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ASCO-GI】胃癌相关研究进展速递
2016/1/21 中国医学论坛报

每年1月份召开的ASCO(美国临床肿瘤年会)的胃肠道肿瘤子会ASCO GI是关于胃肠道肿瘤最集中的世界性盛会,其内容反应该领域国际研究的最新进展及方向。2015 ASCO GI不仅分享了最新的科学信息和数据,也传递第一手的临床经验。现将其中部分与胃癌治疗相关部分研究摘要进行梳理,与您分享。

S-1辅助化疗可改善II/III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和复发模式
来源:J ClinOncol 34,2016(suppl 4S;abstr 90)
该项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开展的研究证实,应用S-1辅助化疗可使II/III胃癌患者预后因素出现显著改变。II/III期胃癌患者分层和治疗方案选择时应考虑肿瘤大小。
此项研究共纳入171例II/III期胃癌患者,并给予单纯胃切除或联合S-1辅助化疗。为进一步严格平衡包括进展分期在内的基础变量,实施倾向评分分析并从两组中得出70对患者。对预后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并评估初始复发模式,以探讨变化原因。
结果显示,单纯手术和辅助化疗组分别纳入92和79例患者。与既往III期试验一致,S-1辅助化疗组的总体和无复发生存期均出现改善。在单纯手术组中,癌胚抗原>5 ng/mL、全胃切除、血管侵犯、pT4和III期被确定为显著预后因素。与之截然相反,S-1辅助化疗组仅肿瘤大小>50 mm被确定为显著预后因素。S-1辅助化疗组总体复发率较低主要归因于腹膜复发显著减少。

SP方案联合腹腔灌注紫杉醇用于腹膜转移胃癌患者
来源:J ClinOncol 34,2016(suppl 4;abstr115)
该项在日本东京大学开展的研究证实,标准治疗S-1/顺铂(SP)方案基础上联合紫杉醇(20 mg/m2)腹腔灌注治疗胃癌伴腹膜转移具有安全性和应用前景。
此项I期临床研究共纳入9例伴有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并确定了腹腔灌注紫杉醇联合SP方案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和推荐剂量(RD)。该方案为5周,腹腔内紫杉醇在1、8、22天应用,第1和第2水平初始剂量分别为15和20 mg/m2;S-1为固定剂量口服,顺铂为静脉给药。剂量限制毒性(DLT)被定义为4级白细胞减少、3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3级血小板减少和3级非血液系统毒性反应。
结果显示,在第1和第2水平的3和6例患者中均未观察到DLT。此外,在纳入患者中均未观察到3级毒性反应。第2水平1例患者贫血为观察到的唯一2级毒性反应。未观察到腹腔内用药相关性不良事件或技术问题。MTD未实现,腹腔内紫杉醇的推荐给药剂量被确定为20 mg/m2(第2水平)。在治疗前腹腔灌洗细胞学为阳性的7例患者中,4例在第一周期后细胞学变为阴性。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强化的辅助治疗可有效减少胃癌复发
来源:J ClinOncol 34,2016(suppl 4S;abstr 116)
该项在韩国国立全南大学和顺医院进行的研究证实,S-1/顺铂序贯S-1放化疗的强化辅助治疗可有效减少胃癌复发。未来需对辅助治疗中于化疗基础上联合放疗的作用加以进一步评估。
此项II期临床研究共纳入46例行D2根治术的IB-IV(M0)期胃腺癌患者,并对辅助治疗(S-1/顺铂后序贯S-1放化疗)的临床转归和毒性反应进行了评估。主要终点为3年无病生存率(DFS),次要终点为3年总生存率和毒性反应。
结果显示,34例(73.9%)患者完成预定治疗。中位年龄为53岁,IB、II、III和IV期患者分别为0、17、25和4例。3/4级毒性反应分别为中心粒细胞减少(28.2%)、恶心(17.4%)、呕吐(8.7%)和食欲减退(15.2%)。在中位随访56.5个月后,共出现16例复发和15例死亡。3年DFS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5.2%和76.1%。最常见复发部位腹膜(n=12)。

S-1联合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多中心研究(日本正在实施之中)
来源:J ClinOncol 34,2016(suppl 4;abstr 90)
即便在D2胃切除术继之以辅助化疗之后,临床T4疾病、大量淋巴结受累、4型和巨大3型等局部进展期胃癌的预后仍不甚满意。新辅助治疗为另一种颇具前途的方法。之前I期研究显示,在局部晚期胃癌患者中,S-1联合奥沙利铂(SOX)新辅助化疗具有可控毒性反应和良好的病理学完全缓解率。
基于上述I期试验结果,一项多中心、单臂、开放标签、II期试验被加以实施,目的为评估SOX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入选标准包括组织学证实胃腺癌、临床T4分期、4型或巨大3型临床可切除胃癌、大量淋巴结受累的胃主要动脉分支和可切除腹膜转移。患者接受两周期S-1和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继之以D2或D2以上根治手术。主要终点为治愈性切除率;次要终点为病理学应答、R0/R1切除率、剂量强度、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安全性。设定治愈性切除率为65%和预期治愈性切除率为80%时,需要纳入40例患者。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