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核心专家高级研修班会议:帕金森病临床研究案例分享
2015/2/5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4年12月21日,中枢神经系统(CNS)核心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上海成功召开,现将此次研修会中帕金森病临床研究案例分享部分与读者分享。

    

     帕金森病临床研究案例分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王青教授分享了有关帕金森研究案例。常见临床研究分为自然病史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RCT。

     队列研究分为前瞻性、回顾性和双向研究,主要考核危险因素的暴露是否会增加疾病风险。左旋多巴是否能加速帕金森患者病情一直颇具争议,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的一项左旋多巴与帕金森疾病进展的研究结果提示应用600 mg左旋多巴治疗组患者出现显著的异动症。

     另一项研究针对目前具有争议的帕金森起始治疗方案,应采用左旋多巴、多巴胺激动剂还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B。该研究跟踪随访7年,左旋多巴起始组和非左旋多巴起始组39项帕金森病问卷(PDQ-39)运动能力评分在各个随访点均无统计学差异,仅将随访过程中的所有评分综合后发现,左旋多巴起始组较非左旋多巴组运动能力评分改善1.8分,但远低于该研究设定的最小有临床意义的差值(MCID)6分,也远低于既往研究中的MCID3.2分。在该研究中,左旋多巴起始组的异动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左旋多巴组(P=0.003)。

     在大量发表的科学论文中,对于同样的研究却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荟萃分析是针对某一疾病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收集、合并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因此,在所有循证证据中,荟萃分析的循证等级最高。

     2014年发表于《欧洲神经病学杂志》[Eur JNeurol 2014, 21(3): 433]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10项随机对照研究,比较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起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左旋多巴治疗发生异动症的风险。分析结果表明,与起始左旋多巴相比,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起始治疗(无论是否联合左旋多巴)可减少异动症风险达79%(P<0.01),起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且维持单药治疗可减少异动症风险达87%(P<0.01)。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起始治疗组添加左旋多巴后,异动症风险会增高,但仍低于起始左旋多巴组。并且异动症风险增高与添加左旋多巴剂量呈线性相关(标准误=0.003,P=0.02)。所以该荟萃分析建议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应起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药治疗,并达到足够的治疗剂量以确保疗效且尽量推迟添加左旋多巴,减少异动症的发生。

     原文刊载于2015年2月5日《中国医学论坛报》A11,转载请注明出处。

     与论坛报新媒体小编直接联系请加微信号:luntanbao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