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早诊治鼻部疾病,全面控制气道炎症
2015/3/26 中国医学论坛报

    

     第六届默沙东呼吸高峰论坛报道(四)

     ——关注哮喘、过敏性鼻炎的个体化治疗:因人而异,因人而宜

     ?鼻部干预对哮喘防控的意义

     研究表明,80%的哮喘患者伴有过敏性鼻炎,事实上,过敏性鼻炎与哮喘有共同的诱发因素,且由相同的炎症细胞与介质所致。南京军区总医院王秋萍教授指出,过敏性鼻炎可使哮喘发生风险增加,而规范治疗鼻部炎症,可有效减轻下气道炎症,降低哮喘发生风险。而哮喘患者应高度关注鼻部疾病,早期积极联合鼻用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下气道炎症,有利于哮喘控制。此外,研究还提示,鼻用激素或可作为哮喘尤其是重症哮喘的辅助或协同治疗药物,与下气道治疗药物同时应用,或可帮助哮喘得到更好的控制。

     ?伴哮喘慢性鼻窦炎外科治疗的意义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鼻窦炎和哮喘常相伴发生,鼻窦炎患者中哮喘患病率为34%~58% ,明显高于哮喘5%~10%的总体患病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周兵教授指出,哮喘伴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手术可有效改善鼻腔和下呼吸道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项纳入50例慢性鼻-鼻窦炎(CRS)伴哮喘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以鼻内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在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与保守治疗相比,还可使第1秒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呼气流量(PEF)均显著增加(P<0.05)。此外,周教授还指出,手术可减少伴哮喘慢性鼻窦炎的药物需求。

     ?临床医生应了解的鼻部知识

     与其他讲者不同,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叶德辉教授从鼻、鼻窦的进化过程深入介绍了两者的结构与功能,他指出,鼻和鼻窦不仅是呼吸和感觉器官,还是一个免疫器官。201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NEC)可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同时,研究还表明,在特定抗原刺激下,hNEC还在介导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反应方面具有多能作用。事实上,早在2000年即有学者总结了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天然免疫功能,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纤毛细胞的物理清除;②上皮覆盖的黏液中含广谱的抗菌物质如溶菌酶、乳铁蛋白、补体蛋白、IgA、SPLUNC 1等;③可招募吞噬细胞及诱导免疫反应。叶德辉教授强调,鼻及鼻窦的生理功能远比我们想象得多且重要,因此,当鼻腔发生阻塞需用口腔替代呼吸时,应引起大家重视,并尽早纠正这一异常。鼻用激素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药物。

     专家访谈: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治疗应注重多学科协作与个体化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周兵

    

     周兵教授

     在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20%~40%)过敏性鼻炎患者会发生哮喘,因此,作为一个耳鼻喉科医生应提高对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认识。众所周知,鼻腔和气管共属气道,分别为上气道和下气道,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共性,也有区别。因此,过敏性鼻炎与哮喘在发病机制及治疗上应是紧密相关的,但不能完全等同。

     对于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在临床上首先要强调共治,两者不能孤立。但目前,耳鼻喉科医生治疗哮喘的水平还不能与呼吸科医生齐平,因此,我们更多的是讲求协作,两个科室甚至与包括颅底外科在内的其他科室紧密协作,即多学科协作,各施所长,这是使患者最大获益的有效策略。对于各科协作的方式,我们也正在积极地探索,相信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用药方面,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经鼻吸入激素和抗组胺药是目前临床常用治疗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的药物。对缓解由组胺释放引发的鼻痒甚至刺激性咳嗽,抗组胺药较为有效。近年来,鼻用抗组胺药也得到了更多关注,其可快速缓解患者症状。对于鼻用激素的应用,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安全性问题,但研究表明,吸入激素的安全性风险与剂量相关,目前,临床用药的剂量是较为安全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可同时使上下气道炎症得到较好控制,且安全性良好,是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的良好选择。

     总的来说,对于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的治疗,还应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

     本文原发于2015年3月19日《中国医学论坛报》A7版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