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医这件事
2015/6/19 中国医学论坛报

    

     作者:dorothy 来源:医波故事

     本文已获得授权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高考结束了,又是一年一度填志愿的时候,往年的朋友圈里总有这样那样医学院不吃香,变成调剂院系甚至招生断档,录取分数垫底等等之类的负面新闻。事实确实如此,在经济院系威风八面的时候,医学已经默默进入穷途末路的时代。

     我的高考在十五年前,当时成绩是我们市第五名。对我而言没有发挥好,但是最后成绩也没有差到接受不了。曾经一心想去清华,算是圆梦,现在想来也只是年少时的执念罢了。高考结束的时候年纪还不满17周岁,满心只想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于是傻里傻气为了和他能留在一个学校,报了当时非常热门的七年制临床医学,本硕连读。那时候医生的社会地位和收入相对而言都比较不错,妈妈其实偏向我学医,但又怕我不喜欢,因为学医要啃大部头书,她知道我的性格不是很适合,当我主动提出报读临床医学的时候,留在浙大便成为了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于是我错过了复旦金融的橄榄枝,当时是完全不屑的。我记得那是2000年7月24日,和他碰面后回家,在若干张志愿纸上只写了一行第一志愿,便沉沉睡去。而多年后妈妈告诉我,那晚爸爸半夜起来研究志愿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尊重我自己的决定。

     其实我到现在都不知道,那个高考成绩一出来就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报完我的成绩又接着报给我他的成绩的如此了解我的爸爸,那时真的不知道我当时填志愿的真正目的吗?

     讲到这儿是不是很失望,原来我读医并没有什么济世救人之类的远大志向,而无非是情窦初开小女生的单纯执拗而已。对的,哪怕现在年纪又长了一倍,我也认为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值得做的事情,远大于任何其他。

     事情的发展一样落于俗套。初恋并没有维持很久,进入大学以后这段感情马上销声匿迹了。而我开始面对接踵而至的繁重的课业,慢慢发现完全偏离了我的兴趣轨道。中学的时候我就最烦要记背的学科,而医学这么多如此厚重的课本都是需要强大的记忆力的,在没有进入实习期的时候,把这样抽象的东西学起来是相当枯燥和缺乏想象力的,而我恰恰最烦也不擅长这样的学习过程。

     大二大三的时候在湖滨老校区,一墙之隔是当时最繁华的延安路。每当节假日外面车水马龙,一派欢庆气象,而我们在教室埋头苦读,甚至挑灯夜战。多少次我晚上12点自修完回寝室,悲催地发现8人间只有我一人,于是又默默背着书包回到教室继续奋斗,而内心只想能有个枕头可以好好睡上一觉。

     医学生的学业负担在大学里绝对是重的。这和其他系别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开始实习以后,连寒暑假都被取消掉了,因为作息全部跟着医院走。每当快要过年,大家都盼望能轮转到相对轻松的科,因为科里可以早点放我们假。我记得有一个月轮到普外科某attending组,整个楼层就我一个实习生,每天写大病历就能干到晚上8点,有次周一有事请个假,被上面的师兄夺命连环call了n个,那时候有种错觉,原来这科室离了我完全不能运转啊!

     到了研究生阶段,分了科系,跟了老板,基本就进入了专业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再变得遥远,和临床结合后,反而有趣起来。硕士的后半阶段,是被当作住院医生用的,查房收病人值夜班,从做些文书工作到慢慢能独立收治病人,临床实践给予的不仅是眼界的开阔,经验的积累,更是医生这个身份的初步建立和体验。

     那个时候,同学聚会,说起学医的,总会问我们解剖尸体,人体标本这些他们觉得惊悚的事情。事实是解剖课一具尸体十个人(不知道现在的解剖环境如何),我们低头解剖的时候眼睛被福尔马林刺激得直掉眼泪,白大褂上经常沾着尸油;给兔子做阑尾手术,互相扎指血实验室验血型,互相做对方的标准病人学习体格检查,练习打外科结,摸人体骨骼标本等等。解剖楼没有各种各样的鬼故事,那边的自习教室上坐率一般会差一些,但是临近考试时照样爆满。晚上很晚自习回寝室要路过解剖教室,有时候也会害怕,一路小跑脑子里不时会迸出储存在里面瓶瓶罐罐里的眼睛,耳朵,鼻子和肢体……

