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病儿赴医记
2016/2/12 中国医学论坛报
作者:薄三郎
转载已获授权。
春节,回太太的家乡过年。祥和的春节假期里,儿子芦柑的上吐下泻,可让我们操了不少心。于是,也便有了下面的就医记录。
儿子是在除夕之夜开始呕吐的。可能是气氛过于热烈,他的吃喝比平常增加不少。可两三天内,他每天清晨都要吐一次,大便也变稀,最后成为喷泄状的水样便。在年初三的凌晨三点半,带着儿子的些许粪便,我孤身一人打的前往儿童医院。
作为省会城市,这家医院应该是省内最权威的儿科医院。快步迈入门急诊大厅,但见三五位家长在急诊挂号处围拢着。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熟悉门急诊看病的大致流程。
在这里,我先填写了一张个人信息表,便拥堵在挂号处前。尽管人数不多,秩序和排队却没有,焦急的家长们手握着病历本和就诊卡,一边询问一边向窗口里递。
等我挂号前往急诊内科时,一位年轻女医生向我询问了病情。或许夜色正深,光线并不明亮,诊室显得空荡。她明白我的来意后,便给我开了大便常规的检查单。
我快步前往急诊检验窗口处。在那里,一位更年轻的检验医师收过了我的标本。望向窗口内,并不算整齐的台面上,摆放着离心机、显微镜和电脑,全然不是我想象中的检验科规模。
在等待大约三分钟后,他便将结果递给了我。结果写的明白,水样便,黄色,红细胞(—),白细胞(+)。遗憾的是,急诊并没有轮状病毒检测这项服务。他说,必须等到白天门诊时才可检验。最后,我让医生开了蒙脱石散一盒,她还开了口服补液盐两袋。
及至晨间7时,儿子的腹泻并没有停歇的迹象,看着那水样便直接奔泻到马桶,我内心还是阵阵不安。更何况,他的呕吐准时到来。我知道,持续的脱水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幼儿。一家人毫不迟疑,带着儿子再度前往医院。
晨间的门急诊大厅,人头攒动。尽管是正月初三,这里可没有节日的祥和气氛。不管去到哪个楼层,都能看到面色焦急的家长,怀抱着幼儿疾步匆匆。
关于儿子这三日来的饮食、呕吐腹泻的情况,我可以仔仔细细地说上半个小时。不过,医生并不需要聆听冗长的全部。事实上,所有的患者总想讲述一个完整的疾病故事,医者却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聆听。
他们并不是不想听,而是太忙了。他必须更快速地工作,才能将一波波潮涌而来的病人进行快速地诊治。于是,关键词成为一切。这些关键词对应的次数与时间,将与他们的专业判断相结合与印证,从而形成初步的诊断。
最终,儿子的病情如下:“呕吐、腹泻3天。腹泻3次左右,伴呕吐,无发热,予以蒙脱石散,精神、食欲佳。查体:神清,双肺未及啰音,心律齐,腹软,口唇润”。别小瞧上面这些简练的文字,它概括了儿子的基本身体情况,大致排除了许多其他系统的不适或疾病。
在诊室里,我看见那位主任医师被七八个人围拢着,每个人都想第一时间就受到接诊。再加上孩子的哭闹声,所有人都不得不提高音量来讲话。
所幸的是,那位医生还在努力维持着罕有的秩序。他尽可能凭着记忆,从堆放在桌角的病历卡里找到先后顺序,去接诊病人。不过,这样的努力又不时又被家属的问话所打断。
我很佩服他。在嘈杂的环境里,依然能高效率的工作。对儿子进行查体时,还针对性的查看是否存在疝气导致肠梗阻的可能。在这冬春季节,手脚口显然也被仔细检查,以初步排除手足口病。等到粪便常规、血常规结果出来时,他为儿子做出了一系列诊断处方。
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在急诊留观。与住院相比,留观说明病情较重,需要密切医疗观察,但尚不需要住院进一步诊疗。鉴于儿子腹泻的严重和次数,他给的处方里包括使用抗生素以及补充电解质等。
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太太不甚同意。她甚至打电话咨询了上海的儿科医生。要知道,对于四岁一个月的儿子,这将是他第一次接受静脉输液,也将是是第一次使用头孢噻肟这种抗生素。
凭借着母性的本能,她再度前往这位医生的诊室,询问能否不要使用抗生素?遗憾的是,医生的答案是必须使用。
自始至终,我并没有去“挑战”此地医生的权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成为患儿的家长,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对于这位医生的专业处方无法进行质疑。
急诊留观室内,也是嘈杂。每一间留观室大约十几平米,有四五张病床靠墙放着。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所有人的脸上写满焦虑与不知所措。
在这里没有隐私可言。左侧靠窗的一张病床上,一位母亲正怀搂着不到三个月的婴儿潜睡。为了避免阳光直接晒在她们脸上,窗帘被拉死了。右侧靠门的病床上,是一位出生18天的婴儿。孩子的奶奶团座在床上,颠摇着孩子,应和着噢噢的声音安抚他。孩子的哭闹没有休止,看着令人心疼。
我和太太没看过眼,上前建议不要颠摇孩子,这样做既没有效果,对孩子可能也不好。最内侧靠窗的位置,是一位两岁多的男孩。她的母亲更喂给他的奶瓶,顷刻间并呕吐了一身一床一地。
大约五六位护士在护理站忙碌着,核对着药物和处方,在本子上登记患者信息,配置液体,为患儿进行皮试和静脉穿刺操作......
护士还是面对医患各式各样问题和矛盾的第一线人员。坐在儿子的病床前,我能感受到,很多的事情并不需要护士出马,她们完成了太多非专业的工作。
她们被各式各样的问询所包围,有些是关于医疗问题的,更多则是生活类的,比如厕所在哪里?去哪里打开水?如何租借椅子?
