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请给中国医疗的未来更多希望与曙光丨2016.2.01-2.07 壹生周报
2016/2/7 中国医学论坛报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今天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除夕
在此辞旧迎新之际~
【壹生周报】真诚感谢小伙伴儿们长久以来的支持~
并祝您在新的一年~
修得七十二变混世才学!
灵通八十一种创业本领!
平安喜乐!
福寿安康!

我相信决策者们制定任何一项政策,都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让百姓放心的好医生为出发点,我们期待中国医疗之殇能早日被抚平。中国复杂的医疗环境已经让很多优秀的孩子选择放弃当医生的梦想,看不到希望,会逼迫更多的优秀年轻医生放弃救死扶伤的梦想,医生会进一步缺乏,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后继无人,可悲可叹!
“壹生”人文&科研频道
推荐文章|【李辉产科工作室】一封公开的医生辞职信
推荐专题| 抗击Zika病毒
推荐文章 |国家卫生计生委:《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

▲在本周“壹生”人文&科研频道中,医者李辉教授以其医务工作者的视觉,面对当前的医疗体制、医疗环境,为您讲述即便作为现行体制的成功者,她内心深处所含的执着、艰辛、无奈与探索......
我一直是个有梦的人,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今生无悔的选择。每天我都在临床一线疲劳而高节奏的工作,老百姓凌晨3点来医院排队挂号真心让我心疼和不忍,我可以中午不吃饭不休息多看几个病人,但即使把我累死了也一样解决不了这么大群体的需求......
中国政府的某些制度制定者缺少长远规划,总是不断创新,今天制定这个规定,明天推出那项制度,不管合不合理,不管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就盲目去强迫执行。职称晋升、住院医规范化培养(5+3)、最近又弄出了三年住院医规培后再加2-4年的专科规培......

请不要让曾经满怀期待与梦想的医务人员,变得如此心寒

本周壹生人文&科研频道同时为您介绍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制定的《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内容,涵盖了寨卡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等各个方面,旨在做好国内可能出现的寨卡病毒病医疗救治准备工作。

抗击寨卡病毒:全方位进行一级预防

从人类诞生以来
疾病就与之如影随形
我们先后战胜了天花、结核
一次次让”不可治愈“成为”可能“
唯愿攻破癌症的那一日
能早早到来
......
“壹生”肿瘤频道
推荐专题| 2016ASCO临床肿瘤学进展
推荐文章 |【2016ASCO年度报告】“2016年度报告:ASCO临床肿瘤学进展”报告——综合摘要(附报告全文)
推荐文章 |【2016ASCO年度报告】吴一龙教授访谈——ASCO年度进展报告2.0时代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今年癌症日的主题是“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则于当日在国会山公布“2016 年度报告:ASCO临床肿瘤学进展”。《中国医学论坛报》首次携手ASCO,在“壹生”平台同步发送ASCO临床肿瘤学进展报告的中文介绍。同时,相关领域的中国专家将对报告内容进行精辟点评,敬请读者关注。
在全球范围内,肿瘤已成为最迫切的健康问题。每10例肿瘤相关死亡中,就有7例发生于非洲、亚洲,以及中南美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预计,到2030年,肿瘤所致死亡在全球范围内所占比重将升至80%。
《2016 ASCO临床肿瘤学进展》报告回顾了临床肿瘤学研究近年来的重要进展和新兴趋势。主要包括(1)年度进展:肿瘤免疫治疗;(2)肿瘤治疗耐药:推进精准医疗;(3)提高患者生存质量;(4)患者获得新的肿瘤治疗方案;(5) 联邦资金支持临床研究;(6) 临床肿瘤学研究进展简介。这些进展基于肿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对提高患者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吴一龙教授,对ASCO 2016年度进展进行解读。
吴一龙教授认为,本次报告评选的年度进展中,以下几点尤为值得关注:
(1) 免疫治疗成为“ADVANCE OF THE YEAR”应当之无愧,但对其发展需审慎乐观。
2015年,免疫治疗的研发进展可谓“势不可挡”。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免疫治疗在多种难治的实体瘤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我看来,免疫治疗在不久的将来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冲击是会变成一种趋势——让我们进入没有细胞毒药物的癌症治疗时代。但是,成为“ADVANCE OF THE YEAR”并非“万能之匙”,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免疫治疗不足之处。
(2)肿瘤耐药,非常之事当举非常之策
耐药治疗复杂性远远超过了初治,而至于何为克服耐药的未来之路,最大的体现应该是针对耐药机理的“时空异质性”,即肿瘤在发展到某个阶段,基因突变在空间上都会出现异质性。在这方面,未来应该有更多的研究和探讨。
(3)扬弃传统,走向全覆盖
今年的ASCO的年度进展中,对“治疗癌症患者永远要将生命的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并重”这一传统治疗理念提出重新的认识,我们把这称为一种“扬弃”。
此外,年度报告中提及的药品的可及性、联邦财政支持等政府层面的问题,也都可圈可点。中国在这些方面也在慢慢改进。在今年ASCO进展中尚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把局部治疗手段揽入了其中,这是在过去10版的进展没有的。

