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历程与进展
2015/8/5 中国医学论坛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李天佐教授

     回顾我国围手术期疼痛的发展历程。其实,患者对镇痛的需求一直存在,但几十年前方式较为单一,并未形成明确的镇痛体系而大规模地研究、发展。随着时代进步和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围手术期镇痛越来越引起重视,其对患者康复效果、早期活动、满意度等的影响也十分巨大。现阶段,围手术期镇痛逐渐成为学科体系,麻醉学科在其中处于引领地位,是围手术期重要的组成部分,完成了大量的工作。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主要策略

     麻醉术后早期急性疼痛管理,现采用技术、方法和药物相结合的方式。从术中治疗延伸到术后,对围手术期进行整体衔接,同时也包括对术后并发症的提前干预,避免既往将各阶段镇痛割裂带来的弊端。具体治疗药物选择较多,包括局部麻醉药物、阿片类药物、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等。需要根据患者手术和疼痛类型、给药途径等进行决策。

     医患对于镇痛用药的关注度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患者讲究用药体验。例如是否存在影响活动的疼痛;用药后不疼痛,但是否出现其他呕吐、头晕、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此外,还包括花费投入的问题。而对于临床医生,在关注患者用药安全的基础上,除了患者关注的几个方面,更加关注如何能够个体化治疗,如何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这需要背后技术的支撑、管理模式的优化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等,从而达到镇痛的目标。

     我国团队合作的开展和相应措施

     不同治疗阶段具有不同学科手段的鲜明特色,但疼痛贯穿始终。团队协作主要来源于理念,解决患者围手术期疼痛,需要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看待。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相互融合。同时需要临床医生进行全方位思考,将术后镇痛作为一种管理模式看待,多学科参与术后镇痛,管理术后镇痛并发症。从总体目标、实施步骤、团队设置等方面采取措施,大幅降低术后疼痛。并且要对中国患者人群疼痛的真实情况开展大规模调研,掌握流行病学真实数据,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我国围手术期镇痛水平!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