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肥厚——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2016/4/28 中国医学论坛报

    

     心力衰竭(心衰)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住院率高、医疗费用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有大型研究结果显示严格控制血压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衰风险,同时,作为对高血压患者预后预测性最强的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LVH)与心衰的发生密切相关。LIFE研究结果显示逆转LVH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衰风险。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在逆转LVH方面的表现同样存在差异。在此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维忠教授就中国高血压患者心衰防治问题发表了看法。

    

     张维忠教授指出,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其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各年龄段人群的心衰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心血管病。高血压是中国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衰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明确高血压向心衰发展的规律及特殊性、并在发展过程中及时实施正确的干预手段极为重要。

     高血压向心衰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LVH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血压患者最早出现LVH是人体的代偿性反应,然而随着病情进展,LVH可逐渐引起肥厚心肌细胞结构改变、间质纤维化及心室重构,从而表现出一系列危害性后果,例如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室速)、冠状循环储备能力下降、心肌缺血、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减退等,最终进展到全面的心衰乃至死亡。

     LIFE研究结果证实LVH的逆转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衰发病率;后续的LIFE-Echo研究进一步表明,在LVH被逆转的患者中,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相对风险下降了42%(P<0.08)。200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对4项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结果表明LVH的逆转能够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59%(P<0.01)。

     因此,从预防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角度出发,尽早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阻断和逆转LVH极为重要。现有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即使在降压疗效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在逆转LVH方面的表现也有差异。这或许可以解释ALLHAT研究中不同种类降压药物对心衰发生率影响并不一致的结果。目前,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在逆转LVH方面具有更多的临床证据。在临床实践中,具体的药物选择往往要取决于医生的经验判断以及药物经济学等因素。相对而言,由于氯沙坦的临床研究结果较多、临床使用时间长,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LVH的较敏感和准确的方法。张教授曾回顾性分析了1985-1990年间5437例连续检测高血压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显示LVH的检出率高达31.6%[中华高血压杂志,1993(1):5],说明临床上有相当高比例的高血压患者发生了LVH。

     LVH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衰的重要阶段,因此高血压患者除降压达标外,应该更加积极筛查并干预LVH,以避免或延缓心衰症状的出现。ARB类药物可有效逆转LVH,从而降低心衰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其中氯沙坦100 mg(足剂量)在降低心衰风险方面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是发挥降压和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最佳剂量,同时也是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的循证剂量。

     原文刊载于《中国医学论坛报》2016年4月28日C8,责编:吕瑞芳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