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厕所应该提供手纸?难道没听说过小卖部嘛丨轻松医周
2016/1/23 中国医学论坛报

做阑尾手术前,病人对医生说:“你能不能对我说一句爱我永不变?”医生问:“为什么?”病人说:“只为这一句,啊啊断肠也无怨!”(来自网络)
北风呼呼地~
转眼就来到了速冻的季节!

袍子冻傻了……

手机也“傻了”……

明明还有电,就是没反应
天寒地冻的,大家伙要是看【轻松医周】,记得先把手机捂热了哈!

● ● ●

医院厕所应该常备卫生纸
这个结果,是小编没有想到的:
昨天咱微信登出了《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医院厕所咋没手纸》,
本来放这篇文章只是觉得这个角度很是新鲜,
没想到,大家的评论十分热烈!
一百多条评论,小编都来不及一一看完呢!
点击下面的链接,先回顾一下这条新闻吧~
惊!人民日报追问医院厕所咋没手纸?

?小编观点?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别人”,虽然小编觉得占小便宜的人终归还是少数,但正如很多网友和评论中提到的那样,
“在医院厕所放纸,消耗量极大;不是因为真有那么多人用,而是不免有人顺手牵羊。”
连融雪用的工业盐都有人顺走,更何况是卫生纸呢。

其实不光卫生纸,很多网友都提到,比如,医院病房原本有微波炉以便大家使用,可接连坏了两个后,就暂停了这项服务;
还有一些医院原本提供纯净水/热水,但自此之后,“十里八乡”的人都纷纷提着水壶来接水……
更别说,病房厕所里要是有热水可以洗澡,那……

而且,在医院这样的场合,大家伙连厕所门都不愿碰一下,完事儿也不情愿冲的情况下,厕所如果真配了纸,您敢用吗?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公共厕所有个神奇的配置,
就是门口的收费卫生纸,一毛钱一份卫生纸,用就花钱买;
医院里其实也有个类似的机构,叫小卖部,
没有自带卫生纸或是纸巾,直接买就好了,自己的,用的踏实!
小编最后只想说,
报纸作者这次的坑挖得实在是太深,可真别怪其他人填不上……
● ● ●

今年涨工资?
现在是2016年年初,有消息称“今年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中新网)。
据称,这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近期每两年调整一次基本工资标准的要求”。
但作为事业单位主力军之一的公立医院,文中并未提到具体的栗子。

我是栗子
?小编观点?
于是,
大家又要开始埋怨小编了:
又在这扯些没用的话了,到底能涨多少?啥时候涨?都没说!
太没诚意惹!

小编也觉得冤枉啊,有些官方消息就是“说了等于白说”嘛!

呃,一不小心真相了……
其实,按照之前的所谓惯例,涨工资也不过是每个月基本工资能多个几百块钱(那也是钱啊!),
关键是涨工资能给大家一个盼头!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物价飞涨、工资不涨的时代,
涨工资是种姿态!
咱辛辛苦苦在医院没日没夜地工作,大部分人都是托儿带老、要养家糊口的,
医院也得顾及到员工的现实生活啊。

憋光打雷不下雨,骗我一次行,骗多了,呵呵,
能涨工资也行啊!

抱大腿!
● ● ●

冻僵死亡后奇迹复活!
美国宾州26岁的史密斯(Justin Smith)1年前在雪地里昏倒。
12小时后才被发现的他脸色发紫、全身冻僵,没有了心跳和脉搏,险些被宣布死亡。
不过在医师的极力抢救下,他在15天后奇迹般复活了。

醉酒+低温+长时间,正常情况下都没有很大的生存希望了。
急诊室医师柯尔曼却不愿放弃,坚持让他转诊,并利用叶克膜(ECMO)维持他的生命。
史密斯昏迷15天后,终于奇迹般苏醒。
但是他的双手小指与全部脚趾,却因为严重的冻伤,免不了被截肢的命运。
但幸好,脑部并没有受损。
?小编观点?
果然是命大!
不得不说,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确实能给患者带来福音。
由此,小编也深深感慨:
其实医生医技的提高,真的需要不断地实践和革新,
但前提除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外,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有一个包容的环境!
虽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确实不易。
试问当涉及自身利益时,会有多少人“舍身取义”呢?

This is a question
● ● ●

寒冬里来点暖心的~
这周,“寻找最美背影”的微博被包括央视等的很多大V转发;
网友的千万点击量,最终让我们找到了这位救人后默默离开的医生……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54岁的栾红军
4岁男孩不慎跌落江中,眼看小孩在江中越漂越远,他从10米外冲过来跳江施救,全程沉默不语,唯一留下的话是:“快点带小孩回家换衣服,别感冒了,手机换一条命算什么!”



“他衣裤鞋子都没脱,耳机还连着手机戴在头上,三步并作两步跑,直接就跳进了水里救男孩。”目击者说。
由于事发突然,栾医生刚跳进江里,还没踩稳,就滑了一跤,整个人都没入水里,现场市民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几秒钟后,他突然钻出江面,朝男孩的方向游去,并紧紧抓住了男孩,几分钟后,便拽住男孩游到了岸边。
事后,重庆商报记者采访到栾医生,他只是说:“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何况这只是举手之劳的小事。”
?小编观点?
作为医生,长期的训练让第一时间冲上去的职业习惯变成了下意识的行动。
这种本能,在自己看来不算什么,但就是这种本能,关键时刻却能救命!

再经典不过的照片了
医生、护士们,大家都帮帮哒!

好啦~
今天的【轻松医周】就到这儿啦!
还没看够没关系,
点击【阅读原文】,我再偷偷送你一篇好文章~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