     其实进入实习以后,学业负担就没有那么重了。前面几年学习基础知识非常辛苦,后面更注重病例的分析和临床的运用,医院里每天发生的事情有时候也非常有趣。谈恋爱的多了起来,因为轮转的时候会碰到其他学校的同学还有师兄师姐们,实习也是培养革命感情的战斗期。医院里每个月发150的补贴,当时硕士的补贴是350一个月,除去家里给的生活费,这额外的500块可是能很大改善生活质量。还经常跟着科里蹭饭,蹭出游。当然发现身份的改变是慢慢有了亲戚朋友找来帮忙,咨询病情,这个时候自己是个医生这件事渐渐清晰起来。

     在04年的时候,浙大有了本硕博连读八年班。不得不说,这是个时代的产物。在2000年我们这一级,大学扩招,七年制的招生量比99年多了4倍,这使得我们毕业的时候医学硕士的含金量其实下降了。博士和SCI成为了能留在附属医院的敲门砖,而没有这两样的同学们只能各显神通。有很多幸运的留了下来,更多的回了老家,而我转了专业。

     我不是非要留在杭州,只是我喜欢的人留在了杭州,而我不想分开。

     工作以后,当医生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就立马发现现实和理想中间其实隔了n个美图秀秀。高强度的内容,长时间的运转,微薄的收入,几乎等于零的节假日,还有每天都在发生的医患纠纷。我不再自豪自己的职业荣誉,我开始羡慕朋友们的生活。当一份工作没法给予宽裕的生活,支撑买房的梦想,剥夺正常的休息,甚至连自身健康都在流失的时候,我为何工作便成为了一个很纠结的问题。

     有一次回家,妈妈告诉我有一个小我10年的学妹高考报了和我一样的院系,算是从小立志学医,而原因是把我视为偶像,一定要考到我的学校和我同个院系。我真的很惊讶!这么多年,身边的亲戚朋友咨询志愿关于学医这块,我父母和我都是抱不支持的态度,因为确实很苦。而我也早已经忘记了原来我也有过很神话的中学时代,现实中普通的有时候甚至在同学圈里羞于启齿的收入老早把自信心打到了最低点。

     所以如果早几年你问我读医好不好,我肯定回答你算了吧,这是个坑。但是如果今天你来问我,我来告诉你,你可以好好考虑一下。

     如果你的家境过的去,在人生起步这几年不用那么急着要攒钱买房养家;如果你有耐心有善意,懂得为他人考虑;如果你学习态度严谨,做事细心;如果你喜欢医学,喜欢钻研,那么请来报考医科吧,医生队伍需要你!这不是调侃,这是实话。医生这个职业确实很神圣,因为操手术之刀,握对症之药,没有什么比治病救人更高尚了。如果你深入地和一个病人交流过,就知道他把全部信任和生命期望托付给你,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责任。目前国内的医疗环境确实不好,但是这恰恰才是行业有转机的时刻,多点执业的开始能让技艺精湛的医生凭自己的技术过上不错的生活。你要相信,任何供需失常的关系中,市场总能让一件事物展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以,医疗需要有医德有医术的好医生,同时相信以后它也能给你对等的回报,也许我等不到而你能够。

     当然,如果你是男生,你选择学医,以后的择偶绝对不是问题。我的同学里男医生的婚姻几乎都很美好,不乏娘子貌美家世好的。如果你是医生,亲戚朋友圈里的人缘都不会太差,因为谁家没个头痛脑热跑几趟医院的,那时候就发现有个医生熟人简直是太方便了。特别是遇上自己家人生病,还好我是学医的这个想法就更强烈,自己解决不了的,同学圈里问一遍,怎么都比医疗圈外的人理解起来容易得多。所以,医生除了苦点累点,年轻的时候收入低些,其实还有很多可取之处,不然那么多我的同学同事们嚷嚷着要辞职,咋都没行动呢?

     好吧,说了那么多,医学生涯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不过最后一句无非还是一己私欲:我只想自己老了的时候能有优秀的医生为我看病,而那时候,希望就是现在优秀的你们。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