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杨过给小龙女最好的定情信物该是什么?
2015/11/28 中国医学论坛报

     杨过和小龙女的一世情缘起始于杨过的抬头一望。

     杨过抬起头来,只见一只白玉般的纤手掀开帷幕,一个少女走了进来。那少女披一袭薄薄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除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只肌肤间少了血色,显得苍白异常。

     杨过的这一望,一眼万年,从此他痴迷于小龙女的白与纯。而作为一个医生,我看完这段描写,忍不住想说:

     金老爷子写的难道不是贫血吗?

     如今我们知道,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铁元素在血红蛋白的形成中至关重要。时至今日,缺铁性贫血仍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贫血类型。

     苍白是贫血最显著的标志,尤见于面部、唇部和指甲,这种苍白衬托于高加索人的肤色,往往带着点绿,因此16世纪欧洲把缺铁性贫血称为「绿色贫血」「萎黄病」。和金老爷子的想法如出一辙,17世纪的欧洲普遍把苍白和纯洁以及女性气质联系在一起,绿色贫血又被称为「处女病」。小龙女的白净和纯洁固然让人心动,但这很可能是缺铁性贫血!

     这病,得治!

     然而,诊断了缺铁性贫血仅仅是我们接近真相的第一步,我们还要探究缺铁性贫血背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排除是否存在慢性失血,而这实际上是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幕后黑手」。人体每日能从普通饮食中有效吸收的铁约为1mg,如果按每毫升血含铁0.5mg计算,即便每日的失血量仅为4-5ml,长此以往,也足以引起缺铁。

     胃肠道疾病包括溃疡、肿瘤、息肉、血管畸形等引起的出血是成年男性缺铁的常见原因。女性月经期过长、月经量过大也是引起不容小视的缺铁原因。而在农村,我们需要考虑钩虫、猪肉绦虫等寄生虫感染。

     金庸笔下的小龙女,没有胃肠道症状的描写,久居古墓、不知猪肉为何物,更没有生食鱼虾蟹的历史,因此,小龙女似乎并没有常见慢性失血的理由。

     其次,我们要考虑的是铁吸收障碍。胃肠道吸收铁的主要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胃肠道手术引起的吸收面积减少及食物滞留时间缩短是引起吸收障碍的一种原因,而乳糜泻、炎症性肠病等疾病,不仅引起铁吸收不良,而且伴随大量肠上皮脱落引发失铁。好吧,谁也不会希望我们的小龙女这么惨。

     最后,我们要考察小龙女的饮食习惯。食物中摄入的铁有两种形式: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来自于动物性食物,吸收率高;而植物性食物主要含非血红素铁,吸收率低。我国古代的食物结构以谷物和蔬菜为主,肉类较少,食物中的铁主要以非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而古墓里的小龙女更是不食人间烟火,常年食素,仅偶尔喝些玉峰浆改善伙食,此时的她正值生长发育的花季年华,铁需求量增加,同时月经的到来增加了铁的丢失,因此,小龙女患上贫血并非意外。

     中国古代,「以形补形」往往是治疗的要旨。或许是源于血液的鲜红,红扑扑的大枣、红皮花生,甚至于红糖水……成了补血的至宝。遗憾的是,这些红得惹人爱的东西,其铁元素多以非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不说,所含铁量甚至不如普通的绿叶蔬菜。想靠红枣来补血,从原理上是不可行的。

     凑巧的是,小龙女在绝情谷中遇到了囚于谷底十余年的裘千尺,此人练就了「吐枣核神功」,按理说要练成此功,十余年该是终日以枣为食了吧,不知怎么就变成了一副肤色惨白、头发稀疏的惨象?

     我不禁想,假如人类的血液是紫色的,会不会留下茄子补血的传说?

     而缺啥补啥是西方医学中直截了当的治疗思路。

     早在1681年,Thomas Sydenham就指出:「通过将铁浸泡在莱茵葡萄酒中配制成浆液,能够有效治疗萎黄病……皮肤变得温暖,面色变得红润,脉搏变得有力……」到了1832年,P. Blaud甚至尝试含有硫酸亚铁的药片治疗贫血,从而「向血液中补充已经丢失的活性成分」。

     缺铁性贫血较轻时,通过均衡饮食,增加富铁食物如动物肝脏的摄入,就有望纠正贫血状态;但贫血较重时,药物铁剂的补充更为可靠。值得注意的是,铁剂有效时,治疗2-3月血红蛋白可恢复正常,贫血纠正后至少还需继续治疗3月或使血清铁蛋白恢复至50微克/升,以补足储存铁,否则容易复发。

     或许,杨过给小龙女最好的定情信物就是一瓶铁剂?

    

     本文为《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寻找医界“大白”活动参评作品之一,原标题:《小龙女的病和解药》,禁止转载。

     进入“壹生”App首页,“摇一摇”呼出活动专题!

     更多医界“大白”精彩作品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赏鉴!

     为您支持的医界“大白”投出宝贵一票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