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热点话题,解析ESOT精华— 与时(氏)推“移”罗氏移植前沿论坛学术内容荟萃
2015/10/26 中国医学论坛报

    

     沐雨整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朱同玉教授审校

    

     第17届欧洲器官移植会议(ESOT)于9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会中,来自欧洲及全球的器官移植领域专家学者围绕免疫调节与耐受、移植物损伤机制、抗体在移植中的屏障作用、个体化移植策略、器官捐献及伦理法规、供体器官保存与维护、供受体管理、未来移植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为了第一时间使国内移植专业人士了解ESOT会议精华内容,紧跟国际前沿进展,搭建国际国内移植界学术交流的桥梁,10月24日,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医学部在南京、桂林率先召开了针对ESOT精粹解析的与时(氏)推“移”罗氏移植前沿论坛。之后,该论坛还将在杭州、太原、西安等地陆续举办。罗氏医学部将邀请我国器官移植领域权威专家解读ESOT精华内容,并结合国内移植领域现状,讨论器官移植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次论坛针对ESOT中的热点话题进行分享和探讨,包括: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器官捐献供肾现状与质量评估、跨越移植抗体屏障——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研究进展、器官移植术后病毒感染防治进展、肾移植受者个体化免疫抑制策略以及未来移植前沿探索。

    

     南京会议现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朱同玉教授会上表示:“AMR是导致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是移植领域需要攻克的难关。避免危险因素,优化基础免疫抑制方案有助于AMR的预防。ESOT大会中对于AMR预测因素的研究及新生物制剂的研究为AMR的防治开拓了新的视野和思路,值得国内医生学习。器官移植后病毒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本次论坛对这一话题的研讨以及缬更昔洛韦预防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优化策略也值得移植领域医生借鉴。”

     广西桂林第181医院眭维国教授强调:“器官来源紧缺是我国乃至全球器官移植的瓶颈,这需要社会各界、政府法规、医生、家庭等多方面的努力。同时,建立完善的人体器官捐献获取与分配体系尤为重要,国外的器官获取组织(OPO)模式对我们有重要借鉴意义。当前,国内外器官捐献逐年增加,为了增加器官移植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质量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如供体评估、器官保护保存技术、术后长期有效的跟踪随访等也成为移植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次会议对上述内容的探讨为临床提供了极有益的参考。”

    

     桂林会议现场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薛武军教授对即将在西安召开的本次论坛给予了很高期望,他表示:“与时(氏)推‘移’罗氏移植前沿论坛已成为移植领域的高端品牌会议,给移植领域医生搭建了交流与探讨的良好学术平台,论坛不仅介绍了2015 ESOT的热点内容,到会专家也结合我国器官移植现状围绕器官捐献、供体器官评估、AMR进展、术后感染处理、移植受者长期管理以及未来移植发展前沿等话题进行了对话和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可以使国内移植医生紧跟国际前沿理念,同时提高临床实践中对捐献者评估和移植受者管理的水平,最终使患者受益!”

    

     桂林会议现场

     会议内容简介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器官紧缺是世界性问题,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D)是移植器官的主要来源,因此扩大器官捐献,尤其DD来源的器官捐献尤为重要。政府法规及社会经济卫生因素、医学因素、个人及家庭因素等均影响DD器官捐献。OPO可对上述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在器官成功捐献中扮演重要角色。美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具有较成熟的OPO模式,近年来器官捐赠数量不断提升,其他发展中的OPO模式也取得进展。大会还报告了D&T项目、SEUSA项目、EMPODaT在线培训项目等多个项目的进展,展现了近年来在扩大器官捐献方面所做贡献。

     器官捐献供肾现状与质量评估

     纵观全球移植现状,尸体供体数量逐年增加。中国2010-2015年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逐年增加,至2015年可达到1.84 pmp(百万人口年捐献率)。5月数据显示,DD肾移植可达到65.9%。DCD供体增加了器官捐献移植资源,在短、长期疗效比较中,DCD供体可获得与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体相似的预后结局。供肾质量评估这一热点话题,受到了广大移植专家的关注,本次会议聚焦了多个角度来评价供肾质量,如供体因素[年龄、体重指数、是否存在急性肾损伤(AKI)],保存因素(灌注方式、灌注液参数)和移植术后因素[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临床病理积分]等,多维度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

     跨越移植抗体屏障——AMR研究进展

     AMR与移植物失功密切相关,影响移植长期预后,成为移植的一道屏障和需要攻克的难关。ESOT大会指出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特异性抗体(DSA)平均荧光强度(MFI)、补体结合DSA、B细胞活化因子(BAFF)及年龄等是AMR重要的预测因素。目前尚无治疗AMR的有效方法,跨越抗体屏障最重要的在于预防,避免危险因素,突出基础免疫抑制方案的重要性。新的生物制剂的研究也为AMR的治疗带来前景,包括贝拉西普、依库丽单抗、阿塞西普、人源化TNT003、C1-INH及抗huCD20mAb等对AMR防治的研究。

     器官移植术后病毒感染防治进展

     移植后病毒感染已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CMV感染是移植术后发生率最高的病毒感染之一,可导致移植物丢失甚至移植受者死亡。Th17-相关的IL-23血浆水平与移植前患者CMV状态密切相关,可能部分揭示了CMV感染对受者产生影响的发生机制。CMV感染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新型ELISPOT法可评估移植前患者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有望用于指导个人的抗病毒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美国移植杂志》(Am J Transplant)发表的“实体器官移植中的CMV感染”一文指出,成人预防CMV感染的抗病毒药物为缬更昔洛韦和口服或静注更昔洛韦,而如何对缬更昔洛韦的剂量进行优化也是大会的关注点。

     肾移植受者个体化免疫抑制策略

     肾移植术后的人/肾存活率均得到明显提高,但仍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与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关系密切。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科学合理地优化免疫抑制方案,达到免疫抑制效果与副作用之间的平衡。大会讨论的焦点是激素减撤、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减撤、诱导治疗及ABO血型不合免疫抑制等优化方案。相关研究显示,MMF加低剂量他克莫司(TAC)及CNI减量加依维莫司的治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并且安全性良好;对于高危患者,围手术期应给予诱导治疗,会议上相关研究比较了几种生物制剂,如巴利昔单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阿伦单抗的疗效与安全性。而优化策略的实施需从提高依从性、监测药物浓度、实行个体化免疫等进行。

     未来移植前沿探索

     个体化移植及精准医学是未来移植热点话题。巴黎移植工作组通过个体移植风险评估整合模型对受者进行风险分层,欧洲多中心研究正在进行第一次生物标志物驱动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免疫耐受也是器官移植免疫治疗追求的终极目标,ESOT会议关注T细胞和B细胞调节免疫耐受的作用机制,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免疫耐受也获得长期良好的结果。此外,还报道了贝拉西普和抗CD80/CD86单克隆抗体、共刺激阻断和IL-2及CD8+CD45T细胞等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未来移植技术包括3D生物打印技术、机器人及器官基因修复等技术的革新,攻克器官短缺、免疫耐受等难题。

    

     南京会议现场

    

     桂林会议现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