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故事】没看出来,跑步你竟是这样的两面派
2016/6/7 跑步者说

     在计划着动笔之初,出于更多点击量的考虑,我曾准备将文章标题起为《【你也可以】因为跑步我得到了免费的跑鞋、名额、威斯汀,还有上马终点大海报》。后来重新捋完思路,还是将这个标题放弃了,当然内容还是保留着,所以假如你也想得到免费的跑鞋、参赛名额可一定要往后看哦。

     人生没有白跑的步,每一步都算数。

     遇上不少刚开始跑步或者正站在跑步大门边往里张望的朋友,他们都会问我“跑步真的会瘦么”、“我能完成马拉松么”等问题。其实这些都不算是那么绝对、可以一概而论的问题,但我觉得上一段的这句话会是最好的答案。开始奔跑后的每一步,让你离“瘦”更近,离“马拉松”更近,离“健康”更近,离“荣耀”更近。假如需要我拿出实例,那么欢迎来听听我的故事。

    

     跑步之“得”

     身为南方人骨架较小加之体脂率较低的基因,控制体重从来都不会登上我以往多年的跑步“目的清单”。反而是以跑步为工作的这一年,因为忙碌没法像以前规律地跑步,让我开始在就寝侧卧时隐约感受到了肚腩处地心引力的牵拉,开始不得不面对在朋友圈PO出完赛照后,好友略带迟疑地发问:“你。。。是不是胖了”。

     不过我倒不太担心,这只是在一定时期内运动与工作的失衡出现的必然结果,这也说明了跑步对保持身材、降低体重的重要作用。等我重新把平衡找回来,肯定能再降回来。和跑步“做朋友”了这么多年,对它能控制体重的信任,就如同相信我随时转身它都会在身后一样。

     开始跑步其实源于好奇,最初看到朋友为了跑步活动东奔西忙、倾尽心血,我开始期待了解它到底有怎样的魅力。

     早年关于长跑的记忆,除了大四毕业前我和同学一起去操场跑步,跑完3、4圈就站在跑道边羡慕地看着其他人刷6、7、8、9圈,还有就是大学体育课考12分钟跑时,跑完大家自己报成绩,为了避免成绩太难看,我给自己偷加了一圈。

     所以当我二十六七岁,想要开始体验跑步时,也是从跑两三公里就要死要活开始起步。后来慢慢发现,一起跑就火力全开跑完3公里就歇菜的我,假如把速度降下来,其实可以跑得更长、跑得更久,而这种“长久”一直在逐渐地推进。

    

     5公里、10公里、半马、全马,完成这样的变化大致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放在所有跑者的样本中不短不长,应该算中等。然而要将时间切片成每个月、每一天来看,变化实在细微地难以发觉,而它在细水长流的日积月累后给了我一个大惊喜。

     所以,假如你有意挑战一个长距离的跑步,不用担心当下你跑得不远,不用担心几个月了都没太多改变,跑就是了。当你用自己的坚持努力,达成自己的目标、拿到奖牌时,你会发现一切都如此美妙。

    

     跑步让你有了和自己独处的时间,有机会和内心深处对话,探寻邂逅一些在日常嘈杂生活中可能难以发现或熟视无睹的东西。这对于日常偏好“群居生活”的朋友是非常好的一项补充。

     而对于像我这型平常就已和内心的自我老待在一块儿的人来说,跑步给了我一个排除了干扰、更为安静的环境,去寻找更纯净的答案。

     那么可能你会问,跑步是否会让一个老和自我对话的人愈发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其实我就是很好的答案,因为跑步我接触到了更多的朋友,跑步帮我以自己感到舒适且擅长的方式与外界搭上了一座桥。

     相对而言,内向的人里较多不是太有自信,不太擅长与外部相处,而跑步,完成一场10公里或马拉松,让人开始相信“我也可以很棒”,而因为跑步遇上志趣相投的朋友,让我们这些习惯了“独居”的人找到了更柔软的方式与外界对话。关于这些,后文还会继续细说。

    

     跑步还为热爱它的你带来一切的“虚荣”。从开始跑步至今,接近五年的时间我完成了5463公里。在这5百4十6万3千步中,我有机会得到了品牌赠予的全套跑步装备,赛事组委会提供的免费名额;被品牌邀请坐着双通道大飞机前往上海马拉松,在观看外滩最棒景致的悦榕庄被自动打开的马桶盖吓尿,在上马终点看着自己跑团的大海报眼角噙泪。

    