抗击肿瘤:希望与挑战并存
在人漫长的一生中
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刻
早一秒就是人间
晚一秒就是天堂
我们永远都在努力争取做到可以“早一秒”
但事实表明
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壹生”心血管频道
推荐专题 | 全球“心”闻
推荐文章 |China-PEACE研究揭示中国心梗溶栓现状:九成用尿激酶,住院死亡率未下降

▲中国学者通过两个阶段的随机抽样,分别对2001年、2006年和2011年相对应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113家、107家和90家无条件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医院中5306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过去十年,在无条件进行PCI的医院,静脉溶栓状况不理想,适宜接受静脉溶栓的心梗患者大多并未从中受益。具体而言,在这5000余患者中有53%是在症状发生12小时入院,这53%的患者中又有八成人适宜接受静脉溶栓,但却最终有49.5%的人接受治疗。而且,几乎所有溶栓患者均入院后才接受治疗,无一人在救护车转运期间接受静脉溶栓,5000余人也仅有4.9%在急诊室溶栓。研究者认为,造成静脉溶栓治疗率较低的主要障碍还是治疗太晚失去再灌注机会,这个是患者因素和医院系统流程因素的综合问题,后者如从急诊室到入院的时间存在时间停滞。
欲知详情请前往“壹生”心血管频道~

肥胖与糖尿病已不再是仅仅危害自身的疾病
更严峻的问题是
它与我们下一代的健康同样息息相关
“壹生”内分泌频道
推荐文章 |Pediatrics:孕妇肥胖和患糖尿病增加婴儿自闭症风险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近完成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患有糖尿病的肥胖女性的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女性(且无糖尿病)的后代的4倍。研究成果发表在Pediatrics。
Wang博士和她的同事对1998-2014年在波士顿医疗中心生产的共计2734位母亲及其孩子进行了分析。 收集的数据包括母亲怀孕前体重和糖尿病(包括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孩子从孕期到产后的随访研究记录和产检医疗记录等。 在随访期间,研究人员发现102名儿童患有自闭症。
M. Daniele Fallin指出,这项研究强调了胎儿在子宫内时患自闭症的风险。至于为什么肥胖和糖尿病会增加胎儿今后患自闭症的风险,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肥胖和糖尿病会导致孕妇增加压力和机体炎症反应,这可能会影响胎儿大脑神经的发育。
欲知详情请前往“壹生”内分泌频道~

菌群稳态在维持消化系统正常功能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当此种稳态遭到破坏时,即可出现多种消化功能紊乱的表现。益生菌可帮助人体重建菌群稳态,但除此之外,益生菌还有哪些让人惊艳的潜力呢?
“壹生”消化&肝病频道
推荐文章 |【用药安全】益生菌的临床合理使用(上)
推荐文章 |【用药安全】益生菌的临床合理使用(下)

