查慢,体现在有的患者需要做抽血化验,做相关需要空腹的B超检查, 由于做检查的患者数量大,导致部分患者在空腹了一个上午也没有排到做检查。而站在病人的角度,等待时间久了,就会着急、烦躁,心中不免会出现怨言,无形也增加患者的病痛和经济负担。在陪伴检查过程中,出现了检查仪器故障。因此客观因素的把控,则需要我们医务工作者对仪器做到定期检查、维修。

    

     第三 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较好,但缺乏微笑与交流。

     经过两天的“角色互换就医体验”中,自己也接触了不少患者及家属,在陪护沟通中发现:以病人本身,是希望医生多询问点,护理人员多解释点,检查人员多告知点,以此来减轻自身的紧张、焦虑的情绪。病人来到医院,一个陌生又复杂的环境,有形形色色的患者和家属,有各司其职忙碌的医务工作者,还有打着“救死扶伤”的旗号来骗取钱财的“医托”,最重要的是,疾病本身就带给患者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无疑都会增加患者的警惕性和紧张焦虑的情绪。

    

     第四 诊室私密性不够,缺乏就医保护空间。

     这种情况在门诊区发现有个别诊室私密性不够,从而导致诊室病人多,环境嘈杂,影响医生工作。而患者有时不愿意说出某些病情,以致医患沟通有效性下降,病史采集不全,从而影响疾病诊断。

    

     第五 门诊导医护士的工作重要性未得到体现。

     门诊分诊护士在传统意义上扮演的是引路员和咨询员的角色。但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对分诊护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准确的专业知识,端正的礼仪,文明的语言,更要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良好沟通和服务意识。据患者和家属反映,问诊时分诊护士出现解答不清,及因工作量大做不到一一耐心解释。据相关论文分析:健康教育对门诊病人就医行为可以产生良好的影响。因此,改善与加强门诊病人健康教育是医疗机构适应新形势的重要方。门诊护士的配置也应做到随病人数量增多而增多,以此来达到更满意的服务。

    

     第六 临床患者心理护理做的不到位。

     在陪护就诊检查时,发现医院医技楼2楼有一间心理咨询室,却少有人问津。在肿瘤专科医院接收的大部分都是肿瘤患者,他们的心理社会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和转归各环节中起到重要作用。癌症诊断一旦被确定然会导致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如震惊、否认、焦虑、恐惧、抑郁等,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所以肿瘤专科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也需要学会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和身心康复的有效对策,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也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为期两天的角色体验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听到了一些真实的故事。

     病人小A在八年前因查出患病,其丈夫小D一直陪在小A身边悉心照顾,八年时间不离不弃。小D反映,他这几年很多时间都在医院渡过,所以对医院环境,医院科室及工作人员都很熟悉。贵医院相较很多医院,技术是过硬的,服务态度也很不错。在谈及到医院床位紧张,护士工作量大,他们都能理解。小D虽然没有跟我们提及太多这种疾病所带给他的爱人、家庭带来的困难和苦楚,相反谈话间我们却都能感受到小D家人面对病痛的积极乐观,一直坚持配合治疗。值得高兴的是,妻子小A的身体状况越来院好。小D也与我们分享了一些抗癌成功的案例,我想这或许也是他们一直坚持的理由吧。

     第二个小故事也是小D分享给我们的。

     小D几年前接触过住同病房的一个19岁藏族女孩。女孩很年轻,被诊断为癌症,当女孩被告知时,瞬间沉默了,女孩因为语言沟通障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没有说过一句话。我想每当人们听到“肿瘤”二字,都会谈虎色变吧。这对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对于这么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来说,无疑就是一个晴天霹雳。当时也因为医务工作疏与开导,女孩刚开始的依从性很低,甚至反抗。或许她不相信,也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可能她的内心是恐惧的。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很多患肿瘤的病人心理问题也是很大的。心理护理在肿瘤专科护理中占极为重要得多地位,因此心理护理必须引起重视。

     2016年8 月19日下午,为期两天的“角色互换就医体验”活动就此落幕。也非常感谢院领导能给予我们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活动带给我们每一位同事不同的感受与体会,而更多的是学会反思,学会换位思考。交谈过程中收获了来自大多数病人及家属对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和好评。但同时也看到各方面的问题,作为医患关系的主体,我们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我们需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看问题,找原因,同时要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临床确实工作量很大,但这不是我们拒绝微笑,拒绝问候的借口。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多一个微笑,多一句问候,多一点指引,多一点解释,多一点耐心,这将是给予病人对疾病的最大的支持与鼓励。而站在我们医务工作者自己的角度,这也是缓解病人紧张焦躁的情绪,同时也能消融患者家属看病过程中聚集的怒气与怨气,能更好的配合工作,医患关系就不至于那么紧张了。

     好的环境需要大家爱护,而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是需要大家一起维护。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会将心比心,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对患者的痛苦感同深受则是我们的职业使然。这也忠于我院的院训,仁于心,勤与业,精与术。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士学习笔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