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做科研上瘾,做医生上心
2016/6/2 中国医学论坛报

     6月1日上午,北京会议中心。当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走上主席台,从徐匡迪名誉主席手里接过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时,参加中国工程院第13次院士大会的全体院士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一奖项自1986年设立以来,仅有五位科学大家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张光斗、师昌绪、朱光亚、潘家铮和钱正英。

     在领奖台上,钟南山说:“得奖是对我过去的一种认可,重要的是督促我在自己的领域接下来该怎么做!”

     即将进入“80后”的钟南山,曾在13年前的SARS之战中一战成名,也曾因前些年反对烟草技术专家进入院士行列而备受瞩目。这位家喻户晓的科学家,平时工作是怎样的?

    

     做科研上瘾

     钟南山曾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过两篇有代表性的论文。一篇是探究广东省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因,这是他和全体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另一篇是被他视为“真正有创造性的第一篇”:有关羧甲司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预防作用的研究。我国每年约有120多万患者死于COPD。钟南山组织13个城市22家医疗单位的科研团队,历时1年,对700多名COPD患者做了双盲临床观察实验。结果证明,一种产自中国的廉价祛痰药羧甲司坦可显著减少COPD的急性发作24.5%,还能使这一疾病的常规治疗费减少85%。这篇文章被国际专家评选为2008年度最优秀论文。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郑劲平说,钟南山是我国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COPD、重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防治的领军人物。他领衔团队制定了国内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人高致病禽流感等疾病的诊疗指南;深入研究了哮喘的发病机制,首次提出了无症状型哮喘的概念,研发了简易支气管哮喘激发试验仪器,制定了适合国人吸入皮质激素有效及安全的剂量,并在全国推广应用。他率团队对我国临床慢性咳嗽的正确诊断与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

     做医生上心

     虽为院士,但钟南山坚持到医院里查房。一次查房中他正与医生们讨论3床患者的病情,4床患者听说这就是钟南山,于是上去抱住了钟南山的大腿,非让他为自己也看看病。钟南山马上俯下身子,扶起病人,告诉他现在有事不能马上为他看病,但保证找个时间为他诊治。事后,钟南山兑现了诺言。他不愿让已很痛苦的病人再增加一次失望。

     2003年,广州高三学生关伟杰,陪家人到医院看病。钟南山对病人如家人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他。高考时他志愿学医。大学毕业后他如愿做了钟南山的博士生。如今已成为钟南山支气管扩张科研团队一员的关伟杰说,钟老师教我的是做人。他教我如何问诊,要求我跟踪病情,把电话打到病人家里追问治疗效果。钟老师强调医学研究必须从临床出发,通过临床—基础—临床反复转化验证,最终把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多年来,只要在广州,钟南山每周三都到病房查房,每周四下午都坚持出门诊。钟南山一般只看疑难或重症病人。病人可以先挂钟南山团队的号,如果团队成员解决不了再转给钟南山诊治。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查房之前,助手们已把需要钟南山诊治的疑难重症患者的资料送给他,所有的医生、实习生都希望倾听这位院士对患者病情的分析判断。钟南山说,病人的情况大家都有所了解,想通过大查房大家一起讨论病情,使医生们都有所收获。钟南山还经常会找其他学科的医生来为病人会诊,包括心脏、骨科、肾病、血液等学科的。他说:“我不是万能的,我的本事就是知道请哪个学科的医生前来会诊。”

     想听钟南山大查房的医生越来越多。医院便利用网络会诊,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钟南山说,他借助网络和国内400多个医疗点建立联系,最多的时候有8000多人共同参与查房。在网络上,他们还和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的专家就一些典型病例联合查房,交流诊治经验。大查房,讨论分析病情,这是钟南山培养人才和提高年轻医生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毕生坚守医生的良知

     父亲曾告诫钟南山,无论在何种境遇之下,都要诚实、鲜明地亮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句话对钟南山影响至深。

     “真话不是真理,它不一定是对的,但能启发大家思考就很好。当然讲真话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这是钟南山一直秉承的原则。从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到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的身份虽然变了,但直言敢谏的风格一直未变。

     2013年两会,他提出了“到底是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的质疑,呼吁在全国开展PM2.5监测,防治可先在重点区域进行。2014年两会,他和凌峰等院士、专家联名上书,要求严惩暴力伤医行为,直接推动了最高人民法院等多部门出台《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

     如今,79岁的钟南山依然热爱体育运动,也依然用他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感动着中国。

     综合:科技日报、光明日报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