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三天!参与投票,智能水杯等你拿!
2015/1/17 中国医学论坛报

福利来啦!
中国医学论坛报综合周刊2014年十大医学新技术、新发明、新发现评选活动仅剩3天时间啦!小伙伴们抓住最后的机会速来投票吧!奖品多多,惊喜多多哦!
投票方式见下。亲们,请仔细阅读!
关注中国医学论坛报微信订阅号后(已关注的请忽略此步骤),直接点击菜单中的“读者互动”→“医疗科技”,进入投票页面投票。选满10项,投票有效,多选或少选均无效;直接回复后台同样无效哦!
活动截止日期:本月20日
丰厚奖品:命中率最高的20位将会获得价值399元的智能水杯1个!!

先来看看有哪些新东东入围了吧!
①激光制导“攻击”肿瘤的纳米药丸
2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的学者们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将包含化疗药物的纳米粒子送抵肿瘤组织,通过激光控制其中的化疗药物释放达到治疗目的。同时,还可以根据纳米粒子发出的荧光帮助研究者确定其是否到达肿瘤组织。

② 新型的枪伤快速止血器
3月,美国俄勒冈州的企业RevMedx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注射器(Xstat)。该注射器可以在20秒之内封闭枪伤伤口,防止士兵在战场上因失血过多而死亡。Xstat注射器里面装满了小海绵球,这些海绵球里包含一种叫壳聚糖(chitosan)的化学药品,有凝固与消毒的功能,并且可以在几秒钟内膨胀4倍,立即封闭伤口,达到止血效果。该注射器已获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战场上受枪伤的士兵。

③ 治疗慢性便秘的震动胶囊
5月,以色列特拉维夫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种治疗慢性特发性便秘的震动胶囊。其内含有一个迷你马达,在被吞下6~8个小时后于肠道中开始振荡,可有效促进粪便通过消化道。结果显示,服用振荡胶囊的受试者每周常规排便次数增加一倍,平均每周增加 2~4次,排便困难和排便不干净等便秘症状也有所减轻,且没有出现副作用。

④ 液态金属导线修复破损的神经
5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与清华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用液态金属进行神经连接和修复的技术。神经损伤后自身的修复十分缓慢,有时候甚至长达10年以上。在这期间,失去神经信号控制的肌肉会慢慢萎缩。而科学家们将镓铟锡液态金属合金放置在断裂的牛蛙腓肠肌坐骨神经中,肌肉并没有萎缩,依旧可以接受神经信号的控制。

⑤评估术中失血量的APP软件
5月,FDA批准了第一个用于术中失血量评估的APP软件的应用。术中护士只须将染血的纱布在ipad前展开并拍照,失血量的评估结果就会显示在屏幕上。这个软件的应用为术中失血量及备血量的评估提供了较准确的参考。

⑥疾病的快捷诊断设备
美国科学家近期研发了多种快捷诊断疾病的设备。7月,几分钟内就可以通过分辨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相关抗体来鉴别其究竟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的微芯片;诊断胰腺癌的简易设备,只须将通过注射器针头取得的组织样本放入信用卡大小的诊断设备,几分钟后就可以明确是否患有胰腺癌。10月,利用化学试剂来分析一滴血液,并产生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与不同程度的贫血谱结果进行对照,在一分钟内得出贫血结果的设备。



⑦3D打印“骨骼”的应用
8月,FDA批准了首个3D打印的无金属聚合物材料的面部置入物的应用。同月,北京大学研究人员也成功地完成了世界首例人体3D打印脊椎的置入手术。患者是一名12岁的男孩,其脊椎长有恶性肿瘤。为了阻止癌细胞的扩展,医生移除肿瘤侵犯的脊椎,并用3D打印的脊椎进行了替换。


⑧可穿戴式人工肾
9月,美国洛杉矶西奈医疗中心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共同研制的可穿戴式人工肾获FDA批准用于临床试验。它的重量只有4.5千克,如同一台微型透析机,病人将它绑在腰间,通过导管就能完成透析。

