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话阿司匹林临床应用(下)
2016/1/8 中国医学论坛报

    

     “ 《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修订会讨论撷英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林教授:

    

     王林教授

     阿司匹林的应用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应用不足,一个是应用过量,均应引起重视,新版《共识》也应对此现象加以指出并推荐应对策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文惠教授:

    

     丁文惠教授

     新版《共识》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适合人群进行了推荐,但对无高血压病的人群其适应证仍较难掌握,需进一步明确。对阿司匹林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处理建议过于简略,应当将具体情况进行说明,便于指导临床用药。此外,在新版《共识》中阿司匹林抵抗与阿司匹林治疗中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名称应进行统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军教授:

     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获益/风险比尚不明确,对于风险评估,建议采用评分的形式,对不同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分值,将评分总和与10年CVD风险相对应,这样在临床中可操作性更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谦教授:

     对于一级预防中高血压合并CKD的患者,《共识》中指出此部分患者为eGFR<45 ml/min,但国外相关指南中对于CKD 4~5期患者不推荐应用阿司匹林,因此只有高血压合并CKD 3b期这一小范围患者建议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故是否需要单独列出此部分人群值得商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朝晖教授:

     《共识》中阿司匹林CVD一级预防证据及推荐中包括临床试验、风险评估和净获益3项,其中临床试验的结果已包括阿司匹林的获益,可以与净获益合并为1项。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单培彦教授:

     对于阿司匹林用药前的出血风险评估,目前《共识》仅提到消化道出血病史,比较简略,应具体指出近半年有无出血状况,尤其是致死性出血。此外还有血压控制情况、既往有无出血病史、有无消化道症状等。联合用药也可能干扰阿司匹林的疗效,增加出血风险。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华教授:

     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内生肌酐清除率已降低,但肾功能多为正常,容易被忽视。此类患者使用很多药物(包括胰岛素)时都会出现药物蓄积。因此新版《共识》在推荐如何应用抗血小板时,应指出此部分患者更容易发生出血,应注意加强预防。部分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时仅伴随尿蛋白增加,诊断更为困难。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杨庭树教授:

     《共识》中多次提到低剂量阿司匹林,应明确指出“低剂量”的概念。此外,外周动脉狭窄程度<50%的无症状患者尚无充足证据。但外周动脉的概念包括颈动脉与下肢动脉,两者情况并不相同,所以应将概念明确。

     经过热烈的讨论,与会专家对《共识》的修改意见达成一致,随后的修订及发表工作也在准备中。相信新版《共识》会很快与读者见面,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工作提供最新的建议及指导。

     (李子卓整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