▲2001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益生菌的定义做了详细的界定,即当以充足的量被服用时,对服用者的健康带来好处的活性微生物;以益生菌为原料制成的产品称为微生态制剂。目前,益生菌在临床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其说明书适应证中推荐的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但由于临床试验数据有限,针对益生菌更广泛的应用仍需要更多大型的临床试验研究证实。
益生菌说明书内的“本职工作”
益生菌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改善微生态环境的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和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益生菌说明书外的“应用潜能”
消化系统疾病:1. 幽门螺杆菌感染;2. 炎症性肠病;3. 肠易激综合征;4. 肝病防治;5. 重症急性胰腺炎;
变态反应性疾病
抗癌、抗肿瘤作用
对阴道疾病的调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1. 血脂调节作用;2. 降血压作用
使用抗菌药是否需要预防性联合使用益生菌制剂?
目前尚无充足的证据证明在使用抗菌药物期间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可以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生率。因此在临床上并不常规推荐使用抗菌药的患者预防性使用益生菌,仅在已发生AAD或发生AAD的高危人群中使用益生菌制剂(药品)。
益生菌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益生菌联合使用、服用方法、益生菌的安全性。
欲知详情请前往“壹生”消化&肝病频道~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解决卒中问题已迫在眉睫
到底有哪些应对管理措施
可减轻、甚至预防卒中引发的危害呢?
“壹生”神经频道
推荐文章 |中国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管理现状及对策

▲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并且发病率还在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由卒中导致的直接经济负担每年超千亿元。我国同时拥有庞大的卒中高危人群,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患高血压2.66亿、糖尿病9200万、血脂异常2.5亿、吸烟3.5亿、心房颤动770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2390万。如果这些高危人群得不到有效控制,卒中的发病将出现井喷,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影响全民小康社会的实现。如何有效地将卒中高危人群规范化管理起来,是我们脑血管病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 许予明 李亚鹏 宋波

▲本期“壹生”神经频道,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许予明、李亚鹏、宋波,详细为您介绍了我国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流行病学调查现状及发病特点、我国卒中防控工作的经验、发达国家卒中防控经验、我国卒中防治对策研究等多方面内容。
欲知详情请前往“壹生”神经频道~

如果要救治一个“气”出来的疾病
那首先要避免“气”的产生
“壹生”全科频道
推荐专题 | 2.4世界癌症日
推荐文章 |支修益:PM2.5与肺癌

PM2.5被吸到肺里去,肯定会对肺泡造成破坏。即使不提致癌性,颗粒物本身停留在肺泡细胞,就会造成肺泡吞噬功能的减弱、丧失,影响肺泡细胞换气。“80个PM2.5微粒就能堵死一个肺泡,一年堵死3000万个肺泡!”的说法是有其合理性的。
我们一直呼吁关注肺癌:一个气出来的病。这里的“气”不仅仅包括大气污染,还包括烟草、厨房油烟、装修污染、生气等其他四气。随着老龄化的发展,2050年以前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不会下降。但我们要努力降低肺癌的死亡率,不仅要降低空气污染、还要努力控制烟草、改善厨房油烟污染及装修污染、改善癌症性格......
——支修益
详细内容请前往“壹生”全科频道

当多种疾病同时存在时
究竟要如何梳理
才可发现潜在的关联呢?
“壹生”JAMA频道
推荐文章 |【JAMA】寻求和接受减重手术患者的精神健康病况

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减重手术患者中,精神健康病况常见,特别是抑郁和暴食障碍。关于术前精神健康状况与术后体重减轻间的相关性,证据尚不一致,中等质量的证据支持减重手术与较低的术后抑郁率相关。
研究者检索了PubMed、OVID上的MEDLINE以及PsycINFO数据库中发表于1988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的研究。在寻求或者接受减重手术的患者中,根据患病率的随机效应的估计值,最常见的精神健康病况是抑郁[19%(95%CI为14%~25%)以及暴食障碍[17%(95%CI为13%~21%)]。关于术前精神健康病况与术后体重减轻间的相关性,证据相互矛盾。无论是抑郁,还是暴食障碍,均与体重转归的差异没有一致的相关性。然而,减重手术与术后抑郁患病率降低(7项研究,下降8%~74%),及抑郁症状的严重度减轻之间,有一致相关性(6项研究,减轻40%~70%)。
欲知研究详细内容请前往“壹生”JAMA频道~

本期【壹生周报】就到这里啦
如果你感觉读过文章之后有心得体会不吐不快
“壹生”App欢迎你入驻成为自媒体作者
说不定
下期周报推荐的就是你的文章呢!
▽“壹生”App二维码在下图▽
点击“阅读原文”有惊喜!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