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话:NT-proBNP十年有效助力心衰诊疗
2015/8/21 中国医学论坛报

     7月16日,生物标志物与心衰诊疗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柏申教授等多位专家就当前我国心衰患者的临床诊疗现状、生物标志物尤其是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如何有效指导临床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丰富,心衰诊疗中的生物标志物NT-proBNP的临床作用已由最初的诊断、鉴别诊断,发展到预测、指导治疗、疗效监测以及预后评估。Elecsys? NT-proBNP检测在中国上市十年间,以其高精密度和灵敏度为临床带来了全自动化、高准确性的检测结果,用于指导心衰诊疗,助力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

     张健教授:蛋白标志物在中国心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目前临床应用的心衰相关标志物主要是BNP和NT-proBNP。在临床中,良好的标志物应对亚临床疾病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有助于风险分层,并在疾病进展和治疗中起到监测、观察和指导治疗的作用。

     2005年NT-proBNP在我国被用于呼吸困难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随后,其在危险分层中的优势逐渐展现,即NT-proBNP持续>5000 pg/ml预示患者预后差。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衰指南推荐BNP/NT-proBNP用于院外、门诊患者和急性心衰患者的动态监测。此外,BNP/NT-proBNP在预后判定方面亦具有优势。

     然而,2015年中国心衰协作组最新发表的中国住院患者特点分析显示, NT-proBNP和BNP检测在中国住院心衰患者中的应用率仅为42.4%,尚需进一步推广。同时,许多新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得到进一步证实,如人可溶性ST2(sST2)、半乳凝集素-3(Galectin-3)已被证实与心肌重塑有关,可与NT-proBNP联合检测,提高预测价值。

     王继光教授:高血压心衰高风险人群亟需早期识别和干预策略

     2011年发表的美国老年心血管疾病研究数据显示,随着血压水平升高,心衰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因此,高血压患者是心衰的高危人群。国外研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NT-proBNP检测后发现,很多患者有心脏功能问题,但大部分患者都未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NT-proBNP水平较高者心衰发病率较正常者成倍增加。而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可有效预防心衰发生、延缓心衰症状出现,如只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心衰,将延迟心衰的诊断。因此,需要加强高血压患者心衰的筛查与诊断,特别是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

     高血压患者作为心衰高风险人群应给予早期识别和干预。生物标志物NT-proBNP检查或为可靠的筛查方法,其可帮助医生在疾病早期、甚至无任何明显临床表现时,实现对心衰患者及时诊断,有效提升预测能力,从而有效管理患者,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潘柏申教授:科学判读NT-proBNP检测值,实现诊疗效果最大化

     要最大程度地发挥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衰临床诊断、疗效判断、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科学判断和解读检测结果至关重要。影响NT-proBNP检测的常见因素主要包括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治疗药物的影响、系统分析精密度、年龄和性别、肥胖和体质指数及肾功能等。

     与BNP相比,NT-proBNP稳定性佳,受干扰少,标本种类、抗凝及采样试管选择更灵活,更便于检测,且NT-proBNP检测系统标准化程度更高,不同医疗单位之间检测结果一致性更好。需指出的是,饮食习惯、心率变化、女性月经周期、激素替代治疗等均会影响BNP/NT-proBNP水平,需在解读检测结果时加以关注。

     根据国外健康人群参考范围研究,NT-proBNP水平女性高于男性、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肥胖者偏低、肾功能不全者偏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华山医院于2003年联合开展的研究(n=587)发现,上海地区表面健康人群的NT-proBNP水平较欧美人低,且患者从65岁开始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

     虽然国内相关研究较多,但考虑到检测人群及检测方法不同,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因此,我国已启动中国健康人群NT-proBNP参考范围研究,选择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中南和华东全国六大地区,用标准化方法进行检测,近期即将公布较权威、全面的检测结果,助力临床判断。(牧尘 整理)

     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2015年8月20日C13版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