⑨皮肤“补丁”监控心脏健康
9月,中美两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大小只有5平方厘米的超薄柔韧“补丁”,其中包含由3600个微小“热变色”液态晶体设备组成的阵列,这些设备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当这种“补丁”被放置于皮肤上时,能够通过监控皮肤下的血流变化监测心脏健康。

⑩人类干细胞转化的新研究
9月,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研究,即经间接谱系转化技术首次将人类的皮肤细胞成功转化为白细胞。10月,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研究人员将皮肤和血液中提取的成人细胞转化成多能干细胞,进行特殊培养转化成肠道类器官,然后由小鼠肾脏囊体供养发育成成熟的人类肠道组织。11月,美国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研究,用干细胞培养出了胰腺β细胞,这种细胞具有合成分泌胰岛素的功能,1型糖尿病患者就是因为缺乏这种细胞而致病。



?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10月,加拿大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绘制出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人类基因组编码蛋白间直接相互作用的图谱,并预测出数十个与癌症相关的新基因。

?经颊部行脑部手术的机器人
10月,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外公布了一台目前还处在研发阶段的新型手术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经脸颊对脑区病灶进行精准定位并手术。从脸颊进入脑部可以避免损伤重要的颅脑区和神经系统。未来,某些脑部手术无须开颅就能完成。

?治疗丙肝新药获批
10月,FDA批准了可在8周内治愈丙型肝炎的新药Harvoni(ledipasvir/sofosbuvir)上市,用于慢性基因1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治疗。在此之前,丙型肝炎唯一的治疗方法是连续48周的利巴韦林和干扰素治疗,但这些药物有严重的副作用,且经常无效。新药可能很快成为丙型肝炎常规治疗药物。


?盲人的“指路杖”可以带手上了
11月,美国维克森林大学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帮助盲人测量障碍物距离的手腕佩戴设备。该设备仿生蝙蝠的超声回声定位系统,发出高频声波,并对遇到障碍物后的回声进行处理,然后转化为不同的震动频率来定位障碍物距离的远近。

?纳米粒子检测癌细胞的新方法
11月,美国学者公布的一项研究称,一种被称为纳米耀斑(nanoflares)的纳米颗粒研制成功。每个纳米耀斑都是由金色涂层的荧光微粒与DNA片断共同组成。DNA片段可以与癌细胞中的靶RNA结合而触发荧光微粒的释放使癌细胞发光。在小鼠体内进行的试验显示其可用于不同类型的乳腺癌细胞的检测。(作图为与靶RNA结合后发出荧光的细胞,右图为没有结合靶RNA的细胞)


?科学家研制出抗生素替代物
11月,瑞士大学的科学家公布了一种可以替代抗生素用于细菌感染治疗的脂类人类纳米颗粒。该脂类颗粒可以吸引细菌毒物并将其“扣留”,而保护宿主免受其感染。

?牛奶新用,新载药系统辅助治疗艾滋病
11月,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学者公布其研制出了一种基于酪蛋白的载药系统,能够成功运输治疗艾滋病的药物Ritonavir。而酪蛋白主要存在于牛奶之中,只须喝牛奶就可辅助艾滋病治疗。

?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搏器置入
11月,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搏器(Micra)被正式置入人体。76岁的比尔·派克(Bill Pike)在美国普罗维登斯圣文生医学中心接受了Micra置入。Micra的大小就像普通的胶囊,使用寿命可长达10年。以微创的方式经腿部血管安置在心肌上。患者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

?探测大脑各个区域功能的冷却探针
12月,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学者在今年的神经科学年会上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将一种冷却的电子探针插入人脑,当电子探针刺激大脑的语言区域时,如运动前区皮质,患者的语言就开始变得混乱甚至失真。随着科学家将探针移向其他语言控制区域时,如岛盖部,声音失真的情况会有所减轻,但是语言模式有所减慢,从而绘制出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地图”。

?分析肺功能的新技术获批
12月,FDA批准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研制的测量肺功能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这项技术将呼气和吸气时的肺部CT影像进行重叠处理,通过量化重叠图像密度的变化值来评估肺功能,密度变化越大,肺功能情况越好。

与《中国医学论坛报》新媒体小编直接联系请加微信号:luntanbao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