在数小时内,除外护士忙碌的身影,也只有一位年老的保洁人员间断地出现。护士的脸都是红扑扑的,我相信那绝非本真的底色,而是戴着口罩穿梭一整天后的闷热劳碌所致。
生活设施并不完善,没有良好的通风与隔断。走廊的不远处有两个大大的垃圾桶。尽管上方标注了洗手间的位置,可大多数患儿依然选择在这里直接排泄。
留观室只是一间普通的房子,在墙壁上并没有吸氧用的管道,也没有负压吸引的接口。我瞅见一个不足半岁的婴孩,要抱到诊疗室的操作台上,使用电动吸引瓶才能完成吸痰。
从早晨的八点到傍晚五点半。在繁复的手续与步骤过后,儿子的腹泻与呕吐没了,他再度神气活现起来,吵着要吃稀饭。
我试着回想一天的医疗过程,又特意在门急诊大厅走了一圈。依然有不少的家长在排队挂号,大厅里数十台信息化查询平台被闲置着,并没有人使用它们去挂号或预约。
我尝试用了一下,惊讶地发现整个一天的医疗过程,涉及了大量的医疗服务流程和人员,只花费了不到三百元钱。准确点说,273.45元。
要知道,就算是请人吃一顿饭,这些钱可能都不够。在所有费用里,夜间挂号费1元,诊疗费4元;即便是门诊的这位主任医师,挂号费也不到10元钱。
太廉价,太廉价,太廉价!!!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唏嘘这廉价的医疗服务价格。在春节的祥和假期里,饭馆和商场可以休息。可医院不可以,医务工作者不可以。原因仅在于,疾病不会因为节假日而减少或消失。更可能的情况是,因为节假日不当饮食、外伤等就诊的人数反而增多。
疾病不等人,这便使医院成为全年无休的地方,急诊更是没有关张的一刻。即便是门诊,也可能只在正月初一停诊一天,便得逐步恢复。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如此廉价医疗过程对平普百姓又十分重要。我瞅见好几位从外地前来就诊的患者。他们看上去并不富裕,携带着不少行李。或许,对于公立医院的医疗诊疗而言,这样的廉价具有更重要的社会作用吧。
遗憾的是,如此这般廉价高效的医疗服务过程,能确保不出错已经可以给予好评了,却与优质服务没有任何关联。
国内外的相关医学研究已经表明,高强度的医疗诊疗工作,会大幅增加诊疗、用药错误的发生几率。这些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的医护人员,也只能靠繁复的手续和步骤,去尽可能避免和降低错误的发生率。
就连我这样的一名医疗工作者,都能感受到到就诊过程里太过繁杂的手续。就诊卡、病历本、医生开具的各式单据(化验单、检查单)、处方单、数张缴费小票......全部堆积在手里。它们要经过交费、盖章等各式各样的流程后,才能顺畅地完成使命。
就连我,都险些搞错其中的流程,开启了碎碎念模式,时刻惦记着自己的就诊卡在何处。这家医院的就诊卡,有很多用途,这却造成了新的不便利。
比如说,想要在门诊药房取药,将处方直接交给药师是没用的,必须先去十米开外不起眼的地方刷一下卡才可以。等大屏幕播叫你的名字时,你再将处方单和缴费单一齐给对方才能完成取药。
客观上讲,繁杂的就诊流程能使人“崩溃”,也增加出错几率。普通患者可能压根无法明白怎么回事。大多数人径直跑到挂号处,心急火燎地说要挂急诊内/外科。工作人员直接回复你:你连信息都没有,怎么挂号?请去填一张信息表,再拿身份证来挂号。
等填好再来时,工作人员又说:“请先去急诊分诊台,让护士给你一个号”。就这样一句话,又可能把人整崩溃:分诊台在哪里?给个号是什么意思?
在缴费处,一位家长就在大声抱怨着工作人员错将自己的缴费刷在别人的卡上。在诊室里,一位家长翻腾着医生的桌子说,我的卡刚刚在这里,怎么就没有了呢?
这个春节,这便是我经历的真实医疗。所能获得的思考,远不止于此。
例如,医疗价格缘何如此廉价?医疗工作者缘何如此劳碌?在繁忙工作后,医疗工作者满身疲惫为何难获赞扬?
药到病除过后,病人和家属为何对医院怨气连连,将不满意写在脸上?省会级城市的医疗资源,为何存在巨大的城市差别?医疗服务过程里,医务工作者处于第一线,却为何承担大量非医疗的解释服务与咨询?......
在无法提高和保障医疗工作者合理收入的现世,如果单纯地将从事医疗工作做为一份工作,仅从收入等方面来权衡,逃离医院,不再从事儿科医生、护士等“高危职业”,将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选择。
温情点说,白大褂这个牌子的衣服,穿上去的代价不小。这个牌子的衣服要的不是钱,是青春和全部热血,是汗水更是辛苦,甚至委屈......
祝愿普天下的医疗工作者,新春快乐,工作顺利,平安喜乐!
我在,故我思!
随手拍“春节我值班”,2016寻找“最赞医务人”活动正在进行中!
快来上传你的值班照,或者给假日里敬业有加的小伙伴儿们点个赞吧!
2月10日(初三)“每日人气奖”获得者:
文青
此外,集齐16个赞的帖子,发帖人均可获得《中国医学论坛报》数字报1份,价值298元;集齐32个赞的帖子,发帖人均可获得《中国医学论坛报》数字报2份,价值298×2元。
敬业有福!“壹生”有礼!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活动页面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