     我所经历的这些,一个热爱跑步的跑者一定都会在或多或少地逐步经历中。当你专注于所热爱的跑步时,不管是专注于自己的奔跑,还是用心于带动更多的人一起跑起来,前文中的“虚荣”都因你的热爱而在你身边相聚。那么我为热爱的跑步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接着继续往下聊。

     跑步之“失”

     跑步能带来那么多的好处,但它也并非是你“空手套白狼”的压榨机。

     它首先需要你付出这一生最宝贵的资源——时间。不管你是执着于挑战自己的更快、更远,还是投身于带动更多人一起跑的跑步文化推动,不投入时间一切都是瞎谈。

    

     2013年夏,我和朋友们组队“花牛小海洋”参加了Nike“夜战京城”的十九天总里程挑战。那会儿我的月跑量基本在100多公里,每周跑两到三次。但为了团队的胜利、也想试试挑战一下自我、看看自己的极限所在,我边工作边连续跑了19天,贡献了273公里的里程,与队友们夺下东城区U35的冠军,成功进入最终“决战太庙”的活动。

    

     后来,我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组了跑团TeamRunBEIJING,成为了队长。付出就不再是单纯的自己跑,而变成了如何为带动更多的人跑起来,创作有趣的活动,为如何让更多的人感受跑步的快乐而掏空心思。

    

     我们在5月20日那天带大家跑一个“520”的路线,跨年的时候跑出“2015”。

    

     羊年的时候从图腾符号中汲取灵感,跑出“羊角”线路迎接羊年。

    

     转年猴年,绞尽脑汁穷途末路,实在没有好路线时,突然灵光乍现将羊年路线稍加“改装”成为了猴哥头顶的紧箍咒。

    

    

     “冰桶挑战”时,我们没法找到合适的场地,找不到冰,找不到桶,那就带大家跑一个“ALS”,跑完来一场光绘献上支持。

    

    

    

     我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边,规划出了一条飞机形状的跑步路线,将邀请函设计成为机票,小礼品中送上一本护照夹,带大家身临其境“登机之旅”。

    

    

    

     利用单词“Train”有训练和火车的双重意思,我们淘宝淘来了铁道部门的检票钳为入场券“火车票”打孔,跑前进行体能训练,然后带领大家从将府公园一段废弃的铁路出发,途径铁路道口,最终抵达艺术圣地798中的火车头,完成了将跑步、训练、火车元素完美融合的“Train to Run, Run to Train”主题跑。

     为了让跑团的“爱的合奏曲”接力马拉松更精彩,我谈下了十家合作伙伴提供奖品支持,为参与者带去福利;为了顺利实现“登机之旅”,从勘探实地、确定路线、拍摄宣传照到最终落地,二十天的时间里,从城里到机场往返60公里,我一共去了5趟。而这些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我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

     微信中有个群,里边有全国各地要好的跑团团长们。晚上十二点——曾经一度被我称为忙完了工作开始忙跑团的加班下半场,多数跑团团长们都还在忙碌着,大家或者交流交流跑团事务,或者彼此关心叮嘱一句“早点休息”。那份惺惺相惜的情谊,也成为了永存心中有趣而温暖的记忆。所以,假如你也是某支跑团的成员,记得一定要珍惜为跑团做出了奉献的那些人哦~

     分享到了这,“炫了耀”也“诉了苦”,不过跑步不止有“得”“失”的两面,同样还有“孤独”“团聚”的两面。

     一人·跑

     在刚毕业的头六年里,我在工作上的发展一直不算顺畅。虽从没有过住地下室、啃馒头度日的日子,但我亦曾度过一段不短的失业期。

     面对超市货架上的手纸,在显而易见十卷装均价比一卷便宜的情况下,我极度地想占有十卷装的小便宜,却因为不确定在北京是否还能坚持到用完它们的那一天,而犹豫不决。

     每天,我都逼着自己到楼下小卖铺买点东西,避免一整天没说一句话的死寂,并且还要对早已烂熟于心的可乐价格向老板明知故问,这样就能让当天的通话量从一句“老板给你钱,谢谢”翻倍成为两句。

     再好的密友,也需要忙自己工作生活的事,并且在对方每次询问近况、每次工作都毫无新进展的状态下,自己也慢慢会选择回避。

     而只有跑步,成为了我随时随地可以打扰,可以邀它作陪的“朋友”。每当情绪的低落令我难以忍受时,我就下楼去跑步,用跑步过程产生的具有愉悦效果的多巴胺,来抵御抑郁情绪的侵噬。每次跑完步,我总算能重新积攒起一点能量,继续面对未见光明的前路。就这么一步一步地捱到了重新工作的那一天。

