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主动脉夹层撕裂为何仍坚守岗位?当事医生如此回答……
2016/1/4 中国医学论坛报

去年,有条新闻刷遍了媒体圈:
正在为病人做心梗介入手术的胡方斌大夫,突发急性主动脉夹层撕裂,这种病的死亡率高达90%。病人还躺在手术台上,极度胸痛的胡方斌一秒都没敢停下来,用小剂量吗啡强撑着做完整台手术后,才被紧急送往南京鼓楼医院。
事情发生后,官方或非医疗圈的媒体几乎都是在大加赞赏这种牺牲精神,而相反的,医疗圈内人士却纷纷表达截然不同的观点:医生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体,不应带病坚持工作,尤其是身患重病,更不该以命搏事业。

上个月,胡方斌共为病人做了39台手术
日前,事件当事者胡方斌大夫接受了现代快报的采访,在采访中他的一句话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就像一艘船要沉了,其他人都可以走,但船长必须最后一个离开。”
胡大夫的这个比喻,让人想起也是在去年发生的那个悲剧:“东方之星”客轮翻沉。此事现已定论为一起由突发罕见的强对流天气——飑线伴有下击暴流——带来的强风暴雨袭击导致的特别重大灾难性事件,但事发时,身为船长的张顺文不仅没有积极组织大家自救,反而自行逃离,现在也将面临司法机关对其是否涉嫌犯罪的进一步调查。
在手术台上,纵然有事前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手术风险说明,以及存在的各种不可控因素,但毫无疑问,主刀医生必然要对本次手术负责任。
所以,胡大夫当下站在对患者负责的立场而做出的抉择是值得肯定的。
但正如胡大夫在采访中谈到的那样:“2010年,同济医科大学毕业、曾4次赴日本研修的他,作为急需高端人才被引进到靖江市人民医院,一时间,成为此前医院无法完成的高难度心脏手术的唯一主刀医生。”
“他生病休养这段时间,很多病人只能转院到更远的医院接受手术,其中不少都是急症。”
另据胡大夫身边的同事介绍,他的工作时间长期被排得满满的,经常24小时连轴转,人称“拼命三郎”。

胡方斌近照
科室人手不够、能独立承担高难度手术的更是凤毛菱角;不论医生还是护士,人人都是在长期超负荷运转,有点不舒服也要坚持。长期下来,小病积累,大病突发,纵使心中仍想为病患解除痛苦,但医务人员已心有余而力不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多位医生病倒在工作岗位,甚至劳累猝死的新闻,应该引起医院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只有老百姓的感怀和同道的惋惜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加强平时对每一位医生护士身体状况的关注,保证每个人的休息时间,在病情不严重时及时发现与保护,才能让这种“惊心动魄”的事不再发生,才能让大家安心地工作!
请为医生的“安身之本”做点努力吧!
您认为在医院有没有必要设立监督医护人员健康状况的部门?您认为医护人员需不需要“强制”休息?点击“阅读原文”,告诉我们您的医院里有没有类似的措施保障医护的身体健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