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适量”的呵护——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0.5 mg规格上市
2015/11/12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5年10月18日,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规格上市会于上海举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申昆玲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赵正言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会议期间,多位儿科领域的学者介绍了儿童哮喘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儿童哮喘诊断及治疗的不同理念,为临床及科研工作提出新的思路及方向。

儿童哮喘:从指南到实践
儿童哮喘现状不容乐观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鲍一笑教授指出,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均较高且不断增长,我国的患病率也逐步升高,2010年统计数据提示,我国儿童哮喘的累计患病率和现患率分别高达3.02%和2.32%。
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儿童哮喘的控制水平尚不理想。申昆玲教授牵头进行的一项研究提示,2~16岁患儿中哮喘未控制的比例为25.6%。由此可见,如何使哮喘患儿得到更有效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5岁以下哮喘诊断标准亟待建立
虽然关于哮喘的诊疗指南众多,但至今国际及国内仍无公认的5岁以下儿童的诊断标准,亟待建立成熟的诊断体系。
我国2008年修订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虽无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标准,但指出具有多于每月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以后高度提示哮喘的诊断。
长期控制方法选择
我国2008年修订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对以往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哮喘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选择第2级、第3级或第4级治疗方案。在各级治疗中,每1~3个月审核1次治疗方案,根据病情控制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如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治疗方案可考虑降级,直至确定维持哮喘控制的最小剂量。如部分控制,可考虑升级治疗以达到控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GINA更新怎么说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赵德育教授在分析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2014年更新时指出,此版指南对哮喘进行了重新定义,强调了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重视哮喘的确诊,以减少治疗不足或过度;提供了评估控制症状和风险的实用工具。在治疗方面,GINA对于哮喘控制亦提出了与国内指南类似的分级治疗方案,患者可根据疾病情况选择不同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等药物,其中不同剂量ICS及ICS联合LABA是优选的治疗方案,此更新再次明确了ICS在哮喘治疗中的基石地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陈志敏教授则指出,纵观中外指南,ICS对于轻度、中度、重度和间歇性儿童哮喘均疗效良好,为维持期最重要的治疗药物。
停药时机需个体化
哮喘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外有学者建议以疗程作为停药的指标,并提出儿童哮喘的治疗时间至少为2年。我国指南则提出使用最低剂量ICS哮喘能维持控制,且1年内无症状反复,可考虑停药。
布地奈德0.5 mg新规格,给哮喘患儿更“适量”的呵护
应用ICS长期控制哮喘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良好
山东省立医院陈星教授指出,早期从学龄前喘息儿童中识别出哮喘高危患儿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对于此类患者,哮喘预测指数(API)是一种有效的用于预测患儿发展为哮喘风险的指标。在治疗方面,应该认识到ICS是有效的治疗药物,其用于哮喘长期控制可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哮喘发作、降低哮喘死亡率。
纳入18项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ArchDis Child 2010,95(5):365]提示,与孟鲁司特相比,ICS可显著降低需要全身应用激素的急性发作风险达17%。
陈星教授肯定了长期应用布地奈德的安全性及依从性。循证证据已证实,应用布地奈德治疗4~6年的哮喘患儿骨密度和骨折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比并无差异。此外,多项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推荐剂量的布地奈德治疗并不影响患儿的身高。
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可降低哮喘急性发作风险,而因药物应用不方便所造成的依从性下降可以通过改进药物剂型和规格来解决。与既往常用的储雾罐+定量吸入气雾剂(MDI)相比,雾化吸入装置更易操作,使用正确率更高。
布地奈德0.5 mg新规格,给哮喘患儿更“适量”的呵护
对于5岁及以下哮喘儿童,布地奈德起始剂量为0.5~1 mg/d,治疗1~3个月后评估病情,控制良好者3个月后再评估,达到控制可考虑降级治疗,每次下调ICS剂量25%~50%,直至最低维持剂量0.25 mg/d,至少一年再停药。对于控制不良的患者,若起始剂量为0.5 mg/d,可将剂量上调至1 mg/d,若起始剂量为1 mg/d则加用其他药物控制,4~6周后再次评估直至病情控制。
研究已提示,对于轻度持续性哮喘患儿,与安慰剂相比,雾化吸入布地奈德0.5 mg和1.0 mg每天一次(qd)用药方案均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对于中度持续性哮喘患儿,0.25 mg每日2次(bid)、0.5 mg qd及1 mg qd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均可显著控制哮喘症状。此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还可显著改善哮喘儿童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增加活动时间。
既往布地奈德混悬液单支剂量为1 mg。对于轻中度哮喘患儿及维持期药物减量的患者存在药物保存不便、易浪费、影响治疗依从性的问题。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新规格的上市填补了以上空白。此规格剂量调整更灵活,不需考虑保存和污染问题,更经济,也可提高治疗依从性。相信这一改变会使更多的患儿得到更方便、更有效的治疗,使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儿童呼吸疾病诊治理念分享
家庭雾化,传统治疗模式的突破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盛锦云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殷勇主任在探讨家庭雾化管理策略时指出,随着需要长期雾化ICS治疗患儿的增多,家庭雾化吸入治疗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家庭雾化吸入治疗不仅是治疗场所的转变,更是个体化治疗、自我管理理念的提升和传统治疗模式的突破。
需要长期雾化ICS治疗的患儿均可考虑家庭雾化治疗。其疗效与在医院雾化治疗一致,且吸入装置操作简单,给药方式简便易行,节省反复去医院的时间,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可避免交叉感染;患儿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治疗,能更好地配合;当喘息发作时,能够在家中第一时间给予雾化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综上所述,家庭雾化治疗是医院雾化治疗的一个补充,为需要长期治疗的患儿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尤其适合幼龄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提高长期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儿的预后,适宜在社区推广。
慢性咳嗽及婴幼儿喘息诊治策略探讨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张建华教授在分析慢性咳嗽病因时指出,儿童咳嗽病因多样,需警惕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这一特殊哮喘亚型,对于此疾病患儿,咳嗽可能是唯一、孤立或主要表现。一旦确诊,需进行规范化的抗哮喘治疗。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宇清主任提及,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对其应采取缓解急性期症状并预防喘息反复发作的策略。(幽草)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