    

     很多人说,跑步是一个人的孤单,这一点没错。因为人在跑步中,多数都是自己一个人在跑。万人马拉松现场,大家也都是各跑各的,有幸要好的朋友一起参加,也可能因为配速不同而各自前行,再有幸点,有好友从始至终共同进退,那也只能是陪着你,终归你得自个儿与身体较劲,一步一步将42公里的终点踩在脚下。

     跑步就是一场自我的对话,它让你更安静、更仔细地观察自己,感受自己,了解自己。了解自己身体的状态,了解自己内在的强大与软肋。当我们了解了自己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找到最佳方案,采用什么样的配速策略,能够创造自己的最好马拉松成绩PB;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扬长避短,历经阻隔与坎坷找到一条敞亮奔腾的路。

     当然,跑步也绝不仅是教你成为一个强大的个人,然后让你像堂吉诃德那样孤单地去面对挑战,它同样让你感受群体的力量

     众人·乐

     度过了自己一个人跑的头两年后,有回遇上Nike组织的“首钢跑”活动。天生对特别的事情感兴趣的我,自然前往了这么个有趣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上,我有幸遇上了第一波因为跑步而结缘,并将友情维系至今的朋友。

    

     再后来,我们成立了TeamRunBEIJING跑团,组织各种不同有趣的创意路线约跑,与越来越多的朋友相遇在活动中,共同奔跑感受快乐。

    

     再再后来,我们有机会认识了越来越多北京及全国各地的跑团。共同的爱好、相同的理念,不仅令跑团内部有了家的感觉,跑团之间亦有了浓浓亲情。虽然还达不到“不管在哪儿拉屎,都有朋友送纸”这般的强大人脉网,但各地跑团都会相约在各自城市的马拉松赛上相聚。在你的城市作为东道主招呼大家,到了其他各个地方参赛则有当地要好的跑团接待,这种美妙的感觉,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抗拒。

     团队的力量除了在情感中为你注入涓涓暖流,更在现实中完成“宏伟的目标”。

     在前边提到的“夜战京城”活动中,虽然我能完成19天273公里较为突出的“个人成绩”,但如果没有全队的共同努力,我们压根也没法拿到冠军。

     受到品牌邀请,和队友一起以跑团之名前往上海马拉松,并出现在上马终点大海报上,可以算是目前我“最荣耀”的一刻。但在获得邀请资格前,我们首先经过了一轮跑团挑战。

    

     在挑战中,我们要评比三项内容:累计跑量、团队文化展示、Zoom科技介绍。跑团里有的人负责跑步、有的人负责策划、有的人负责拍摄、有的人负责出演,凭借着团队的齐心协力,才让跑团拥有了这次弥足珍贵的机会。

    

     去年,TeamRunBEIJING做了最大的一场活动“爱的合奏曲”接力马拉松赛,活动的出发点正是想让更多的人在接力赛中感受团队的力量:也许自己一个人只能完成10公里,但是通过队友协作能够战胜42公里的距离;也许自己全马始终进不了4,但队友们并肩作战能将成绩定格在3小时。

     有一支自诩9分配速、真实实力也并不突出的全女子团队,我在评估当天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时,预估她们得在4个半小时左右完赛,然而她们最终3个半小时就完成了42公里的征途,带给我们最大的惊喜。

     当我站在终点,看着每一队队员们携手相伴冲过终点,露出最灿烂的笑容时,我觉得每位组织者的付出都收到了回报,我想表达的,参赛者们都接收到了。

     而这场完美的体验,假如没有队友们设计出精美的Tee与奖牌、现场装备包分发、提供计时服务支持,就算我把创意再多想几个天亮、拉来再多的赞助,也不可能如此精彩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每年八月,Nike会在美国波特兰举办一场从雪上顶跑到海岸边,由12名队员协作完成的Hood to Coast320公里接力赛。这场激动人心的Hood to Coast在4年前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我梦寐以求的一场比赛。

     而今年,我与这场接力的距离达到了有史以来最近的一次。也正是因为准备争取这场比赛,让我重新回顾了一遍从开始一路走来的路,从而有机会如此完整地把我的跑步故事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假如这篇跑者故事打动了你,或者说出了你也想说的话,欢迎点击“阅读原文”,为我投上支持的一票,或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

    

     助我前往美国参加这场梦幻的接力赛之旅,我一定会带上朋友们的支持与鼓励,在跑步的故事中继续勇往直前!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跑步者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