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之间有大爱
2016/6/10 中国医学论坛报

     她,是患者,因子宫肌瘤住院一周,却在迎来上百名病患从全省各地跑来只为看她一眼;她,是医者,为1000多名病患诊治过,还无数人重新生活的希望,至今也常记挂着他们的点滴。

    

     ▲张龑莉和前来看望她的小患者

     她,是患者,因子宫肌瘤住院一周,却在迎来上百名病患从全省各地跑来只为看她一眼;她,是医者,为1000多名病患诊治过,还无数人重新生活的希望,至今也常记挂着他们的点滴。

     曾经,她是病人眼中的专家;如今,她是患者眼中的病人;她叫张龑莉,是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七病区的医生。从5月27日住院到出院,这一周,对张龑莉来说,永远都不会忘记。

     “如果可以,情愿替你受罪”

     “张姐,你可千万不能倒下!要不我们该怎么办啊。”一名病患家属刚一进门就哭出来,倒是张龑莉还得一直安慰她,“我没事,放心吧。我记得你,你不是想要二胎么,现在丈夫吃药不会影响的。”一边说着,张龑莉翻开了自己专门在手机里建立的相册,里面全是病患宝宝的照片。

     “不少人大老远跑来,一看见我,还没张口眼泪就掉下来,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却让大家挂心了。”张龑莉挺不好意思的。她的病人都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作为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这种病虽不及白血病那般可怕,通过服药、治疗后能正常生活工作,但对于普通人而言,也意味着痛苦和折磨。目前,该病患者全省累计有四五千人。而这四五千人中,有四分之一都是张龑莉的病人。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张龑莉专门建起了QQ群,将这些“战友”聚在一起,互相鼓劲,面对病魔。住院的这几天,张龑莉悄悄告诉群管理员,让他帮着多打理,谁知他却在群里发布了张龑莉得病的消息,大伙儿一听说,远的近的,纷纷赶来,每天把张龑莉的病房挤得爆满。

     一位七十多岁的病患炖了骨头汤专程跑来,说要给张龑莉补身体;一个在北京住院的小患者天天吵着要来看她。

     “手术的痛苦没让我哭,但这些病人的关心却让我哭了。”张龑莉说。

     她在朋友圈写下:“他们对我的需要、支撑让我要尽快好起来为他们服务。”她跟所有人说:“我不能倒。”

     “视病人为自己”

     张龑莉其实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倒下,会成为病人。就在诊断出来的前一天,她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14个肌瘤布满子宫,若不是主治医师的催促,她还不太在乎。

     虽然这些年她因轻微脑血栓而总是头晕,因尚未确诊的骨髓瘤而每半年都要接受检查,但对于她自己而言,她只是那个能带给病人信心和希望的主治医生。

     “视病人为自己”,是张龑莉给自己的要求。没住院前,她天天工作到晚上,坚持把每个患者的诊断整理后发在群里。住院期间,即使吃饭、上厕所,病患打来的电话她都耐心地接。

     “好的医生,三分之一是技术,三分之二是艺术。医患之间最需要的就是理解和信任,一句话,不同的说法,会让病人有不同的感受。医患之间不可能只有矛盾,也会有爱。做够病人了,要回去更努力地当医生了,还有那么多病患等着我呢。”张龑莉笑着说。

     短评

     一个医生患病却让无数患者挂心。在这个故事里,没有医闹,没有纠纷,没有伤痛,唯有温暖和爱。

     医者爱,患者德。在信任与理解的基础上,没有一种关系可能剑拔弩张。好的医生把病人当自己,好的病人把医生当亲人。

     “医患双方对健康的追求本就一致,所以更应是共同闯关的‘战友’而非敌人,在此过程中,病人生命的一线生机其实也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你的信任也是医生的信心。”采访中,张龑莉的主治医生——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副主任王莉英如是感叹。和谐医患,不过如此简单。愿这样的故事再多一点,这样的温暖也能传递得更广、更久。

     (马雯/大河报)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