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航班和列车上有医生同行,你太幸运!
2016/4/1 中国医学论坛报

3月31日,在上海飞往芝加哥的UA836国际航班上,一位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忽发症状,生命垂危。紧急时刻,一位中国医生站了出来,他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判断患者的发病状况,及时救治,使病情得到控制,并在此后的10个小时航程中,不断评估、监护患者的病情发展,最终使患者症状得以缓解,他就是我国中科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
该乘客1年前因心房颤动(房颤)接受过心脏电复律治疗,但在起飞4小时左右出现胸闷、出冷汗等症状,考虑突发心力衰竭。而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其致死率、致残率更高。葛院士在听到机上广播的求助后立即赶到该乘客身旁,展开快速、积极的救治——他给予该乘客吸氧,并利用飞机上仅有的硝酸甘油酯类药物扩张其血管,同时积极协调乘务人员将其从经济舱移至商务舱。经过10个小时的悉心照顾,美国乘客的症状有所好转,顺利抵达目的地。
葛院士对此表示,“应该做的,因为我们是医生”。
然而,并不是每趟旅程都会有“医生恰好在身旁”的幸运!事实上,房颤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中国有800万房颤患者。心力衰竭是房颤最强的预测因子,约22%的心衰患者合并房颤,50% 心功能IV级患者会合并房颤。此外,心力衰竭合并房颤会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恶化,使患者的卒中和血栓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患者除了抗心律失常的治疗,还应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

葛均波教授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