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促临床,共期贫血规范诊疗新篇章 ——中国贫血诊疗青年医师临床科研基金在穗正式启动
2015/9/26 中国医学论坛报

    

     9月4日,由北京仁泽公益基金会与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中国贫血诊疗青年医师临床科研基金启动会”在广州召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余学清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王铁城秘书长、北京仁泽公益基金会鲍娜副秘书长、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王杰军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必成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付平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郝传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史宏晖教授以及北京协和医院冯宾副教授出席了本次启动会。

     基于共同的生命健康使命,为了推动我国贫血领域科学研究水平的发展,拓展临床医生科研思考能力,鼓励广大医务工作者深化贫血诊断治疗的理念和意识,促进临床贫血的规范化诊疗与管理,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中国贫血诊疗青年医师临床科研基金”项目应运而生。

     在启动会上,针对贫血在中国的诊疗现状、临床科研对于诊疗实践的支撑以及青年医师的培养要点等问题,余学清教授、马军教授以及王杰军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并对本项目的正式启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该项目对贫血诊疗的规范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对未来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的成功转化表示殷切的期待。

    

     贫血的诊疗现状

     贫血在中国的发病情况

     全球约24.8%的人口患有贫血,中国的贫血患病率约为20.1%。

     马军教授在谈及贫血的诊疗现状时指出,贫血不是单一的血液系统疾病,更是许多严重疾病常见的并发症,这些疾病包括慢性肾病、慢性心力衰竭、化疗等引起的贫血、炎症性肠病、大量月经出血和产后出血。

     贫血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以及诊疗现状

     王杰军教授提到,继发于肿瘤或肿瘤治疗的贫血发生率在60%以上,而针对性的医学干预不足,甚至其中约30%的患者仅作随访。而贫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顺应性、疾病预后以及生活质量,增加住院甚至死亡的风险,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加强专科医生对贫血的重视程度,是各种严重疾病患者血液管理的关键所在,更是实现贫血规范化诊疗的基础。

     余学清教授认为,慢性肾病患者亦是推进贫血防控的关键领域之一。在临床上,肾脏内科接诊的贫血患者首诊数量甚至高于血液科。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诞生及应用,是肾性贫血治疗的里程碑,解决了此前以输血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导致的如造血抑制、免疫抑制以及输血相关性感染等问题。但临床医师对贫血诊疗指南的掌握和应用仍有待加强,具体体现在贫血治疗的靶目标值的管理、贫血治疗的方案调整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贫血的重视,深入了解贫血的发病原理与机制,并将其实际运用在临床诊疗上。贫血的规范化诊疗,仍任重而道远。

     提升科研能力,深化临床实践

     中国的临床证据指导中国的临床诊疗更有说服力

     余学清教授特别指出,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贫血诊疗相关指南均以西方国家既有的相关指南与共识为参考编译而成,并在不断地更新中,其中来自中国或亚洲的科研数据十分罕见,而诊疗指南与共识对于临床的深入实践,指导意义非常重大。若能以中国的临床证据指导中国的临床诊疗,将更有说服力。

     马军教授提及,特别是对于贫血疾病而言,许多严重慢性疾病常并发贫血,这也意味着在不同的临床科室、不同的伴发疾病以及不同疾病阶段中,贫血的发病机制以及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循证医学要求临床诊疗要以科学研究证据为基础。

     至此,中国的贫血规范化诊疗在期待更多的中国临床科研数据作支持。中国贫血诊疗青年医师临床科研基金项目,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为中国临床青年医师搭建以慢性贫血治疗为中心的科研平台,以促进临床贫血的规范化诊疗与管理为目的,最终为患者取得更大的获益。

     临床科研,旨在解决临床问题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经常能碰到一些用当前知识或理论不能充分解释的问题,医生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来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临床科研的出发点。

     余学清教授强调,发现临床问题,解决临床问题,应是一名临床医生的基本工作思路,而临床科研正是这种工作思路的实现基础。因此,对于一名临床医生的实际工作而言,科研应与临床并重,并互相促进。

     如何做好临床科研工作,是每一名临床医生都应具备的基本功,具体包括严谨的思维模式、临床问题的提炼整理、文献研究的系统筛选以及临床数据的收集处理。同时,这也是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的关键。因此,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临床医生的工作要求;一个良好的科研平台,可以拓展临床医生科研思考能力,营造创新的学术环境。

     中国贫血诊疗青年医师临床科研基金,正是在为临床医师搭建这样一个开放的学术科研平台,将对贫血的规范化诊疗有着不容置疑的促进作用。

     实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青年医师的培养是关键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基础,也是医院的业务发展重点,要实现学科可持续发展这一良性循环,青年医师的培养是关键。医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经验学科,老专家是医学界的宝贵财富,青年医师则是医学界未来的栋梁。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成功营造良好的以科研指导实践的学术氛围,对于青年医师的培养至关重要。

     对于青年医师的成长来说,源源不断的求知欲望、挑战自我的不屈精神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均是实现自我成长的关键因素。

     王杰军教授认为,青年医师的成长有赖于前行者的专业指引、学科中科研实践的参与以及学术开放、鼓励创新的平台搭建。中国贫血诊疗青年医师临床科研基金项目,正是专注于青年医师的成长与培养,以前瞻的心态着眼未来,以生命健康为共同使命,以科研转化为临床实践为目标,共期贫血规范化诊疗的新篇章。

     项目简介

     中国贫血诊疗青年医师临床科研基金项目,以资助研究者开展贫血规范化治疗为目的,资助对象为中国大陆地区医务人员,如肾病科、肿瘤科、妇科、骨科等科室的青年临床医生或研究人员。项目的主要资助方向为上述科室在贫血治疗领域,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

     本项目旨在通过为中国临床医师搭建学术科研平台,针对贫血在多个科室的诊疗现状,助力于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临床科研,以贫血的规范化诊疗为长远目标,最终使贫血患者能取得更大的临床获益。 (东东整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